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亲眼见证这档王牌节目一步步消失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你随便进一家KTV,它的热门曲,都还停留在十年前。


  以前的流行歌,大街上,电视里,校园广播里,360°将你环绕。

  而现在,“大家都在听什么(新)歌”这个问题竟然成了谜。


  从此江湖上让年轻人觉得耳熟的就只有……

  抖音神曲

  即便这样,大家也只记住了某段bgm,很少有人听完过整首歌,更不知道原唱歌手是谁。

  华语音乐,随着实体唱片业一起,在走向没落。

  不知道听什么的我们,只能找过去,找熟人——

  《歌手》。

  已经到了开播的第七个年头。

  最新这一季,首发请来刘欢、齐豫、吴青峰等知名歌手。

  可以用“神仙打架”来形容。

  虽说阵容空前豪华。

  但这样的豪华,谁又能说不透着尴尬?

  看到《歌手》,脑海中不时浮现起一个纪录片的画面——

  非洲大草原的旱季。

  太阳炙烤,水域面积日有所减,最后只剩下一方小小的水塘,挤满了无处容身巨鳄……

  

  1

  确实,来到第七年,套路都是老套路了。

  关键时刻,总要喝水。一瓶矿泉水,一喝好几年。

  

  但仍然也有求变。

  这是音乐风格最多元化的一季,却少有受大部分华语听众偏爱的流行hit曲。

  比如刘欢在节目的第四期,竟然玩起了电子乐。

  一首《Far Away》写于18年前,由刘欢本人制作,融合了迷幻、摇滚、电子等多种曲风,放在现在听都丝毫不过时。

  可大众能习惯唱电子的刘欢吗?

  从名次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印象很深的,反倒是他唱完这首歌,轻声说了一句:

  “这个也是刘欢。”

  他这次会答应来《歌手》,只为让大家看到他音乐的另一个方向。

  

  但凡是比赛类音乐节目,唱嗨歌总归是更吃香的。

  历届歌手舞台,唱“大歌”的冠军不少,但这一季它开始懂得——

  收。

  吴青峰在开展新人活动前,曾包揽苏打绿专辑大部分的词曲创作,风格不一而足。

  有人曾整理过他的音域,能唱二十六度音程,横跨三个八度。曾经在台北小巨蛋唱过《Creep》,能达到C6,即比我们通常所说的high C还高一个八度。

  

  这次登上歌手舞台,目前为止,他无一例外全选“小歌”,原创的《燕窝》和《未了》,都并非专辑内的热门曲目;

  翻唱孙燕姿的《逃亡》、杨乃文的《Silence》、汪峰的《地心》,也都不是原唱歌者传唱度最高的金曲。

  他把在《歌手》唱的每一首歌,当做在做一张概念专辑。

  分则自成方圆,合则内有乾坤。

  比起靠澎湃的声场震撼听众,他更看重的,是与人内心情绪的共鸣。

  

  湖南卫视也懂得趁势而为。

  《声入人心》火了,就顺带来《歌手》联动。

  踢馆歌手的声入人心男团,在第七期演唱了由三宝老师创作、中国现代经典音乐剧《蝶》的选段《心脏》。

  这种艺术表演形式被搬上歌手的舞台,还是第一次。



  这曲咏叹调,唱尽了梁山伯被蝶人判死刑后,梁祝二人的离愁别绪。

  他们不仅唱,还赋予表演以递进和反差,以炽热的心脏,唱海水的冰凉。

  

  《歌手》走到第七年,保持了其惯有的水准,并肉眼可见地求新求变,可惜观众并不买账。

  争议在于两个字——

  排名。

  2

  排名之争,集中在两个名字:齐豫和杨坤。

  齐豫竟然倒数?

  杨坤两场第一可还行?


  齐豫演唱的《飞鸟与鱼》,是华语乐坛最经典的歌曲之一,却跌落倒数。

  同样可惜可叹的还有《今世+不曾告别》。

  《今世》由三毛作词,是她写给逝去爱人荷西的歌。

  齐豫借舞台追忆三毛,唱尽血泪沾襟的永恒情话。

  同一条手帕

  擦你的血

  湿我的泪

  就这样跟你血泪交融

  

  

  而《不曾告别》则唱齐豫对三毛的愧疚,唱她对曾鼓动好姐妹去剖开痛苦回忆的悔。

  这种编排,在生者与逝者中间搭建起倾诉空间,却也因更为作者性,更私人化,而容易忽略旋律上的大众化,忽略与现场观众的共情。



  这也让我们去正视一个现状:

  观众的耳朵被有现场感的嗨歌惯坏。

  艺术化表达被商业化挤压到,须得踮起脚尖歌唱。

  

  刘欢在不知道选什么歌时,曾给女儿打了一个“求助”电话,女儿劝老爸:

  反正你也不用迎合观众,要信任观众。

  但,作为观众的我们,担得起这份信任吗?


  

  观众看着“导师”们在台上像选手一样pk。

  也应该想想,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包容、敬畏,配不配得上艺术家付出的努力。

  无论是听众对听众,还是听众对歌手。

  有人由通俗走向小众,自然也有人由独立走向主流。

  曾做独立乐团主唱的吴青峰,来这个节目前,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最后让他说服自己的,是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渴望:

  从去年开始,走出了舒适圈,尝试了许多没做过的事,才发现,过去仅仅因为一个观点去判断事情,恐怕不知不觉成了偏见。摆出一些“我只选择什么什么”的姿态,难免变成那种说得清高的人,有些话也只是说起来很帅而已,不希望自己连尝试的勇气、走一遭了解了再判断的立场都没有。

  

  他们在向大众迈出一步的同时,你是否愿意也迈出一步,去拥抱他们的变化?

  3

  更多的观众对艺术家的改变,以及非大众艺术的传播,还是持鼓励态度的。

  去年大热的美声竞演节目《声入人心》就是最好的证明。

  之前在国内被划入冷圈的音乐剧火出了圈,郑云龙的音乐剧甚至在开票一分钟后即售罄。



  他曾在微博上写:

  这一分钟,我等了十年。

  然而市场的应激反应,很快也给铁粉带来了不适感。

  上周,郑云龙主演的《谋杀歌谣》北京场开票,票价最低380,最高880。

  而同样的剧目之前在上海,最高票价不过260。

  

  剧场条件不变,演出内容不变,票价却是水涨船高。

  而在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相关机构会扶持演出,不管是多么大牌的演员来演出,票价都会保持在同一水平。

  这就是一个社会对艺术的“定力”。

  

  演员们拼命研究如何让音乐剧更好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资本迫不及待地开始割韭菜。

  用贪婪世俗的目光去打量艺术,总格外令人心痛。

  写《声入人心》时,Sir说过,只愿世人不负他们的光芒,不负他们的热望。

  《歌手》也是一样。

  齐豫也放着成名曲不唱,去唱《今世》和《飞鸟与鱼》。

  吴青峰没有选更炸裂的摇滚,去唱更安静、需要耐心倾听的《未了》和《燕窝》。

  刘欢如果去唱那些大众熟悉的金曲,可以一路唱成冠军,但他选择了另一种的“这也是刘欢”。

  

  让每位艺术家发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我们最热切要看到的。

  反而是那些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毅然示人的部分。

  那个部分凝结了所有执拗与倔强,有挣扎,还有裂缝,是他们未曾端出台面的心血。



  这份心血,都值得被呵护。

  嗤笑怒骂,自有人赏得。

  我相信,热爱这件事最终的结局,会不负热爱。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已经有 3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共有 3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所.五.纳.诵] 2019-03-08 23:02
    刘欢不是故意不去选唱成名曲,而是——无法唱!!!他的嗓子今非昔比,倒了一半,再唱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一下就出破绽! 如还靠放老的录音来对嘴,也容易被听出,这么多年了怎会毫无变化,同当年一样,被吐槽假唱!所以只好唱些观众不熟悉的,让你无从去比较评价!! 当然, 对吴青峰,也是同样!!
    Prev Page1Next Pag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80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