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别了,我的小猩猩 它给我那些东西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尘土滚滚的布尼亚机场跑道(作者供图)


  抵达布尼亚以后,我才知道自己竟是那片区域里唯一的中国人。我分到了一辆没有牌照、也看不出品牌的皮卡,凡是机械设备出了任何问题,当地人就会立刻通知我,然后我就开着车前往项目所在地进行“诊断”。

  同事们告诫我,如果没有本地人陪同,最好不要外出,怕遇到抢劫或者其他危险。我个人感觉其实都还好,布尼亚的民风要比金沙萨的淳朴些,顶着一张标准的“黄皮肤”脸孔,一般也没人怠慢我。


  日子久了,我也结交了几位当地朋友,交往得最深的一个叫布鲁诺,是我们工程上的后勤司机,负责接送和采购物资,听他说,之前也有中国公司外派人员在布尼亚工作,但基本上都没有待满3年的。

  我也理解,作为当地稀有的外国人,既无法与当地的黑人掏心掏肺地做真兄弟,也没有谈得来的同胞可以结交,没有网络、没有能听得懂的电台和电视,在这片异域天空下,真也就只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

  这里没有餐厅、超市,小商店里全是本地“土特产”,丝毫无法勾起我的购物欲望。平日里,除了要注意别生病以外(一是国内能带来的药物有限,二是很难相信当地的医生和药物),生活倒也没什么大问题。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资,比如洗发水、沐浴露、擦脸油,甚至是老干妈,公司都会定期从金萨沙邮寄过来;穿的方面,那几身公司发的制服和工装足够,鞋子就是凉拖、运动鞋,怎么舒服怎么来,毕竟当地人完全不讲究,能遮体就好。

  作为湖南人,唯一需要花时间适应的便是饮食了。公司包三餐,但大厨是个土生土长的黑人,别说中国那些精致的包点、小菜,就连最基本的炒菜也是不会的。

  当地人吃的食物大多是水煮或者油炸的薯类、肉类,米面也有,但大多都做得极为难吃。面包太硬太干、米饭总是煮过头。用现成的咖喱配料煮一顿咖喱饭,在当地就算是高级食物了。

  布鲁诺找来了一只二手电饭煲给我,我这才开始告别顿顿非洲餐,终于能偶尔焖个小锅米饭或者煮汤炖粥了,再用山间的野辣椒,做出类似湘菜口味的非洲版辣椒炒肉,这才解决了饮食这个大难题。


  跟我有工作、生活上接触的黑人朋友,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中国人什么都吃”,经常把抓到的蝙蝠、乌龟等野味拿来给我,问我吃不吃,搞得我很尴尬。

  当然,如果有野兔、野鸡之类相对正常的野味,我通常都会给他们十几元人民币作为酬劳,然后给自己来个非洲烧烤,算是打打牙祭。

  


  到布尼亚差不多快半年,我就已经非常厌倦这样的生活了。

  在设备没有出问题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我只能待在驻地两公里范围内的区域,从中国带来的书籍早就看了多遍,PSP也玩坏了,因为没有零件,还无法维修。MP3里面那几十首歌,早就听腻了,没有工作的时候,除了寂寞,还是寂寞。

  有人也劝我养只狗之类,但我想着总归是要走的,就一直提不起心思。那时还真有点打退堂鼓的心思,但公司把外派补贴又提升了一档,说希望我能继续坚持,留在布尼亚。我也就没再说啥。

  遇到平仔的那天,我正百无聊赖地躺在驻地平房的屋顶上看日落,布鲁诺兴奋地找到我,用英语夹着手语比划:“陈,下来,有礼物。”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已经有 4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4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2 游客 [者.曰.建.人] 2018-10-21 11:40
    太感动了!写的真实朴实!泪奔!
    评论1 游客 [此.教.天.十] 2018-10-20 14:46
    泪目……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