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90后: 一位90后神导的用歌指南(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末路狂花》剧照 ?? Metro-Goldwyn-Mayer Inc.


  最后,我们或许可以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过量使用流行音乐产生的“格调”问题。

  多兰对此有着明显的自我意识,并用电影进行了巧妙回应。黛安到富豪朋友的家里求助,豪宅里播放的背景音乐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野玫瑰》。似乎是在暗示俗艳(cheesy)和媚俗(kisch)之间的分别,多兰微妙地讽刺了上中产阶级追求古典高雅的装修和音乐品味(在背景音乐下,多兰的特写镜头缓缓扫过餐台上的复古餐具),与黛安一家大开大阖毫不矫饰、“低俗”却自发的品味行成对比(从黛安的妆容、穿着,到她随身携带的小物件,比如那支她用来签字的挂在一大串钥匙和饰物上制造了令人尴尬噪音的紫色圆珠笔)。


  

  《妈咪》剧照 ?? Metafilms


  这并不是本片中古典与流行音乐并置产生对比的唯一一例:影片一开始,目睹了黛安发生车祸的凯拉车内在播放Sarah McLachlan的《Building a Mystery》,而围观群众走出的商店内在播放古典乐;史蒂夫刚刚到家时同时打开了两个广播频道,一个在播放维瓦尔第的《四季》,另一个则是流行摇滚乐。正如他们平时听的流行歌一样,黛安和她的儿子聒噪、言行举止粗俗不堪,与中产阶级的“体面”格格不入,然而多兰的电影对他们采取的是明显的同情而非批评态度——事实上,社会所要求的所谓“体面”正是造成悲剧的帮凶。

  这样看来,多兰对流行音乐的使用除了是情感表达、美学创造,更是社会关切。


  本期作者

  彭欣

  电影研究学术狗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