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哈佛: 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了普通美国中产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聆听,但不要复制他人的经历


  对于刘亦婷的质疑还在于,她妈妈出了一本“育儿宝典”,但现在大家觉得里面的方法未必对,还有人照搬实践后,并没有上哈佛,反而留下心理阴影。

  哈佛大学曾对刘亦婷做过采访,她谈到出书这段经历,讲得挺实在的。大意是说——


  在她成长的2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很大,其中包括:中国家庭开始关注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家庭教育的不同方式。她妈妈受到家庭教育书启蒙,在她身上实践这些方法,并保持记录育儿日志的习惯。到她18岁时,积累了关于她成长的一手纪录,只是,如果没有她后来的成绩,这套纪录恐怕也不会被公众关注。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走红是有时代背景的。那个年代,能够把家庭教育的思路系统纪录下来,女儿能考上哈佛中国家庭,凤毛麟角。所以,才会有那本书的爆红

  从书里面,我们能看出她的妈妈是一位好学、用心的母亲。从听觉、触觉、营养等等各方面给孩子启蒙和培养。这样执着的进行早期教育、主张父母“先学习、后育儿”的家长,在那个年代并不多。

  而现在,早教理论和培训班,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亦婷妈妈的一些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不新鲜,有的还值得更新。

  现在,我们再关注刘亦婷,也该与时俱进,跟她交流新的知识和经验。不必抱着20年前的东西,谩骂或者膜拜。

  在那个年代,和亦婷一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杨澜。很有意思的是,我曾遇到好几位对传媒业有抱负的师弟师妹,一定要报考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因为杨澜是那里毕业的。可当我问她们想做传媒的什么方向,有没有关注新兴的数字化媒体,她们却没什么概念。

  很多人的误区往往在于:把学习成功经验,理解为复制成功路线。

  但路线怎么可能复制呢?时代早就变了!刘亦婷那个年代,孩子们中学才学英文,而现在已经提前到了胎教;杨澜那个时代,在央视露个脸,第二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而现在同样登上央视,你的职业想象空间早已不比当年……


  值得交流借鉴的,永远是别人的方法,而不是他人的人生。

  刘亦婷还说到一个关键问题:假如她没有考上哈佛,她妈妈的育儿分享,不会得到同样的关注。

  的确,即使方法全都对,可我们看重的往往就是结果本身。


  于是,成功者说什么都是对的;失败者讲什么都是错的。

  于是,才会有人不假思索的照搬刘亦婷妈妈的方法,什么捏冰块锻炼意志力,让自己孩子执行,分秒都不能差。

  可事实上,成功与失败都有值得分享的经验,也有需要批判看待的方法。

  韩寒和刘亦婷,他们都是经历过世界,都是值得聆听的人。

  最可怕的,并不是他们说错了什么;而是我们只膜拜光环,却屏蔽了知识和独立思考。

  以及,很多时候,往往“不够出名”的人,才是真正愿意实实在在、分享真知灼见的人。

  这个世界,并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对于成功的误会。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已经有 4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4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辛.香.经.说] 2019-07-08 14:38
    他人成功与否,不值得我们一辩。走好自己的路,就是成功!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170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1282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