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多少人的童年記憶,這次沒砸(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又到吵架時間,Sir站哪邊呢?

  今天說的,是最新翻拍大片《東方快車謀殺案》。


  究竟這次翻拍好不好?……咱後面說。

  先看一段扭秧歌助興!

  德普叔為了宣傳此片,走出了趙本山的經典秧歌,不信你瞅這腿型……

  

  哈哈Sir騙你的,這其實是德普酒醉紅毯被抓拍。

  戲外瘋癲,可能因為戲裡太憋屈?

  因為大部分戲份,德普都在演一個死人——

  《東方快車謀殺案》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原著那麼經典還用說麼?

  簡直是陪Sir長大的央視常客,從小到大起碼看過十七八遍。

  改編自1934年的同名代表作,阿加莎·克裡斯蒂最知名的推理故事之一,不吹牛,Sir從小到大讀過她50本。

  還拉著大學女朋友一起讀,然後她畢業都卷走了(是的她已嫁人,書已經要不回來)。

  不扯遠……

  不少人當年都被故事震傻,因為它堪稱一場幾乎完美的謀殺。

  故事夠好,所以也被不止一次重拍。

  雖然2010年版評分尚可(豆瓣7.9),但1974年版(豆瓣8.3)還是最深入人心。

  

  “完美”,是個好詞,但改編“完美”,聽著就壓力山大。



  “深入人心”也是個好詞,但重拍,人卻已不是當年那幫人。

  所以,翻拍不易,撲街系數很大。

  但這次Sir不會罵翻拍,因為這一次翻拍心很大……

  導演兼主演的肯尼思·布拉納,居然選擇了看似最不靠譜的重拍方案,然後還做到了尊重經典,也尊重新觀眾。

  好奇麼?那我們開始說。

  P.S. 以下內容嚴重劇透

  故事還是先說,不……先背一下吧,反正爛熟。

  豪華的東方快車上,明明是淡季,卻座無虛席。

  一群陌生人,貌似毫無交集,被迫共度數日旅程。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有人不聲不響地玩了一局……

  東方快車全明星狼人殺。

  然後,天亮了,昨晚死的人是他。

  

  沒有遺言,只有幾個物品,當線索。

  一片未完全燒成灰的紙片,一個繡有“H”字母的手帕,一個點燃煙斗的煙條。

  大偵探波洛(肯尼思·布拉納 飾)通過與乘客的交談,逐步接近最後的真相。

  每個人都有秘密,每個人都有嫌疑。

  

  懸念咱就不扯了。

  因為這次翻拍,凶手啥的不改,還是那幫人,全部乘客。

  為了給小黛西的父母復仇,十幾位乘客裝作互相不認識,聯合謀劃了殺人案。

  這是新版《東方》最大膽的地方,沒有改動主懸念。



  那你要問了——推理片啊,凶手不變,還玩啥新意?

  Sir當然不會說特效新啊畫面新,雖然這些外部新的確觀感不錯——

  時隔七年的再次重拍,新版《東方》技術上全面升級。

  在CGI的渲染下,電影裡的伊斯坦布爾,真的有異國風情。

  途中的雪國風光,真的有雪崩的弘大場面。

  

  

  

  不僅外景好,連火車這個重要道具,也更有質感。

  沒錯,這火車可不是搭景做的,而是下血本實打實打造的真火車。自己建鐵軌,邊跑邊拍。

  所以,觀眾能從鏡頭中感受到真實的震顫感。

  

  拍大雪封山,火車脫軌,甚至包下了一個山頭。

  



  這些點到為止,如果故事爛人物軟,有這些也沒啥用。

  說重點——

  身為一個最熟波洛的人,這次的主角波洛,居然讓Sir看到了新意。

  都記得老版波洛吧?

  大腹便便,紳士風度,保守的比利時人,最明顯就是兩筆油光滑亮的小胡子。

  

  老版的波洛是神,雖然他很親切,但你看不出他有家庭有朋友。

  是的,他冷靜,有邏輯,但我們一直以為,這些只是他的武器,不是他的痛苦。

  其實,怎麼可能呢?

  太清醒就是一種痛苦。

  (Sir不是說老版波洛不好,只是時代不同,需要各自的主角。)

  而這一次的波洛,也可以說大改,也可以說沒改。

  他們先給了觀眾一個從遙遠記憶裡走出的紳士,除了瘦一點帥一點,其他習慣都不變。

  吃蛋一定要吃40度熱的,蛋一定要一般高。

  一只腳踩到屎,另一只腳也要踩,這樣才平衡。

  就連睡覺,也會一絲不苟,帶著胡子保護套。

  然後隨著劇情,慢慢變成了一個更靠近觀眾的普通人。

  說的誇張一點,編導居然讓波洛再度“發育”了!

  最明顯的特征,是他的胡子。

  這兩撇標志性的八字胡,是導演花了3個月選材、制作完成。

  有不少網友吐槽它太假太浮誇。而Sir想說,你們太急,沒搞懂導演的意圖……

  仔細看這兩撇胡子,開始是油膩的,因為開始的波洛,是觀眾熟悉的那個大神。

  但隨著案情發展,波洛的胡子就變了,先是變蓬松,然後變凌亂。

  因為波洛的內心,逐漸被正義與良知拷問,開始變得焦慮和矛盾。

  僅僅通過胡子這個核心道具,編導就讓波洛從神壇上走了下來。

  這招,不可謂不雞賊。

  

  



  除了胡子,波洛也在其他地方,低調地“發育”著。

  並且時不時在紳士的外衣下,泄露出屬於這個時代的“猥瑣”。

  只說一處吧——他讀狄更斯名著的時候,會發出殺豬一般的笑聲,一點也不紳士。


  最破天荒的是,波洛居然有愛人了!

  前面說了,老版波洛是100%理性,但這一版加了20%的感性。

  隨身攜帶的女友黑白照片,表明他也曾經愛過、傷過。

  他在焦慮的時候,會對照片訴說,表明他內心也會軟弱。

  不少人覺得這個情節雞肋,對不起,你們還是沒懂。

  就因為這一點感性,給波洛最後的心軟埋下種子。

  另外,波洛更親和了。

  也許是本世紀男女關系更平等,所以新版波洛也比之前要紳士一些。

  體現在一處改變——對德本漢小姐的態度。

  之前的波洛偵探在詢問德本漢小姐時,因其拒不回答問題,吹胡子瞪眼,追問到底。

  

  新版的波洛呢,每次詢問,他都要把德本漢帶到一處風景獨好的地方。

  即使她不願答,波洛也不死纏爛打。

  

  在Sir看來,他對德本漢的溫柔,也折射出了波洛的人性。

  德本漢,年輕漂亮,是火車上唯一戀愛中的女人,看到她,波洛肯定會有所聯想。

  而每次審問時制造的好風景,也許是波洛對內心那位戀人的一種隱秘的紀念吧。

  像這種小感動,很多都在細微處,並不顯眼。

  但Sir看著看著反而更佩服編導,因為這些都是慢熱的,對票房並沒什麼幫助。

  編導放棄了去制造一個更屩Z納筆中睿炊壓Ψ蚨擠旁諏似降蔚娜宋锝ㄉ梟希瞥魯魴攏摶墒嵌苑淖畬蟮淖鷸亍

  他不僅讓波洛長得更像我們,也讓每個配角都更貼近時代。

  在最後的殺人時刻——

  1974版本,幽藍的燈光,固定的鏡頭。

  下手很穩、很快。

  



  舊版這樣處理很好,因為最好的煽情就是控制。

  多年壓抑的仇怨,在這復仇一刻尤其顯得冷靜。

  而新版正相反。

  它給每個殺人者都做了近處大特寫,搖晃的鏡頭,慌亂的節奏,拍出了一種極度憤怒中的失控狀態。

  老版那麼拍,為的是說:這是正義之舉,代替法律懲治罪惡,所以人們內心堅定。


  而新版則更進一步說:不管多正義,復仇就是殺人,一樣會產生內心矛盾。

  再看這一幕:

  波洛有個習慣,這個習慣丟了,就不是波洛——

  破案前要“演講”。

  當著大家面推演劇情,宣布凶手。

  前作的演講都發生在狹小的車廂中,而新版則搬到了開闊的洞穴。

  構圖呢?也蠻值得琢磨——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這種儀式感,無疑給觀眾帶來了一個懸念:

  難道,這裡面有猶大?

  我覺得人們在影院裡會樂意去大膽猜測誰是那個叛徒。如果我們的影片效果是成立的,那波洛內心的想象情景就是很引人入勝的一點,會帶著觀眾去猜測。

  ——導演肯尼思·布拉納

  猶大沒有,挺身而出的倒有。

  凶手之一站了出來,替大家認了所有的罪。

  Sir覺得,新版做了一處堪稱偉大的改動,也發生在這裡——

  波洛掏出了手槍,說:

  我的職業不允許我說謊,所以如果你們想脫罪,就殺了我。

  老版其實不需要這一刻——波洛是神人,他看穿了每個人,知道他們為正義而復仇,所以內心毫不猶豫,決定幫他們隱瞞。

  但新波洛更平凡,他雖然推理出了一切,但他推理不出人性的復雜,每個人都對他撒謊,他不知道是不是面對了一個更大的謊;同時,正義與良知也在他內心斗爭,使他懷疑兩者的重量。

  所以最終,只有用槍才試得出人性的底限——你們如果選擇殺波洛,那你們也成了壞人。

  此處台詞有兩句很好,有了它,新版就說出了和老版不同分量的結語——

  保姆對波洛說:



  先生,法律是有漏洞的,所以才要復仇。

  波洛則回答:

  那你又把良知置於何地?(大意)

  舊版中,觀眾感受到了法律的漏洞與不公,進而被一種人性的光輝感動。

  

  但舊版中的良知,其實是一種樸素的、激情的東西。

  新版則又一次刷新了問題:

  良知(我們理解為一種天然辨別善惡的能力),真的可以高於法治嗎?

  相比法律,良知畢竟是主觀產物。

  當法治不全,會出現不公平;而當主觀的“良知”凌駕法治,會不會產生新的不公平?

  這是波洛的困惑,也是對新一代觀眾提的疑問。

  所以在Sir這裡——

  老版有老的好,新版有新的好。

  如果你有耐心看老版,那麼在你對新版付出同等的耐心前,別急著說它不好。

  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原版超級完美,到底還該不該翻拍?

  Sir的答案是,當然應該。

  我們常說尊重原版。

  其實我們也應該同樣尊重,有誠意的翻拍版。

  尊重的方法是,像初次見面一樣感受它。

  看它有沒有尊重你的記憶,因為記憶是原版帶來的;

  也看它有沒有尊重這個時代,有沒有對新觀眾偷懶。

  說翻拍不好,一種確實很多翻拍片渣,只想蹭流量。

  但也有不少翻拍用心良苦,比如新《東方》。

  但即使如此,它也可能不討好,因為觀眾對原版無疑更有感情。

  不,Sir恰恰認為,要想延續經典,就該讓新觀眾對新版產生感情。

  你可能會說,怪了,難道不能讓新觀眾也看老版麼?

  嗯。真是問到了傷心處。

  電影歷史僅僅百多年,已經有很多經典消失在大眾眼前。

  五十年前拍的好片,當時被封為經典,可五十年後大多被淡忘。

  現在的孩子,不知道1969年的《虎豹小霸王》;1974年《東方快車謀殺案》他們要是看,可能連開頭五分鍾都忍不了。

  傷心,但也正常。

  無論多經典,不可能永不過時。

  所以,真正愛經典、希望經典延續的觀眾,一定不會拒絕有誠意的翻拍。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伍迪愛倫坡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