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说一说:赴美留学的中国"空降孩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05年,在美国高中注册的中国学生只有641人。到2014年,中国学生的数量达到4万人,十年间增加了60倍——目前几乎占到美国中国际学生的半数。“家长们意识到,如果想让孩子进入美国的顶级大学,就必须早做打算,”融尚私塾(Shang Learning)创始人雪麑(Nini Suet)说。“人们正寻求拥有他们能够拥有的一切优势。”融尚私塾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精品咨询公司,旨在帮助中国孩子做好迎接美国寄宿学校生活的准备,并帮助申请那些学校,收费2.5万至4万美元不等。


  在公开宣称“美国优先”的新一届政府入主白宫之际,这种现象还能持续多久是个未知数。它在中国已经遇到了阻力。经济放缓让家庭储蓄有所下降,货币贬值则让美国教育变得更加昂贵。中国学生的基数也变小了:过去十年间,18至23岁人口的数量下降了将近四分之一。

  但迄今为止,中国学生的留学热潮仍未降温,其原因不仅在于中国方面的推动,还在于美国方面的招徕。每一个进入美国学校——不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大学还是高中——的中国富人孩子,都会带来乘数效应,这意味着整个社区都得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购买力的支撑。


  

  Mark Peterson/Redux, for The New York Times

  1月,科尔宾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宿舍里。


  至少希望是如此。现实则没那么简单。极度渴望美国文凭的中国家庭花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那些把它们和极度渴望现金的学校连结起来的中介公司囊中。这种配对产生了不同寻常的结果。《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的一篇文章称,将近60%的高中生最终都去了宗教学校,尽管他们来自世界上最大的无神论国家。(这些以信仰为基础的学校所传递出的关于安全、纪律和道德价值的信息,颇受其家长的认同。)另有一些孩子实际上进入了文凭作坊,他们由此可以获得签证和文凭,但几乎不受大人的监督。

  公立高中成了最新的前沿阵地:中国“空降孩子”(人们对该群体的称呼)目前只有不到5%就读于公立学校,但在私立学校学生人数趋于饱和之际,美国的某些学区已经开始依赖他们来充抵预算削减、增加文化多样性。


  要论与中国的关系之密切,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能与底特律郊外的密歇根州牛津学区相提并论。2010年,牛津镇寻求建立首条把中国学生引入公立高中的通道。这一通道体现着牛津镇高中“我们以地球为教室”的座右铭,还给该校带来了学费收入。随着外国学生的数量日益增长,其他中西部学校也开始效仿牛津的成功模式。但当北京一家教育公司提议为中国学生建造一栋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宿舍楼时,一场社区斗争随之而来。

  机缘巧合之下,沈阳的科尔宾一家站在了牛津试验的起点上。他的父母是在时常闹饥荒的农村长大成人的,没受过很好的教育。他父亲杨怀国(音)移居沈阳,在依靠锅炉修理和房地产生意发家前,曾以收废铁为生。但他很担心科尔宾的教育问题,以及中考和高考这两场决定中国学生未来的入学考试所带来的严酷学习压力。他似乎看不到任何出路,直到科尔宾的学校与牛津合作,开办了国际分部。条件很诱人:参与该项目,读完十年级以后,科尔宾便可以在牛津高中读两年书,直至毕业。

  他父亲坚称这不仅关乎家族的荣耀或者未来的工作前景。“我一直都没那个机会,但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明白,”他说,“世界不只是沈阳,也不只是中国这么大。”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