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故宫: 故宫新院长 出身农村误入千佛深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999年7月,王旭东(右三)与中外专家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现场讨论(来源:敦煌研究院)


  在敦煌,王旭东用专业知识攻克了不少难题。比如,壁画反复脱落,曾被研究员们称为“石窟癌症”,但王旭东们经过对颜料、岩体的调查分析发现,原来是壁画颜料中的盐分太高,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反复溶解、结晶。“所以,要给壁画治病,首先要了解岩体的结构和其中的水盐运移规律。我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莫高窟壁画修复流程图

  但常年参与修复工作,同时意味着常年与清寂相伴。敦煌研究院距离敦煌市区有25公里,刮起沙尘来,“最厉害的时候,十来米之内都看不见”,冬天气温在零下20度上下,洞窟内冷得像冰窖。而且当时王旭东与妻子两地分居,也曾动过离开的心思。

  最终王旭东还是留了下来。经常在洞窟里打转,王旭东越发对石窟艺术感兴趣,通过读书、咨询,“我越来越觉得其中的学问太大了,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王旭东曾说,与千年石窟相比,自己20多年的保护工作算不上什么,并从敦煌前人的身上找到了定力:“有坚守、不随大流,是我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位先生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我觉得我们不是懒惰,而是要有一种定力。”

  


  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上,有一片简朴的公墓,那里埋葬着十多位生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文物工作者、艺术家,包括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敦煌学者史苇湘和欧阳琳伉俪。

  守得定,或许也与王旭东“喜静”的性格有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王旭东称,莫高窟中,最打动他的是158窟——“涅盘窟”。在这个窟内,古代艺术家创作出释迦摩尼进入涅盘境界的雕塑,王旭东说,一进入涅盘窟,浮躁、痛苦的感受就会消失,代之以清净喜乐,“这可能与我自己整个的性格有关系吧”。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1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山.教.质.十] 2019-04-11 11:39
    这标准照不好,有些盗墓人的面相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20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1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