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馬伊琍說她生平最後悔的一件事兒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知道馬伊琍這個名字


  是N多年前她演《奮斗》裡的夏琳

  


  文章出軌後,她那句“且行且珍惜”

  讓我對這個女人多了幾分好感

  

  今年的熱播劇《我的前半生》

  透過角色,我去采訪了馬伊琍

  

  完成了采訪任務,話匣子卻關不住了。

  可能是都做了媽媽的緣故,說到子女教育的話題,很有共同語言。

  我對女兒心腸特別硬

  愛馬一歲的時候,我就進行哭聲免疫訓練。孩子小時候走路不穩會摔跤,我就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等著她自己爬起來。

  第一天上幼兒園,小孩子嘛肯定又哭又鬧的,我當時扭頭就走掉了,然後自己躲進車裡才哇哇地哭。

  她們班有的孩子上一兩個小時就跑回家了,我硬是把孩子丟幼兒園一整天……

  



  現在想想就後悔!

  爸爸肯定很心疼的呀,說我:“你對孩子心腸太硬了!”其實我也是這樣覺得的。

  當時看一些育兒的書,說,“這樣做孩子就會明白媽媽的底線,哭是沒用的。如果一心軟妥協,孩子那些眼淚就白掉了。”

  第一次當媽媽,就捧著書帶孩子,甚至放棄了自己母性的直覺,至於那些育兒方法是對是錯,真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有的可能要十幾年後才見分曉。

  

  等養妹妹的時候,越來越後悔對愛馬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

  不到一歲,就讓她自己學會睡覺。半夜醒了哭著拍手求抱抱,發現沒人理之後只好再哭著睡著。當時我強迫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以為她長大後不會記得這些哭泣的夜晚。這種煎熬於我、於她、於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後聽我媽媽的勸,把她的床緊挨我的大床,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

  馬伊琍說這些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她的真誠。她只是一個媽媽,和你我一樣的媽媽。所以,今天咱們一起來聊聊——孩子哭鬧這件事兒!為什麼總是哭?

  我家小猴子今年四歲半,對於我來說,最狼狽的是她出生的前兩年。最讓我崩潰的兩件事,一個是哭鬧,一個是生病。現在稍微好了一點,面對這些不會再那麼手足無措。

  

  孩子面對任何問題只會哭鬧,我想這一定會讓所有爸爸媽媽都頭痛不已。但爸爸媽媽是否意識到這代表著孩子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

  嬰兒在出生後就知道用哭聲來表達各種需求,尿了、拉了、餓了、困了、病了……這是一種生存的本能。隨著寶寶的心智發展,除了哭,寶寶會逐步學會用語言以及非語言的表情、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但對於低齡的孩子而言,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尚不完善,還是會本能地用哭鬧來表達自己想要滿足的需求和欲望,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哭什麼哭!哭能解決問題嗎?

  從事兒童心理研究,已經快12年了。經常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

  “哭,哭有什麼用?”

  “笑什麼笑,有什麼好笑的?”

  還遇到有些爸媽會對孩子說:“三二一,停!”孩子生生地把淚珠憋了回去。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

  這種傳統的情緒教育,讓孩子把情緒硬憋回去,抑制天然情緒的釋放,很容易誤傷了孩子。我曾接觸過一些15-18歲的孩子,因為長期情緒積壓,嚴重的甚至出現了短暫的精神分裂。

  



  如何搞定孩子的“小情緒”?

  發脾氣也好,哭鬧也好,是孩子常見的表達、發泄途徑。

  我們父母要做的,首先是不過反應過度,保持自己的淡定與平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只有你淡定了,孩子才會更容易平復情緒。

  其次是適當的溝通,不能滿足的要堅持,但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我們成年人在傷心、難過、痛苦時,也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小孩子。你會因為別人的斥責、煩躁而立馬閉嘴不哭嗎?這樣一想,是不是對孩子的哭鬧多了幾分同理心。

  

  

  

  處理寶寶情緒第一步

  同理的傾聽和確認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需要父母注意他們的身體語言,如臉部表情和姿勢。別忘了,孩子也會觀察父母的身體語言。因此,父母可以一種輕松但專注的態度和語氣、不帶質問的反應,如說:“你今天看起來有點累。”然後,等待孩子的反應,一開始彼此可能都不習慣談論感受,但隨著這個習慣的深入,孩子會逐漸增強自我察覺的能力。

  

  處理寶寶情緒第二步

  幫助孩子用言語表明情緒

  當父母看到孩子流淚,嘗試用感受類的說法來反應:“你覺得很傷心(害怕),是不是?”這不僅讓孩子了解,而且學到描述情緒的字眼。 孩子的情緒感受其實非常廣泛、復雜,但是卻可能沒有能力說出來。

  父母用各種情緒詞匯來描述他當時的感受,可以確認孩子的情緒,同時豐富孩子的情緒概念,也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處理寶寶情緒第三步

  引導孩子應對負面情緒的方法


  教會孩子感受到負面情緒時可以怎麼做來發泄,比如在非常生氣的時候,可以用捏橡皮泥、踩樹葉、打沙袋、砸木樁、假扮游戲等等方式來讓自己緩解,把處理情緒轉化成游戲,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情緒管理體驗。

  

  處理寶寶情緒第四步

  不要留下任何心結

  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比如“因為家裡已經有3個類似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爸爸依然愛你。”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回應不處理,可能會讓孩子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同時,讓孩子逐漸學會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話、合理談判、講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卻能得到更多的回應與幫助。

  

  別給孩子亂貼標簽

  孩子哭鬧時,如果伴隨一些不良行為,比如摔東西、打人,要立刻制止他,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痛。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簽,比如“怎麼這麼不講道理?怎麼這麼不懂事!沒有禮貌!”之類的標簽。

  處理小情緒,要按年齡走

  “冷處理”是很多父母都知道的基本應對原則,但對於不同年齡,“冷”的程度與方式應該有所區別。

  簡單地一冷到底,容易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不滿2歲的小寶寶


  安撫,轉移注意力,幫助孩子理解

  開頭馬伊琍說愛馬不到一歲就開始哭聲免疫訓練,確實有點扎心了。因為這麼小的孩子還理解不了邏輯與規則,放在一邊任他哭鬧,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個考驗。家長會因為心疼孩子而左右為難,情緒難免變得焦慮,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因此受到挫敗,最終只能導致情況變得更糟糕。因此,對於2歲前的孩子,千萬別迷信什麼“哭聲免疫法”:哭就不抱,不哭才抱。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將孩子抱在懷裡,輕拍和撫摸她的後背,同時可以溫柔地對她說:“寶寶很生氣對不對,媽媽知道了,媽媽愛你。”不斷重復這類動作及語言,通過這種方式安撫孩子,同時利用別的事物轉移注意力,通常孩子就能比較快地平靜下來。孩子越小,情緒越不穩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轉移。

  

  比如我女兒小猴子哭鬧時,我最常用的轉移她注意力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抱著她去看客廳裡的照片牆,讓她指認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二是對她說“我們去看書哦!我們去看大衛、看湯姆!”,這兩個辦法屢試不爽,因為她很小的時候我就培養了她對這兩樣事物的興趣。

  提醒各位爸媽:

  2歲以前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單純講道理或者說不對,孩子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但他們都能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氣。

  

  比如最簡單的辦法是嚴肅冷靜地看著她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她:“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然後沉默一會。通常寶寶這個時候會適當安靜下來,看著你,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連續幾次後通常寶寶就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了。2-6歲的幼兒



  溫柔地堅持,適當延遲滿足、變通滿足

  從2歲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5歲左右的“第二叛逆期”,2-6歲兒童的沖動行為,如發脾氣和挑釁是很常見的。

  爸媽們別犯愁,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在發育。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願望並非都能立即實現。

  

  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時,你可以擁抱他,輕拍撫摸他,用友善、平靜的語氣和他說話,安撫他的心情。並向孩子表明,你接受他的怒氣,你理解他的“疾苦”,無論怎樣,你愛他。

  你可以一直重復這些動作和語言,但絕不能松口答應他要求。這就是所謂“溫柔地堅持”。

  “溫柔堅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來看一位媽媽的反饋吧!

  她說:昨晚孩子哭鬧到很晚,堅持要吃巧克力。我抱著他告訴他媽媽愛他,但是不會給他那麼晚吃巧克力,因為會長蛀牙。當時老公要吼他,我讓老公回避了,就一直這樣安撫他。並告訴兒子如果哭出來好受些就哭吧,媽媽陪著你,但是巧克力明天才能吃,過了好長時間他不哭了,突然說媽媽我愛你,當時我整個人如釋重負。

  

  對於孩子某一些可以適當滿足的需求,也可以偶爾用延遲滿足或者變通的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

  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原則”,熱代表的是“安撫”。2-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冷熱”均衡,簡單的一冷到底,長大後孩子會比較沒有安全感。6歲以上的兒童

  適當冷處理

  6歲以後的孩子應該要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無理取鬧,除了溫柔地堅持,建議大家可以適當采用更直接的冷處理方式。

  



  比如,當孩子對你友善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時,最好讓他單獨待一會兒,你可以馬上離開房間。

  對於性格比較暴躁固執的孩子,冷處理的頻率也可以相對更高一些,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體驗和養成自制力。

  做一個高情商的人

  現在“情商”被越來越重視。情緒傳達著語言難以表達的微妙信息,人們通過情緒表達而相互影響、相互適應。可以說,情緒是社會互動的核心。只有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情緒、適當調節情緒,他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除了分享的以上方法,可以給孩子們多聽聽大紅媽媽講的相應繪本和故事,讓孩子逐步認知和理解情緒,學會表達情緒,學會合理地發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我們將會收獲一個高情商的寶寶。

  

  

  ——溫馨提醒——

  情商是不斷練習的一項技能

  需要家長多多引導和培養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