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都挺好: 都挺好 撕開老、中、青人性遮羞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往往占據著天然的話題優勢。它們總不經意地撕開人世間一道又一道口子,用以豐富每一位“哈姆雷特”的飯後談資。如若劇作本身能夠帶來思考,那便是熒幕與觀眾最完美互動的表達了。畢竟,藝術還得源於生活。近年來,《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電視劇)》、《歡樂頌(電視劇)》等爆款劇,皆如此。


  只然,魚目混雜的影視劇市場,在這些作品賺足眼球之後,現實主義題材儼然銷聲匿跡。直到今年3月,一部名為《都挺好(電視劇)》的都市情感劇,讓沉悶許久的現實主義題材以其驚雷之勢,重回大眾視線。

  


  截稿之前,這部由姚晨、倪大紅、郭京飛等主演的《都挺好》在浙江/江蘇衛視雙網收視(CSM 55城)破一,微博話題#電視劇都挺好#總閱讀量突破33億次,豆瓣評分也維持在8.2的高分。讓人不得不歎問,這樣一部三高(高收視、高話題、高口碑)的作品,究竟有何魅力?

  解剖當前社會性人格 劇中人物有你有我也有他

  《都挺好》的開篇就是一場大群戲,一場由家母喪亡所引發的葬禮戲,緩緩拉開蘇家四位主角的臉譜圖——大哥的埋怨、二哥的傷心、小妹的冷漠和父親的一副“事不關己”模樣,緊接著一集半的回憶殺戲份,人物狐光度悄然展開。圍繞幾個子女一開始所展露的個性實為表面,不得不說《都挺好》在創作人物復雜又矛盾的性格上,下足了功夫。

  每個人都是獨立矛盾的個體,人性也都是復雜的,所以劇中基本沒有一個扁平式的人物。就拿女主蘇明玉來說,表面上她是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但實際上她自小最不受父母待見,本發誓要與家庭劃清界限,卻又每每因為性格倔強依舊陷於家庭瑣事的泥潭中無法自拔。蘇明玉對“家”的渴望與恐懼,不正是萬千子女與父母溝壑的真實寫照嗎?

  

  “母親離世”是《都挺好》矛盾事件點燃的第一把火。生前受妻子管教的丈夫蘇大強在沖破壓制後變得自私又貪心。從前一心只讀聖賢書大兒子明哲如今一心想挑起家庭的重擔,卻力所不能及、愛充面兒;次子蘇明成從前最受母親疼愛,母親離世後還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卻不曾想疼愛也是一把雙刃劍,性格逐漸扭曲。

  



  在《都挺好》中,每一個主角俱是優缺點參半。緊扣於蘇家的一場場腥風血雨,恰也是該劇最大的創新,它跳出了大部分家庭劇聚焦的婆媳或生子問題,打一開始,便把事件引爆的矛盾都集中在子女與父母的相處之道上。就像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抽絲剝繭地劇中人物性格的展現,其實無一不是在解剖當今社會復雜的社會性人格,這其中有你有我也有他。


  人物立體細節到位,演技炸裂錦上添花

  如果說,立體人物的塑造是《都挺好》獲得高關注的第一魅力,那麼細節到位,則是該劇斬獲高口碑的關鍵。制作方正午陽光向來在細節上打磨上,入目三分,《歡樂頌》如此,《都挺好》也如此。

  劇作圍繞蘇家三個子女成年後的為人處世與處理親情關系的各異而展開,而從小便生活在“等級之分”家庭中的三兄妹,在房間上的布置細節恰是《都挺好》劇組注重打磨細節的最佳證明。比如最受母親疼愛的蘇明成與大哥蘇明哲的房間裡都配有電腦,而小麼蘇明玉就什麼都沒有。而她長大後成為了一名集團分公司的銷售總經理也早早就有了鋪墊——小姑娘小時候便早早地對銷售有了興趣。

  人物塑造的細節打磨,不僅僅體現在細微處,蘇明玉在葬禮上與二哥爭吵之後其返程路上撕扯黑孝布這場戲,在筆者看來實屬經典。黑孝布就像她心中的家,她想要逃,拼命逃開原生家庭帶給她的痛苦,可偏偏越想逃,孝布就越扯不下來。最後好不容易扯下了孝布,蘇明玉則是哭紅著雙眼小心翼翼地將它疊好,這樣一場戲,一個有血有肉的蘇明玉就此誕生。人物實現度的飽滿不僅僅靠諸如此類的來細節支撐,演員們炸裂的演技更是為人物本身,錦上添花,在筆者看來,這是《都挺好》吸引眼球的第二大魅力。


  

  除了姚晨飾演的蘇明玉之外,近日最受話題討論的人物非郭京飛飾演的蘇明成與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莫屬了。與老戲骨倪大紅老師游刃有余的表演不同,話劇出生的郭京飛台詞功底極強,他將啃老、疼妻和失去母親後的固執與暴躁,表現地淋漓盡致。讓人不禁穿透他滿滿“求生欲”,對蘇明成這個“媽寶男”又愛又恨,不得不說,又一個人物活了。

  多維度解讀家庭中的“都挺好” 極致矛盾口碑話題雙豐收

  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最受關注的莫不過於《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和《歡樂頌》了。《我的前半生》主打家庭主婦在失婚之後的尋找自我。《歡樂頌》描述的是五個不同階層女孩的生活,而《人民的名義》則是透過官場關注民生。這些作品無一不例外地將人性的力量展現極致。它們帶給諸多其他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思考恰是這份極致,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往往因為極致才能深入人心,《都挺好》也不例外。

  但與其他家庭劇不同,《都挺好》用非常規思維跳出大多數家庭劇的婆媳紛爭。恰是因為婆婆的死亡,蘇家這一家子的積怨才得以爆發。而就此引出的重男輕女、啃老、月光族、家暴、買房離婚等事件的層層推進,將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和兩性關系圈入其中。筆者認為這個劇本,撕開了老、中、青三代人人性關系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多維度解讀當今千萬家庭的縮影——“都挺好”。

  

  日前,《都挺好》劇情已過半,各自和解的局面也昭然若揭。誠然有不少兩面化的評論開始萌根發芽,將情理邏輯過度讓位給情緒對立究竟是好是壞推入討論高潮,筆者想這到底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極致究竟是好是壞?高話題、高收視、高口碑,這三高的成績,已經足以給未來的諸多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帶來新一輪的思考。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3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