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主笔 | 薛巍


  人类凭借理性能够战胜许多种疾病、登上月球,但理性也有其限度,比如我们的思维会遇上各种悖论、矛盾和无限。美国数学家诺桑·亚诺夫斯基在《理性的边界》一书中说,我们也无需因为理性是有限的而感到沮丧,“我们人类本来就生活在理性之外。我们所有人都拥有不受理性和逻辑支配的感觉和情感。我们有对美、惊奇、伦理和价值的感受。这种不理智的部分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心智之中,而且它还是我们最重要的成分。它是我们的动力和我们的意志”。

  《纽约客》一篇幽默文章说,一个人使用何种书写工具,反映了他们的性格:使用台式电脑的人要么是个强制给自己断网的作家,要么是个60多岁的老人;使用自动铅笔的是学生;等等。这种分类总是会遇到反例,所以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在《女人、火与危险事物》一书中认为,原始的分类是编造的,它们是人类寻找定义的坏习惯所造的人工制品,这种坏习惯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继承来的,而现在必须摆脱。史蒂芬·平克反驳说,类别是从现实的复杂方面中提炼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状态。它们在纯粹的形式上虽然永远看不到,但绝不因此而少一丝真实。“心智需要分类,是因为类别有助于推理。我们可以观察一个物体的一些特征,然后把它分配至一个类别,根据这个类别就可以推测我们还没有观察到的特征。如果一个动物有长耳朵,它就是兔子,如果它是兔子,它就应该吃胡萝卜。”


  

  图 | 视觉中国


  通过分类来认知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或多或少是负面的,但好在它们不会一成不变。“1933年对非洲美国人的刻板印象中还没有擅长运动这一项,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也不包括科学和技术这两项,但是在现代实验研究中肯定会出现。”美国人有这样一些刻板印象:老年人都健忘,韩国人很害羞,亚洲人的数学很好,波士顿司机开车很猛。“人类想要避免运用刻板印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刻板印象构成了我们对于老年人、女性、亚洲人等词语潜在且主要的理解。”应对方法之一是同时运用种族、信仰、年龄、国籍、性别、职业这六个甚至更多标签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迪萨沃在《反套路》一书中说,网上可以找出一大堆视频,显示合气道大师在自己的武馆里,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弟子击飞。在外行人看来,这门功夫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甚至有人直说是扯淡。合气道大师龙家林挂出高额悬赏,奖金高达5000美元,声称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在日本电视台的摄像机面前,承受住他施展的绝招,就可以领走奖金。为了让这个赌局更有趣,他直接向综合格斗师下了战书。比赛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龙家林被综合格斗师打倒在地,最后主动认输。但这番对决过后,许多隔空打牛的信徒仍然毫不动摇。有人说,综合格斗师用了某种方法干扰了大师运功;还有人说,大师当天身体不适,没有发挥全部实力。

  哪怕有成千上万人见证了大师的惨败,隔空打牛的信徒和传授者也不会消失。原因何在?迪萨沃说,这是因为证实性偏差。我们的大脑不仅偏爱确定性、讨厌不确定性,而且是渴求确定性。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是对的。事实上,我们需要感觉自己是对的。神经学家罗伯特·伯顿把这种感觉称为确定性偏差。当我们觉得某个决策、某种信念是正确的,无论它是大是小,大脑就会感到快乐。由于大脑喜欢处在快乐状态,所以我们喜欢感觉自己是对的。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