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留學的性價比 這麼算永遠是負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她現在的成績,就是個普娃,但是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的天賦,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萬分地呵護她這份靈氣,不讓排名毀壞她的自信。


  去年我去新東方留學論壇,看到一個母親跟高二的孩子說“你想學什麼?”孩子說“不知道。你決定吧。”媽媽很不滿,“你都這麼大了,也該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了吧。”我想,這個孩子大概在家裡在學校裡從來也沒有被賦予過“我想做什麼”的權利。

  


  最近跟幾個都是海歸的女朋友吃飯,家裡都有中學生,說起孩子以後出國留學,我們都沒有把美國藤校設置成目標,我們關注的是孩子本身有什麼特點,他她喜歡什麼,他她的志向是什麼。

  我看到很多孩子有天賦,可是父母會因為孩子成績不夠好,不允許孩子去發展他們的天賦(比如數學不好不許畫畫),只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朝一日我女兒也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等父母來取經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奧秘其實是因為我是“別人家的媽媽”,呵呵。

  之五:三觀跟你不同的人,少跟他們廢話。

  


  這是1999年《亞洲周刊》,張朝陽上了封面人物,同時還采訪了幾個美國留學海歸,對海歸在國內的發展做了樂觀的估計。我是其中的一個,內頁有我的照片。那時海歸很少,我的職業頭銜是戴比爾斯鑽石中心中國區的公關經理,跟張朝陽沒法比,就是湊數的。

  96年我決定回國發展,這在當時屬於非常奇葩的決定,而且是身無分文回去找工作的。這可不就是沒混好嗎,逃回去的。

  回到上海見到一個跟我同齡的男熟人,已經混得很好了,知道我依然是個窮光蛋,還要找工作,很拽地對我說:“你看你們這些出國留學的,有什麼用啊,錯過了這幾年發展的好機會,現在也沒有什麼人脈……”我笑笑不說話,就再也沒見過。後來偶爾在新聞中聽到他的名字,他確實混得很好,成功人士。我沒有羨慕嫉妒恨,我只知道,我們不會是朋友。


  一個35歲美國留學回來當演員的朋友說,後悔在美國呆了那麼久,沒有國內同學一直演戲的機會。我說,如果你沒出國呢,就能混好嗎?難道你不會說,我沒混好是因為沒有像李安那樣在紐約大學學過電影?

  一個熟人說起親戚的孩子在美國上了名校,結果跑到非洲給窮人挖井,真的是浪費了父母的錢,白瞎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人跟人價值觀的距離。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