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當"佛系"北歐人來到"內卷"美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中文語境中,人們口中慣稱“歐美”。但有出國游歷和學習經驗的朋友們會知道,所謂的歐美絕不是同質化的鐵板一塊。其文化和理念的多樣性如果被有意無意的忽視掉,就會讓人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當中,以東西、敵我作為一切思維的分野。


近期,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芬蘭裔美國作家阿努·帕塔寧的作品《北歐向左,美國向右?》,對中文世界的讀者來說,這無疑將是一場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中文讀者或許能夠透過一位來自第三國的作家的視角,從書中所涉及到的兩性關系、生活方式、經濟、教育、醫療等等各個方面檢視美國,以及有別於中美的另一種文化。

本書英文版出版於2016年,作者帕塔寧於2008年從芬蘭移居美國並組建了跨國婚姻,當時已經在美國有近十年的生活經驗。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趣,英文版原名 The Nordic Theory of Everything ,如果直譯可作《關於一切的北歐理論》。英文中的Nordic一詞常被泛譯為北歐。其實它指的是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的地區,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分諾斯堪底亞及北大西洋地區。這一地區主要有五個國家: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和冰島。它們在文化上的淵源極深,在語言、文化、歷史、宗教以及社會經濟模式上有諸多共同點,也就是在流行文化中人們口中通常所稱的 “北歐五國”。


作者帕塔寧居住在相比美國“又小、又冷、又暗”、又“單調乏味”的北歐國家芬蘭。在一次前往波士頓旅行中,邂逅了自己日後的丈夫,一位美國作家。於是這位一直想居住在芬蘭的女性,開始了與美國的糾纏,並且在移居美國後近距離觀察了美國,開始思考並且記錄下她眼中北歐與美國的差異。

在人們的印象中,北歐所謂“高稅收、高福利”的模式,非常符合現代政治光譜中的“左派”理念;而以個人自由和自由市場為招牌的美國模式,則有“右傾”的意味。譯名既點明了兩者的不同,又似乎意指兩者的理念分歧形同左右。那本書的作者是否印證了人們這樣的印象?

作者 | 邵鵬




《北歐向左,美國向右?》,作者: [芬] 阿努·帕塔寧,譯者: 江琬琳,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4年3月


01 相互依賴的美國家庭關系

本書作者帕塔寧在美國首先觀察到的,就是美國人的焦慮和為了生存不得不學會相互依賴的現象。在作者看來,這與自己之前所聽到的,美國人享有很高的自由度或者崇尚個人主義等等說法似乎存在著矛盾。整個生活的狀態之中,個體都好像領受了來自伴侶、父母、孩子、同事上司的恩惠。

中國人中流傳著許多對於美國父母與子女的道聽途說式誤解。比如孩子十八歲之後,即馬上會離開父母,自立門戶且經濟獨立。但這樣的誤解與作者帕塔寧的觀察正好相反。她認為現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中,放棄自己的需求,圍繞著子女轉是常態。甚至提出了美國人常常“直升機育兒”的說法。

但有趣的是,這種表述在美國文化裡,常常用在亞裔父母身上。作者認為美國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好像要致力於把孩子的一切玩樂都轉化為有高收益的、目標清晰的活動——各種興趣班、課外活動,都讓家長忙到無暇他顧。而每到大學的申請季,焦慮的家長就開始全身心投入到無比激烈的申請中去,事無巨細地管理孩子的日程。一旦錄取,高昂的學費就開始成為父母的巨大負擔。讓這位北歐人完全無法理解的是,美國大學對學費減免的程度,居然取決於學生的家庭收入狀況,而不是學生——作為已經成年的個體——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旦子女成年後開始獨立生活,那麼這種壓力的來源和作用的方向就發生180度的轉彎。這時候就輪到了子女焦慮,開始照顧年邁的父母。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42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101 秒

    備案/許可證編號:蘇ICP備1103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