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邓小平(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旨在于推动“第二轮”的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已历经40年的今天,回头再来试想一下,在1978年底的时候,不要说提出今天有些知识分子所希望实现的理想,就是拿今天我们事实上已经达到的目标——比如民营、外资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均已大大超过国有经济——来规划最初的改革,那么,我敢说,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根本没有可能发生!


  就此意义上说,我们今天仍然要摸着石头过河。

  换句话说,我们当下应该寻找和利用一切可以重新启动改革的机会,而不是用一件理想化的外衣去套那些看起来可能并不“根正苗红”的艰难萌发的改革嫩芽,这只会扼杀所有的改革机会。

  实际上,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毫无目标地走一步算一步,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现实条件向目标接近。就此意义而论,在当下,只要大方向不与改革派心目中的目标背道而驰,就都应当赢得大力支持。

  中国的改革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第一阶段,虽然只是处于摸索阶段,但经济、社会与政治各领域内的改革推进相对平衡;

  从邓小平南巡到中国加入WTO为标志的20世纪90年代中段,基本靠经济领域的改革一条腿走路,政治体制改革的踯躅不前,是孕育新世纪以后众多社会矛盾的渊薮;

  而从20世纪末到现在的10多年里,平心而论,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改革进一步往前推进遭遇了越来越大的阻力。

  之所以改革越来越艰难,改革的动力日益衰竭,根源在于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

  


  ▲

  文革刚结束时出现的“西单民主墙”

  正如秦晖先生所指出的,文革刚结束时,除了极少数极左路线的得益者,9亿人口的中国几乎没有一个老百姓愿意维护当时的体制,因而改革在起步之时几无任何阻力。

  然而,随着这么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新的刚性越来越强大的利益格局正在和已经形成,于是,改革越来越不可能像当初那样“通赢”。


  换言之,以后任何一项改革,都将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有人得益就必然有人受损。

  在这种情况下,潜在的利益受损群体必然成为阻碍改革的强大力量。

  而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日益拉大、贪污腐败和钱权交易猖獗,又使得30年前积极支持和投身改革的广大底层民众(最典型的如农民和蓝领工人等)感觉到改革不能使自己受益,或者自己在改革中承担的风险、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收益之间严重地不对等,他们中的一部分转而对改革产生疑虑、不满和怨言,甚至走向改革的对立面。

  然而我们应当很明白,说到底,上述所有矛盾和问题都是改革不彻底(或者说经济、社会、政治各领域的改革不配套)造成的,走回头路是没有丝毫出路的。

  我因此认为,对每一个真正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知识分子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一切可能使改革重新启动——所有的问题都只可能在改革的过程中得到平滑的化解。

  中国仍然是一个制度非常不完善的社会,一旦改革的步伐停滞下来甚至走回头路,那么等待这个国家的将是什么?相信只要稍有一点历史感的知识分子心里都很清楚。

  那么,让我们稍微回忆一下,40年前邓小平发起改革开放时最先做的时什么?

  是的,仍然是回到本文的开头:解放思想!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