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海军拥抱西方 然后小步快跑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980年5月,随着五八〇任务的完成,以051型导弹驱逐舰为代表的中国驱逐舰正式成为了中国海军远海作战力量的栋梁;而随着同一时期中国海军“以造代修”更替上来的053H/H1系列导弹护卫舰,加上70年代大量建造服役的033型潜艇、021型导弹艇和037猎潜艇以及同一时期建造的各类大型辅助舰艇,进入80年代的中国海军终于在海军的各级主战舰艇上都实现了自主设计和建造。


  对于一个在三十年前船舶工业连正规炮艇都早不利索的国家而言,新中国的造舰工业所取得的进展毫无疑问相当可观,但对于在70年代还处于“拳打美帝,脚踩苏修”同时还要致力于统一祖国的中国而言,这些装备虽然在规模上撑起了一支庞大的近海舰队,但面对当时假想敌的先进装备,升级这些武器的需求也同样迫切。

  正好此时,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建交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契机,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在上世纪80年代迎来了真正的蜜月期。打开国门的中国舰艇工业自然在第一时间就开始向西方学习,利用有限的资源引进和消化相应的西方武器装备和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而同一时代“军队要忍耐”的建军思路,又让这一时期的技术追赶多数时候都以“小步快跑”的形式,通过发展多个型号,每个型号只建造数艘并且渐次改进的方式更新现代化的海军舰艇。


  

  ▲ 全面开放中的中外结合,最初都是以这样直接的形式开始的


  中国军事工业在80年代初的落后状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在于新中国的工业体系虽然能够仿制或者改进武器装备,但并不具备完全独立自主进行创新发展的能力,因此当时中国的各种军事技术的大规模升级往往以来外来先进技术不同形式的引入。在中国与西方全面开放的80年代,大量的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系统进入中国,也引发了这一时期中国舰艇工业的不少变化。

  由于中国已经建立起本国的舰艇工业,加上当时的国民经济并不宽裕,因此当时中国对于价格昂贵的直接采购整艘舰的引进形式并不感兴趣,相比之下,引进西方舰艇上的关键武器设备,对中国现有的水面舰艇进行现代化升级,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战斗力的提升,同时提升本国舰艇工业的水平。


  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水面舰艇相比,中国海军的舰艇的落后几乎是全方位的。当时的中国海军没有定型实用化的舰空导弹,没有舰艇用的反潜鱼雷,作战舰艇上没有舰载直升机运作能力,没有真正的舰用作战指挥系统而只有相对初级的舰用情报中心,没有体系化的电子战系统,反舰导弹、舰炮、雷达、声呐等设备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技术水平一直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上。

  在这之中,涉及舰空导弹的引进项目因为其重要性与复杂性波折最多,不得不提及的就是从1979年开始,最后于1983年中止的中英合作改装051S驱逐舰工程以及相关的引进英制“海标枪”舰空导弹项目。尽管由于1982年马岛战争,“海标枪”导弹一度被媒体渲染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武器,但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实际表现上,作为英国70年代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远程防空导弹,“海标枪”在性能上全面优于当时国内尚未定型的红旗-61舰空导弹,且系统重量合适,可以部署在4000吨级别的舰艇上,适合中国海军改进现有的舰艇装备。

  1979年底,中央多位领导批示支持海军从英国引进“海标枪”改进051型驱逐舰的计划,1980年7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示同意。当月,英国造船装备代表团访华,与中国海军共同签署了改装051型驱逐舰的合作意向书,并开始进行频繁的考察和谈判活动,准备引进英制重型“海标枪”舰空导弹系统及其相关配套设备。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