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李小龙: 武侠神话超巨星李小龙的功夫艺术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李小龙是一位划时代的超级影星兼神话英雄,他的短暂的一生被演绎成多种版本的现代传奇故事,乃至神话般的传说。


  李小龙的出现,标志着香港功夫片的真正成型,从古装刀剑片到时装功夫片的转折,并且成为整个70年代武侠电影的主要形式。尽管功夫片从张彻的《报仇》(1970)、张曾泽的《路客与刀客》(1970)等影片就已开始,但只有到李小龙的《唐山大兄》(1971)以后才真正成为主潮。且张彻电影中的白衣大侠、赤膊上阵及主角之死,都因为被本小龙借用,而减少了电影界内部的许多阻力。

  


  李小龙

  李小龙的出现,标志着香港电影从导演时代向明星时代的转折。他以个人真实功夫及其创造性、个人形象及其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使其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意思的是,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及《精武门》(1972)两部成功的影片,都是嘉禾公司的名导演罗维编剧兼导演的(李小龙回归香港也是罗维夫人签约促成的),但人们却很少称这两部电影是罗维影片,而称之为“李小龙电影”,甚至有不少人压根儿就不再记得罗维这个名字。随后他干脆自己编、导、演一部《猛龙过江》(1972),这当然更是李小龙影片了。他的明星气质及个性魅力成了票房的保证,从而促进了香港电影业体制的改变,与世界电影同步接轨。

  李小龙的出现,使香港功夫片打进西方市场,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在美国创造了票房佳绩。日本美国的片商纷纷到香港订片,重视香港电影的特殊贡献及特殊魅力。李小龙本人亦很快被美国好莱坞“重新估价”,他的《龙争虎斗》(1973)及未完成的《死亡游戏》(1973)就是由好莱坞导演高洛斯执导的。李小龙在1972年曾被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这就进一步肯定和加强了他的“国际红影星”地位。

  

  李小龙

  这亦使香港电影及其功夫片的声誉大变,同时也使香港电影人信心倍增,有了进一步的雄心大志,这又反过来深刻震动和影响了香港影坛。最后,李小龙于1973年英年早逝,且死得出人意料,原因始终难明,这使得香港影业及功夫电影遭受巨大损失与挫折,亦从另一面证明了李小龙个人在电影史上的不可替代地位与影响。而李小龙的意外早逝,又刺激了坊间的李小龙传奇及电影中李小龙影片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李小龙个人的传奇性及神话色彩,确立了他的神话英雄的崇高地位。

  李小龙(1940-1973),广东南海县人。父亲是粤剧名孔李海泉,李小龙于1540年(龙年)出生了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东华医院,其时他父亲正在美国巡回演占,替他取名李振落,有杨威海外的意思,由此开始了他的传奇的一生。



  他的一生确实具有传奇性,不足1岁时,就在《金门女》一片中客串上镜, 6岁参演影片《富贵浮云》,10岁担纲演出《细路祥》,李小龙这个名字就是《细路祥》的漫画原作者袁步云替他取的。

  李小龙少年时代还参演过《人之初》(1951)、《雷雨》(1957)、《人海孤鸿》(1961)。着名导演张彻先生多年后写道:“李小龙还是我最早注意他的,但与‘中国功夫’全然无关。我那时还未入邵氏也仍然在写影评‘何观影话’,故常去看一些并不受人注意的影片。我看到一部黑白片,叫《人海孤鸿》,吴楚帆主演,李小龙演他的儿子,是个问题少年,拍此片时他年纪应在20以下,片中也全看不出他会‘功夫’,但我觉得他气质极好,有叛逆性”。

  

  李小龙

  李小龙演“问题少年”,他少年时差不多也正是一个“问题少年”,他甚至说自己青少年时是个“流氓、终日寻事生非”。大约是因为身材不高、力气不大,所以决心拜师学武,正式接受训练。而这样一来,不免是非更多,不光是参加街头顽童闹事,还卷人武术门派之争,几乎惹上官司;他的长辈将他送到美国加利弗尼亚另谋发展,据说也与此相关。

  1959年,他往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攻读哲学及心理学。一边学“文”,另一边又练“武”,以其在香港练就的咏春拳的功底,集西洋拳、空手道、路拳道等拳法之所长。自创一门武功,名“截拳道”,成为当地有名的武术家。

  1964年,李小龙参加了在美国加州长堤举行的万国空手道竞赛,被霍氏公司看中,邀拍电影,后来因故没有拍成,改派在电视片集《青蜂峡》中扮演男主角温·威廉斯的助手加藤,而受到注意。但李小龙并不满足,因为剧中的加藤只是打斗场面的工具,而且身份不明(名字是日本式的,服装是中国式的,帽子是美国司机式的)。


  后来,眼见李小龙在好莱坞发展前途不大,且还可能受辱,李小龙萌生了回香港发展的念头。恰好“嘉禾”公司派罗维的太太刘亮华去美国洽谈郑佩佩加盟,但没谈成,刘亮华却又发现了李小龙,一拍即合,李小龙签约应邀回港。但一开始也并未受到重视。《唐山大兄》是利用泰国当地资金的合拍片,因李小龙从海外归来,很适合角色,就让他去了。该片的原导演是吴家襄,此人是旧式导演,对电影新人有随意呼喝的习气,且其观念与久居美国的李小龙格格不入,因此拍了一部分就因关系恶劣而无法拍下去。罗维不得不去泰国收拾残局,接替了导演位置。

  

  李小龙

  没想到这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唐山大兄》引起轰动,在香港票房突破了三百万,而且在外埠也普遍受到欢迎。“李小龙时代”由此正式开始了,电影史上的李小龙神话也由此产生!



  李小龙回到香港后,一共只拍了四部影片,第五部未拍完就中途天折,其成就与影响却大大地出人意料。


  李小龙的典型性在于,他的前几部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更明显的民族性特征的影片,引起了国际影坛的注目,使他成了国际超级影星。而当他与好莱坞再度合作,进一步国际化的时候,反而逐渐失去了他的光彩,其影片的艺术成就及票房效益非但未能增加,反而不如人意。

  李小龙及香港电影的整体上的成就及经验,恰恰在于其全国际化的潮流中保持了民族的特色。这与闭关锁国的自我欣赏及自我消费不可同日而语,又与完全跟随国际新潮而丧失自己的民族个性有本质的区别。

  李小龙在中国电影史上如流星闪耀,他的光芒至今不息。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少少的四部多、五部不满的影片,却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给影坛带来了说不完的话题。比如说,他的这几部电影中,哪一部更好?

  

  李小龙

  《唐山大兄》之新鲜,《精武门》之主题的煽动性,《猛龙过江》的生动及《龙争虎斗》的国际化、《死亡游戏》的悲壮感、威风煞气及其未完的神秘诱引等等,都曾获得过观众的掌声。要说哪一部更好,那可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有定论。

  从这些意见的纷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面。即说这一部好,势必要论及它好的理由,并且要论及其他影片不够好的理由,那么,我们将这些意见集中起来,看看它们好在哪里,又不好在哪里,是很有意思的。说它好.固然有多种说法,但根本的一点,是李小龙的武功好,他的明星气质好;说它们不好,则集中在电影创作及制作的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上。

  石琪先生如是说:“当然,这些电影以戏而论,都颇为粗糙。李小龙的本钱还是他的武打。他有着咏春拳的根底,但中外东西合璧,成为一种国际化徒手技击,以实战效能为本。像他应战时采取西洋拳王阿里的跳步,而不是中国传统马步,他的两节棍亦不同中国传统式样。最重要的是他本人在各地武坛有着一定的实战经验,临阵应变,不拘形式,各国人看来都非花拳绣腿。他亦没有利用替身和特技,但都以真实可信为基础,这使他的武打在电影上具有空前的实感成力,至今罕能超过。李小龙促使香港电影从导演时代变为明星时代,需要表演实际本钱,不能过份依赖电影花巧。”

  

  李小龙

  这就是说,李小龙电影成就的基础是其“武术”而非(电影的)“艺术”。所以,澄雨先生说:“无论如何,李小龙成功的将自已塑造成一个具有明星气质的英雄”。后人虽刻意模仿他,在打斗设计上有比他更多彩多姿的,在情节方面比他更丰富的,在拍摄技巧及电影语言方面比他更流畅的,却始终无法追及他的成就。无他,他们总欠缺魅力可以比得上李小龙的有明星气质的英雄。

  这就是说李小龙电影的艺术性是第二位的,武功及明星气质的英雄气概及形象是第一位的;李小龙也是不可模仿,也难以复现,他永远是独一无二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