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俄罗斯: 拿96°伏特加消毒当自己俄罗斯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最近,一则#国外网友用伏特加自制洗手液#的消息登上热搜。

  结果,该酒品牌很快就出来表示,“我们这款伏特加酒精含量只有40%哦,而美国CDC规定洗手液酒精含量至少达60%,咱这也不达标哇。”


  

  △外国网友用伏特加自制洗手液/微博截图

  是个老实boy没错了,但擅长举一反三的网友很快就想到—— 那号称世界第一烈酒、波兰产的96度伏特加呢?

  您还真别说,这届网友行动力超强的。

  在网络上一搜,一款被称为 “生命之水”的96度洋酒开始在各网络平台频频露脸, 销售量增至往年58倍以上,俨然成为2020年继双黄连之后又一爆款。

  作为一款小众烈酒,只有常年混迹酒吧的夜场青年才会在他妈拆开快递,露出朴实无华的酒身时掩饰眼神中似是故人来的慌乱,并把跃跃欲试的亲爹死死按在凳子上。

  

  △某宝上火爆的“生命之水”/截图

  如果说双黄连的走俏是一场闹剧,那么生命之水的火爆则完全是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闲在家里的中国人在攻克了如何让扫把立起来的物理问题以后,纷纷转入化学试剂调配的新领域。 谁能想到,买不到75度医用酒精的中国人,无意中找到了生命之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生命之水很多

  酒精之王只有一个

  如果你之前有在国内电商平台上直接搜“生命之水”,会发现出现各种不同包装的酒,甚至连种类都不一样:



  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伏特加,都会被挂上生命之水的名字。

  这是因为“生命之水”本来就不是一款酒的品牌名,或许是巧合,无论东欧还是西欧, 欧洲人都爱给各自发明的蒸馏烈酒取名为“生命之水”。

  

  △蒸馏烈酒都爱叫“生命之水”/图虫

  这些酒的酒精度大多在 40度至60度之间徘徊,也就是一到两次壶式蒸馏可以达到的效果。

  最近在中国走红的这款“生命之水”, 其实是一款名为“Spirytus Rektyfikowany”的波兰产伏特加。

  凭借着 96度的酒精度常年霸占全球烈酒榜单第一名。

  

  △“生命之水”Spirytus Rektyfikowany/wiki

  但严格来说,这款“生命之水”已经远远超出了通常所说的烈酒的范畴了, 让它参加烈酒榜单的争夺就如同非要邹市明和泰森抢金腰带,实属欺负人。

  这款酒翻译成中文非常简单粗暴,就是精馏酒精,也叫中性酒精,相比于酒,这玩意儿更适合划分到 食用酒精的阵营里。

  这种烈酒的制造过程需要经过 70次以上的传统蒸馏工艺反复提纯。

  

  之所以把酒精度数定在96度并不是这个数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它只是一个四舍五入的大概度数。

  因为当酒精度数达到95.5度时,酒就会变成水与乙醇的共沸混合物,没办法通过传统蒸馏进一步提高度数了, 换言之,这是传统蒸馏方式理论上的酒精度极限了。

  喜欢挑战极限的酒厂其实也不止波兰这一家,像美国生产的Golden Grain、Everclear、Gem Clear等品牌,酒精度均为95%。

  不过从口感和上头指数这块儿,波兰的这款生命之水还是拿捏的死死的。



  

  波兰“生命之水”的制造商是华沙的POLMOS,是当地的龙头酒业集团,它家更为知名的品牌是野牛草伏特加。

  POLMOS在苏联时期就是大型的国营企业了,铁幕消散之后,它顺势就成为了遍布波兰全国的酒业制造商。

  之所以会制造这么烈的酒, 是因为在波兰的传统里,食用酒精和医用酒精的生产一直难解难分。

  

  △波兰乡村的马铃薯田/图虫

  热带、亚热带地区食用酒精的原料一般都是蔗糖,但由于二战之后的冷战局势,东欧等国蔗糖原料匮乏,于是就地取材, 使用马铃薯与谷类来生产酒精,这同时也是伏特加的原料。

  一个生产线上,蒸馏次数少的,酒精含量低的就是饮用酒。 蒸馏次数多的酒精含量高的就是酒精。

  苏联时期,这类完全可以作为战略物资的高浓度酒精是禁止出口的,外国人只能在境内购买饮用。一直到 1987年,波兰政府才正式准许对外销售。

  不是所有伏特加都姓俄罗斯

  实际上,波兰和俄罗斯都将伏特加视为本国的国酒。

  在波兰,伏特加被称为wódka,在俄罗斯则是Vodka,两个单词都来自于斯拉夫语voda,即水的意思。

  然而今天一说起伏特加,人们都会习惯性想起俄罗斯。 拥有世界上最烈的伏特加,同时还是伏特加主要生产国的波兰,却很少有机会为伏特加代言。

  

  △波兰/图虫

  关于伏特加的起源,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于一份1405年的波兰文件,那个时候伏特加的名字还是Gorzalka——燃烧。



  强调辛辣和苦涩的味道, Gorzalka当时更多被使用在医疗领域,用以给伤口消毒。


  1533年在俄罗斯首次提及这种消毒水,详细介绍了商人从波兰进口的医疗用途。在1534年,Stefan Falimierz在医学手册《论草药及其效力》中再次记载了Gorzalka。

  

  △二战期间,也有人用Gorzalka消毒/wiki

  在十八世纪以前,都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俄罗斯也有生产伏特加的传统。

  波兰人认为,公元1772年,波兰被分割成了俄国、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后, 他们的蒸馏烈酒技术才开始流入俄罗斯

  虽然此前俄罗斯也使用蒸馏技术生产制酒,但这种家庭小作坊式的蒸馏与今天公认的蒸馏技术相差甚远,无法提纯出高浓度的烈酒。

  也因此,俄罗斯的传统酒精饮料应该是一种低度数的面包酒。

  

  △俄罗斯人喝的酒/图虫

  随着伏特加的传入, 俄罗斯人逐渐意识到这种烈酒的重要经济价值,并开始通过一系列手段与伏特加深度捆绑。

  1843年,俄罗斯人将伏特加的标准度数定在40度,言下之意就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烈酒就不能叫伏特加。

  随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又宣布 所有非伏特加烈酒在俄罗斯帝国都是非法的。

  由于现代蒸馏的设备和技术都是家庭小作坊难以企及的,只有少数贵族掌控着伏特加的生产渠道,所以该法令迅速确立了俄罗斯烈酒市场的完全垄断。

  

  △伏特加在俄罗斯是这样流行开来的/图虫

  苏联时期,俄罗斯人想把伏特加推广给美国人,美国人却认为伏特加并非俄罗斯的传统酒,小兄弟波兰更是拆台说俄罗斯人没有资格使用伏特加这一名称。



  为了保证俄罗斯人拥有对于伏特加的最终解释权,苏联政府安排了作家Viliyam Vasilievich Pokhlyobkin撰写了《伏特加酒的历史》一书,这本书声称俄罗斯人正式使用伏特加一词比波兰人早上几十年。


  尽管这一着作受到学术界激烈批评,但还是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与伏特加的联系。

  直到今天,你要是在波兰人面前提俄罗斯伏特加,他会告诉你, 如果你是想清洁烤箱,那么俄罗斯伏特加还不错,如果你是要拿来喝,那么必须选我们波兰伏特加。

  每一个生命之水的测评

  都是灾后现场

  无论是从生命之水的历史还是从它实际的威力来看,波兰“生命之水”伏特加都不是给你拿来直接喝的。

  即使是西伯利亚大陆上号称对瓶吹伏特加的俄罗斯猛男,也很少硬刚这玩意儿。

  只有那些买不起别的酒又贪杯的流浪汉,才会用Spirytus解馋,拿生命换生命。 中国妈妈们的打开方式除了费钱了点,基本没毛病。

  

  △酒精消毒/图虫

  奈何天下第一烈酒的名头总是吸引着各国的年轻人不断作死,在视频网站可以看到各种生命之水的测评视频

  比较怂的博主会先做个醉虾或者炙烤小强来试读,不忍心伤害生灵的博主则会挺身而出,拿自己做人体实验。

  这些视频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灾后现场。管你是欧美人还是东亚人, 随便你平时能喝几斤几两,碰上生命之水,保证你穿越到第二天中午。

  

  △不少国外博主都在尝试这款“生命之水”,别轻易模仿/Youtube

  看过《庆余年》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男主角范闲的技能是霸道真气,当生命之水顺着你的喉管流过食道一步到胃 ,那就是被霸道真气击中的感觉,老霸道了。

  尤其是那些喜欢一口酒一口烟的精神小伙,老艺术家在这里劝你一句, 疫情当前,就别给医生和消防员添乱了。

  别看生命之水在中国的电商网站上卖的挺好,平时看似玩很大的老外对它都非常谨慎。

  饶是纽约州这种摩登都市,也是前几年才批准销售这款酒,政策放开不久就有喝大了的弟弟给当地报纸打电话求救, 说自己被一群太阳神包围了,现在正排队挨个儿抽他。

  



  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地,也都有要求禁止销售这款酒的呼声,曾有18岁的澳洲女生吹了一瓶生命之水后酒精中毒死亡,亚马逊还因此紧急从网站上将这款酒下架。

  看到这些新闻的波兰人估计心情复杂,原本以为这么莽的只有隔壁毛熊,大意了。

  其实这款生命之水也不是不能喝, 生命之水作为基酒来调配鸡尾酒是非常百搭的。

  很有名的血腥玛丽就是用它当基酒的,你还可以将长岛冰茶里的普通伏特加换成生命之水,瞬间变身广岛冰茶。

  如果你实在是忍不住好奇心想直接喝也行,就是记得别吃太多饭,免得浪费粮食。

  

  △血腥玛丽/图虫

  酒的历史,可以说同时也是禁酒的历史。

  人总是习惯于把种种祸事怪到酒身上,然而论纯粹,酒要比人强上许多。正如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斯威特在禁酒令期间发表的 《威士忌演讲》中所说:

  “你们说的威士忌如果是魔鬼的酿造、有毒的瘟疫、血腥的怪物,它玷污纯真、废黜理性、摧毁家庭,带来苦难和贫穷,把面包从孩子们的嘴边夺走;

  如果它令虔诚的男女抛弃公义和体面的生活,一头栽进羞辱、绝望、无耻和无助的深渊,那么我当然反对它。

  

  但如果你们说的 威士忌是谈话的润滑油,哲学之酒,聚会时它在人们的心中唱歌,把笑容带到脸上,把暖流带进眼眶;

  如果你们说的是圣诞节的欢乐气氛,说的是老绅士在凛冽的清晨给自己带来的春天,是人们放大欢乐,忘记哪怕仅仅一会儿痛苦悲伤的工具。

  它给人们带来数不清的财富,这些钱用来照料跛脚的孩子、盲人、聋子、傻子和年迈老人,修建高速公路、医院和学校,那么我当然赞同它。这就是我的立场,我不会后退,也不会妥协”。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33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