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從春秋到明清 看中國人的性格歷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02

  春秋時期中國人“品格清澈”


  仔細翻閱中國歷史,我們會清晰地看到,古代的中國人和後來的中國人,似乎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從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國人的性格歷程如同直跌下來的瀑布,其落差之大,令人驚訝。源頭的中國人,品格清澈。唐宋時的中國人,雍容文雅。及至明清,中國人的品質卻大幅劣化,麻木懦弱,毫無創造力。

  先說春秋戰國時期的尚武精神。那時的中國人個個強悍好戰,連吳越地區(今天江浙上海地區)都是非常尚武的土地。不論男女,皆以高大健碩為美。當時的貴族下馬能文,上馬能武,俠客遍地,武士橫行,一言不合就拔劍相斗。但到了明朝萬歷年間,傳教士利瑪竇已在信中說:“很難把中國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戰打仗的人。他們彼此爭斗時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婦道人家的慍怒,相互毆斗時揪頭發。”

  《南京大屠殺資料集》中,一個日本軍人回憶,成千上萬的中國士兵默然地經過如山的同伴屍群,走向死亡,而毫不反抗。那個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是中國人太容易馴服,或是對死亡悟得太透?日軍以百人小分隊屠殺幾千人,曾很擔心中國人反抗,但這種情況從來沒有發生過。

  再來看看俠義精神。春秋時代,是中國俠文化最燦爛的時代。俠人義士救危扶困,濟人不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知恩必報,赴火蹈刃;受人之托,一諾千金。趙氏孤兒、聶政刺俠累、荊軻刺秦王,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故事,演繹了那個時候男人們的壯烈與決絕,告訴後代什麼叫輕生重義、生死相許。春秋時代的俠客,最大的特點是極端重視人格的獨立與平等。他們行俠仗義,不是為利,甚至不是為名,而是為了心中的一股豪氣。


  及至明清,“俠客”們卻自願攀附權力,淪為權力的附庸。《三俠五義》中的俠客個個自稱“罪民”,以向權力規則屈服為榮。如魯迅所說,春秋時的俠客,是以“死”為極終目的,他們的結局也確實是一個個慷慨赴死而去,而明清小說中的俠客,卻個個成了地主官僚,黑白兩道都吃得開。

  


  兵馬俑的法度森嚴,說明了秦始皇編戶齊民制度的作用

  說過了“俠”,再來看看“儒”。後來被統治階級做為統治工具的“孔孟之道”,誕生之際其實並不像後來那樣充滿奴性,而是有著剛健清新的一面。春秋士人每以君王的師友自居,將自己所學之“道”凌駕於權勢之上。合則留,不合則去。這一點,以儒家最為突出。

  秦漢以下,雖然在世俗層面,士人們遵守權力秩序,但是在精神層面,他們中的許多人卻以“聖人”自期,追求“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保持著一定程度的人格獨立。

  但到了明清,儒生出身的大臣們已被馴化得“百煉鋼成繞指柔”。在皇帝明察之下,他們老老實實,賣命效力,以圖飛黃騰達。皇帝一旦放松警惕,他們就會大肆貪污,盡一切可能盜竊皇帝的家產。他們選擇了動物式的生存。所謂操守、尊嚴和人格,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不著邊際的空話。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3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3 kenliu 2017-02-23 09:53
    “為了避免中國的命運,歐洲付出了一千年野蠻生活的代價。”----呵呵,你們幾曾文明了? 中國自秦始皇之後兩千年是一個僵化的歷史----這正是文明的代價! 從梁啟超到魯迅甚至毛澤東的“文革”,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改造中國人,改造每個中國人的思想。----已經徹底的改造了!而卻不自知。。。可見文明的惰性!
    評論2 紅杉 2017-02-22 11:42
    每個民族都如此。
    評論1 游客 [行.昔.有.篇] 2017-02-22 11:31
    那天朝呢為什麼不說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5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