|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崛起與伊斯蘭的衰落(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質何在?美國現已步入它全球戰略的關鍵一步:控制世界中心。哪裡是世界中心?中國歷代統治者認為中國是世界中心,其實中國從來不是世界中心。我們只要看一下世界地圖就一目了然:世界中心正好在中東。地中海是世界的肚臍。這裡的中東指的是“大中東”,是指西起埃及,東至阿富汗,北到巴爾幹的廣袤地區。這兒是八千年歷史的靶心。這兒是世界的十字路口。自古以來,偉大的征服者部把目光投向這裡。亞歷山大有實踐沒有理論。拿破侖有理論但來不及實踐。拿破侖把此地看作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從這裡回顧古代。從這裡瞻望未來。他若在歐洲大陸成功,下一步要做的事必然是通過中東把世界力量整合,以創造新的文明。拿破侖之前,彼得大帝為此地發狂。他寫過的《向南方的最後沖刺》著作,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情書。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為實現被得大帝的遺願奮斗過,失收過。甚至連希特勒和日本人也遠遠地向它投來一瞥。日本人陷在中國和太平洋不能自拔,卻匆匆向印度進軍.就是此理。規律是,這個星球卜凡有能力的霸權問鼎者,均愛此處。


  帝國生存,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腹地,一是中心。今天,中國需要腹地,美國需要中心。美國的腹部已堅硬無比。美國是個有野心的國家。卡裡金斯說:“如果說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有一種共同的品質的話,那就是,他們的目光始終面對著前方,遙望國力所及以外的遠方,關注著在視野那一邊的遠景,而且敢於邁開腳步奔赴那未知的前程。”尼采的話正是今天美國人的最好注腳:“就我本性來說,我是好戰的。攻擊,這就是我的本能:”可以不誇張地講,以阿富汗戰爭為發端,美國已開始收拾世界河山。“9·ll”之後,美國可打的地區很多,可選的敵人更多,卻一頭扎進阿富汗。它確實老謀深算。從這個蒽義上講,“9·11”對美國既是災難,更是禮單。蘇軍撤出阿富汗,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美軍進入阿富汗,則標志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伊拉克更是地緣政治中的龍頭。伊拉克(IRAQ)一詞就是古阿拉伯語“血管”的意思,可見其重要性。國際體系是訂出來的。國際格局是打出來的。美國發動伊拉克之戰,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格局。這一戰也確實成了世界格局的轉折點。美國人對這一場戰爭的重要性認識比我們深刻多了。前中央情報局局—長沃爾賽認為:世界經過了三次大戰(第三次是冷戰),現在進行的是“第四次世界大戰”。布什說:“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中東,是美國人的中東。”還有一位美國將軍說:“為了中東,劉國人可以大量地流血。”我們從這些言論中看到了美國的雄心和決心。既爿之,則留之。美國人正在做著一項從亞歷山大到拿破侖,從彼得大帝到勃列日涅夫誰都沒有實現的霸業。世界地緣政治的關鍵利益已轉入美國手中。世界地緣政治的天平已完全傾向美國。所以布什說:“美國阿富汗伊拉克取得了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戰爭的勝利。”



  地緣政治是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動力。我在仔細審視這場戰爭之後發現它還有另一種動力:回歸西方文明(今天也可以喚作美利堅文明)的源頭。後一個動力依然與地緣有關。歐洲文明的源頭在中近東,也就是距今天的伊拉克。不遠的地方。偏偏阿拉伯文明也發源在此地。十六世紀地理大發現前,阿拉伯文明強勢崛起。穆斯林遮天蔽日。基督世界被壓得透不過氣。十字軍一再東征,一再失收。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歐洲與亞洲的通道被阿拉伯人完全切斷。歐洲人看到了地獄。在生存的壓力下,歐洲人派出一批一批船隊,原想打通去業洲的道路,卻不料導致了偉大的地理大發現。由歐洲文藝復興和對阿拉伯文明恐懼所聚集起來的兩股能量交織震蕩,終於由地理大發現來進行了釋放。美洲是基督世界的新天地。西方文明在次大陸站穩腳跟,反過來與阿拉伯文明算賬。二百年來,美國人就是自覺不自覺地走在這條道路上的。這也正是美國人始終把戰略重點放在歐洲的原因。這還是美國竭力扶持以色列,無論其對錯一概偏袒的緣故。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國的宣傳機器一再向世界表白此戰與宗教無關,可我還是從中看到了兩個文明的沖突以某種方式尖銳地存在著。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美國文明通過此戰已對阿拉伯文明建立了壓倒性的優勢。


  從地緣政治上講,美國是地緣法西斯主義國家(挪威葛爾通語)。它雖然在國內實行民主,但對世界來說是法西斯。如果認為在國內實行民主的國家就不會產生法西斯,這是錯誤的。從文明角度講,美國則推行的是文明霸權,換句話說就是“道德霸權”(道德優越權).令人驚詫的是,阿拉伯恐怖分子也同樣擁有這樣的“道德霸權”。後者的道德感比前者更厲害。

  在文明競爭中,地理環境一直就是、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無法忽略的因素。中國美國本來在地理上沒有沖突,但美國出擊中亞之後,這種沖突就凸現出來了。中國西部,既與拿破侖、彼得大帝渴望染指的印度比鄰,又與阿拉伯文明的核心圈子相銜。阿拉伯文明擴張時,如水銀泄地,無孔不入。左沖右突。當它翻越那片亙古高原的時候,與強盛的大唐王朝迎頭相撞。唐朝節度使高仙芝率大軍與阿拉伯軍在今哈薩克斯坦一帶展開大戰。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與阿拉伯民族進行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戰爭。此戰唐軍大敗。伊斯蘭勢力遂進入新疆,直到今天仍呆在那裡。阿拉1日文明是在漢文明的拼死阻擊下才在新疆止住腳步的,否則它的兵鋒會抵何處,難說。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3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3 游客 [所.昔.迄.仁] 2016-12-25 12:34
    劉亞洲有病!
    評論2 游客 [五.專.伐.帷] 2016-12-25 09:02
    中國人前半生拼命賺錢,後半輩子看病
    評論1 游客 [犬.秋.楚.備] 2016-12-24 21:35
    雖不全懂作者的思想觀點,只明白要自強不息!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