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全球大流行無人能在病毒前獨善其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轉機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通過實驗證明:細菌並非如“瘴氣論”所言可以由動物自發生成;它們已經存在於空間中,需要借助空氣、水等媒介方能對動植物施加影響。作為這項實驗的一個注腳,巴斯德在19世紀70年代末發現了牛炭疽杆菌,並證實通過接種人工培養的雞霍亂和牛炭疽疫苗,可以有效避免禽畜感染同類疾病。


  

  19世紀80年代,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右)嘗試在兔子身上培育狂犬病疫苗


  到了1884年,德國人科赫(Robert Koch)從印度的霍亂患者身上分離出了霍亂弧菌,從而徹底顛覆了“瘴氣論”的支配地位。在那之後的短短20多年裡,結核杆菌、狂犬病毒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病原體陸續被發現;病原學家逐漸了解到,細菌和病毒可以通過空氣、水、血液、直接接觸以及其他媒介(如糞便)等五種路徑進行傳播。要預防和控制“大流行”的發生,切斷相應的傳播路徑最為重要,接種疫苗則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機制達到殺滅病毒功效的有效方法。至此,人類在病原學和流行病防控方面終於取得了裡程碑式的突破;這也是在各種流行病已經肆虐全球數千年、殺死數以億計的生命之後,人們所獲得的最彌足珍貴的新知。流感世紀

  在人類與流行病漫長的對峙史上,還沒有哪個時刻會像20世紀初那樣洋溢著近乎無處不在的樂觀氣息。是的,霍亂照例又在北非、中東和東歐開始了傳播,美國西海岸和中國東北出現了腺鼠疫疫情,非洲錐蟲病正在剛果和烏幹達肆意橫行。但在西歐,公眾比過去任何時候都確信自己的國家有足夠能力抵御新的“大流行”的進攻。疫苗接種的普及有效降低了城市中新生嬰兒的死亡率,局部傳染病爆發則被視為“落後”的同義詞——只有在肮臓的俄國農場非洲部落中還會出現數以萬計的倒斃者,“先進”的西歐已然與之告別了。

  這種信心,首先來自城市化進程的“趨於結束”。1900年,全球范圍內的城市人口第一次無須依賴農村移民而可實現自主增長。在西歐,這意味著城市化在城鄉人口間造成的急劇流動接近結束,城市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社會生態和人口增長模式。為了應對這種變化,從19世紀開始,西歐各國陸續對其主要城市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改擴建,連帶也改善了一般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公共衛生條件。1848年,英國政府在著名社會改革家查德維克(Edwin Chadwick)的推動下頒布了《公共衛生法》,開始以新的排水管和下水道系統強制替換那些與巨型化糞池無異的露天城市排污管道,並為所有城市住戶提供經過過濾的不間斷自來水(這一目標直到半個世紀後才完全實現)。這一舉措顯著阻斷了可以通過污水和糞便傳播的霍亂弧菌、結核杆菌等病菌的擴散,意義極為重大。


  《公共衛生法》規定的成立一系列地方衛生委員會來監督本地區水源、養殖和屠宰場所、公共環境衛生等事務的做法,隨後也被美國政府所效仿。法國則是在第二帝國時代,通過奧斯曼勳爵對巴黎的整體改造,徹底告別了隨地便溺、臭氣熏天的日常面貌。這對抵御以水、糞便和空氣作為媒介的傳染病顯然極為有效。

  基於軍事需要實施的醫療和衛生規范改革,則是另一項影響深遠的舉措。從拿破侖時代起,義務兵役制的普及和公民軍隊的出現使得戰爭的人力規模驟然膨脹到上百萬之巨。那些被倉促征召入伍的新兵,在防疫經驗方面顯然不及封建時代常年活動於火線的雇傭兵,而數量卻遠遠過之。

  為了使如此龐大而昂貴的人力資源不至於被一場流行病摧毀,政府開始為軍隊配備全職醫療人員,並通過接種疫苗、集體理發、滅蟲、定期換發內衣和被褥等舉措來保證他們的衛生條件。1853~1856年克裡米亞戰爭期間,英國率先試行了專業護理制度以降低戰地醫院中的傷患死亡率(此前各國的隨軍護士大多由教會修女兼任),被證明行之有效,隨即得到推廣。到1904~1905年日俄戰爭時,死於傷口感染和其他流行病的士兵數量已經下降到直接戰死數的1/4。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