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說說 假盟友理論視域下的中朝關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為何每次朝鮮在核彈、導彈試射上有大動作時,作為“盟國”的中國往往都是最後一個被平壤告知的國家?中朝關系究竟是不是盟友?如果是,那麽明顯是軍事同盟性質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如何與中國外交所堅持的“不結盟”原則相兼容?而近年來,中國不斷提高對聯合國制裁朝鮮決議的落實力度,包括剛剛出爐的“中國全面暫停進口朝鮮煤”,這能算是盟友的作為嗎?


  反之,如果否,那麽中國又為何屢屢為朝鮮行為背書,哪怕這些行為明顯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利益?中朝關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不理清這個核心問題,前述種種矛盾恐將持久處於剪不斷理還亂的窘境。

  


  中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系,在輿論界備受熱議(圖源:VCG)

  此前,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在研討中美關系波動性時提出了“假朋友”(Superficial Friendship)理論——假朋友概念本身所具備的雙重屬性(duality),即它既可以指兩國關系所處的實際狀態、性質(character),又可以指當事國所采取的外交策略(strategy/tactics)。

  首先,作為狀態的假朋友,即指兩國決策層並不將對方認定為戰略伙伴,卻公開聲稱對方為戰略合作伙伴。因而在合作中,雙方也都是僅僅關心己方在合作中的收益所得而不關心對方在合作中的損益,更有甚者以對方的損失為代價來實現己方的收益。當對方在合作中不能滿足己方需求時,就會感到失望,並表示不滿,指責對方,采取不合作方法進行報復,於是雙邊關系惡化。

  其次,作為一種外交策略,“假朋友”的好處就是雙方通過誇大雙邊友好關系性質,口頭承諾改善關系的善意,從而提高對方對未來合作的期望值,使雙邊關系得到暫時的改善。

  閻學通認為,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等傳統主流理論只能解釋“為什麼中美關系惡化”而不能解釋“為何惡化之後雙邊關系還能得以改善”。而“假朋友理論”作為一種國際關系中層理論,其優勢就在於既可解釋中美關系為何會惡化,還能解釋為何惡化後又能改善,從而有效解釋了中美關系的大起大落的現象。其中,假朋友的性質是雙邊關系惡化的原因,而假朋友的策略則是雙邊關系改善的原因。將這套學理分析移植、改造成“假盟友”(Superficial Alliance)概念,用來分析中朝關系及其波動規律,同樣恰當。

  中朝是假盟友

  第一,中朝關系是否表面上看屬於盟友關系?答案是肯定的。1961年7月11日,周恩來與金日成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條約第二條明文規定:“締約雙方保證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國家對締約雙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締約一方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或者幾個國家聯合的武裝進攻,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第三條:“締約雙方均不締結反對締約雙方的任何同盟,並且不參加反對締約雙方的任何集團和任何行動或措施。”

  國際關系常識告訴我們,該條約屬於標准的軍事同盟條約。條約期限為20年,如果沒有一方提出終止,則條約將自動續簽。因此,經過1981年和2001年兩次自動續簽後,該條約效力將延續到2021年。綜上所述,至少從國際法的角度看,中朝兩國是公開簽署了軍事同盟條約正式同盟國。

  第二,中朝在核心利益上是否存在根本分歧、對立?在朝核問題上,北京與平壤的政策、立場是根本對立的。中國反復公開聲明,要求朝鮮半島實現無核化。這一立場從未改變過。然而事實是,朝鮮自2006年第一次核爆以來,頂住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壓力,逐步、穩健地提升了核武水平,並在近期實現了兩彈合一,即核彈頭的小型化、實戰化,與投送工具——中程導彈的結合。



  如果說,當初在朝鮮擁有核武器之前,中國反對朝鮮擁有核武器的立場與朝鮮謀求核武器的立場,對抗性的烈度一般;而在朝鮮已經擁有可用於實戰的核武器後,兩國間政策立場的對抗性烈度則大幅上漲,矛盾難以調和。這是因為中方“半島無核化”的政策現在看來是一個“改變朝鮮實際擁核”之現狀的進取性政策。這就好比當年未能阻止一個壯漢吃肉;而今,肉已經被他吃到嘴裡、咽在腹中,卻還奢望能命令或說服他把肉吐出來,這是不切實際的。

  有一種流行說法認為:朝鮮開展核武計劃,是為了應對美國的軍事威脅;因此如果美國和朝鮮實現關系正常化,或者中國能夠為朝鮮提供足夠的軍事保護,朝鮮就沒有必要推進或保留核武,於是半島無核化目標可望實現。這種說法是似是而非、偏離事實的。

  首先,從美朝關系看,美方堅持將“停戰協定”改為“和平協定”的前提是朝鮮以行動證明其遵守棄核的承諾;而朝鮮則堅持與美國簽訂雙邊和平協定的前提是擁核。雙方政策立場的前提截然對立,這是導致朝鮮半島問題久懸未決且不斷加劇的根本原因。

  退一步講,即便美國給朝鮮安全承諾,平壤也很難相信。一方面平壤很清楚,這樣的“承諾”是被其核武所訛詐而得,而一旦放棄核武,這種承諾隨時可以被收回。另一方面,近年來美國在中東地區發起多場顏色革命,顛覆對象不僅有卡扎菲(Mouammeral-Gathafi)這樣的宿敵,也有像埃及穆巴拉克(Muhammed Hosni Mubarak)這樣的長期盟友。美國的賣友行為自毀國際信譽,使其“不進攻”“不顛覆”的承諾不再被他國接受。

  其次,從中朝關系看,且不論朝鮮戰爭、冷戰期間兩國結下的種種矛盾,單是中韓建交、中國改革開放、中美緩和這些就足以讓平壤失去對北京的信任。中朝同盟條約白紙黑字猶在,但平壤根本就不相信中國會履行“一旦朝鮮受到美日韓武裝進攻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中國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的承諾,這也正是其傾盡國力發展核武的原動力。


  最後,更重要的是,核武對朝鮮而言,不僅僅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保障,同時也是維護金氏家族統治的根本保障。也就是說,核武器不僅是用來威懾美國等外來威脅,同時也是金氏政權面對經濟崩潰、糧食減產、災荒不斷,不僅中下階層“脫北”,甚至連駐英公使、駐華餐廳員工這樣的統治階層、精英子弟都開始集體叛逃的局面時,須臾不可離手的撒手鑭。

  金正恩需要用不斷試爆核彈、試射導彈來強化個人權威,維護統治。可見,核武在朝鮮的政治生活中所承載的意義遠遠超過威懾美韓聯軍的純軍事用途。

  綜上,除非被外力強制清除,如外科手術式打擊等,朝鮮不可能放棄其已經獲得的核武,而且還將進一步推動、發展。而這與中、美等國有關“半島無核化”的目標是根本對立的。這種根本性的對立,決定了中朝關系處於“假盟友”的狀態——北京和平壤都不將對方認定為軍事盟友,卻公開聲稱兩國有著“鮮血凝成的友誼”。而在實際交往中,雙方僅僅關心己方在合作中的收益所得而不關心對方在合作中的損益。

  甚至有分析認為,朝方故意將核設施設在距離中國較近的寧邊地區,就是想以核設施遭受打擊或產生事故後污染中國東北、華北地區來要挾、綁架中方,使其不僅默許朝鮮的核試驗,還要為朝鮮出頭去制止美韓等國可能的突襲。

  這實際上就是以中國的損失為代價來實現朝方的收益。當中方發表譴責核試驗的聲明時,朝方就認為中方的言行不能滿足己方需求,因而感到失望,並表示不滿,指責中方,采取不合作方法,甚至在中國傳統佳節等敏感時段突然進行核試驗作為報復,從而導致雙邊關系惡化。

  


  朝核問題是中朝關系的最大障礙(圖源:VCG)

  中朝為何采取“假盟友策略”



  最後一個問題是,既然中朝兩國處於“假盟友狀態”,可為什麼兩國還要采取“假盟友策略”,即采取種種諸如互致賀電、高層互訪、藝術團交流等手段,來顯示兩國看似密切的關系呢?

  從中方動機來看,不外乎外部考量和內部考量兩途。前者是說,鑒於中美當下在亞太地區安全競爭加劇、美韓同盟加強的現狀,中國希望在美韓前面保留一個緩沖地帶,這並非“過時的冷戰思維”,而是很正常的地緣戰略考量。同時,鑒於冷戰期間,中蘇分裂的教訓,北京自然也不希望把平壤逼到美韓一方而重蹈蘇聯的覆轍,所以對朝鮮多有寬容和保留。

  至於內部考量,我們看到,每當朝韓有事,中國國內的輿論就會陷入撕裂,有關外交政策的辯論會很快順著朝鮮——金氏政權——朝鮮戰爭——毛澤東——中共合法性的思路推演,最後演變成一個內政、意識形態的問題。出於維護自身革命歷史正統性的需求,北京也不希望公開批判朝鮮的意識形態、革命家史,以免引火燒身。

  至於朝鮮為何對中國采取假盟友手段,就更好理解了:舉目四望,除了中國,沒有第二個國家有能力有意願(甚至有難言之隱)而不得不綏靖朝鮮。因此,筆者對有學者所稱的“除非我們支持朝鮮搞核武器,只要我們不支持,這點你和美國就難有本質的區別。朝鮮很可能像我們在上世紀60年代一樣,兩個拳頭打人,當時我們既反美國又反蘇聯。朝鮮很可能最後走向既反美也反中國”觀點持保留態度。

  中國當時“兩個拳頭打人”還是有一定實力基礎的。朝鮮卻沒有,所以在徹底解決美朝關系前,是不會公開和中國撕破臉的;當然,金氏祖孫三代自志願軍時代對北京所結下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提防和仇視,是不會因為中國的對朝援助而有根本改觀。對這一點,北京不宜抱有任何幻想。

  一言以蔽之,中國改革開放後,中朝兩國迥異的發展軌跡決定了兩國共同戰略利益在不斷減少,分歧越來越大。這意味著,在缺乏共同敵人的迫在眉睫的現實威脅的情況下,兩國漸行漸遠是大勢所趨。

  在這個趨勢下,自90年代中期發軔的朝核問題,將兩國在安全問題上的根本矛盾暴露在世人面前。中國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是不可松動的,而朝鮮在已經擁有核戰能力的前提下,說服其放棄核武器,也是無法辦到的。

  所以去核和擁核的根本矛盾決定了當前及未來中朝“假盟友”關系的本質,也是中朝雙邊關系總體不斷惡化的根本原因。但兩國出於本國利益的考量,都不願意公開撕破這最後一層面紗,因而同時采取“假盟友”的外交策略,試圖緩和危機、對外界示好。因此,我們才看到了中朝關系持續低迷,但又時不時故作友好、高層互訪這一有趣的現象。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