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全球大流行無人能在病毒前獨善其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相較前哥倫布時代“大流行”的單中心特征,流感乃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均質”疫病:任何一個受到影響的國家都有可能成為新的爆發式增長點,四通八達的交通工具又會使疫情的擴散完全不受限制。人們花費了整整100年時間來研究自己面對的新敵人,確認了3種可感染人類的基本型流感病毒(即我們所知的甲乙丙三型流感)的存在;但由於這種病毒的高度不穩定性,疫苗抗體往往只能在事後發揮治療效果,而無法起到預防作用。未知的新病毒亞型依然寄存在飛禽、哺乳動物以及其他物種身上,等待著某一天突然現身。環球同此涼熱


  21世紀的人類很難再具有一個世紀以前樂觀主義者那種“勝利在望”的心理。相反,我們所了解的病原學知識越是豐富,對“大流行”可能重現的恐懼就越是深重。這首先是因為可能導致疫情的病原體近乎無處不在:相較每平方米空間內存在的8億個病毒的基數,今天人類對它們的認知不過是滄海一粟,更何況病毒還擁有近乎無解的復制和突變能力。美國病毒學家、非政府組織“生態健康聯盟”研究部門負責人奧利瓦爾(Kevin Olival)對此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從2009年到2014年,流行病學界的‘病毒捕手’發現了大約1000種新病毒,同時不得不暫時放過其他幾百萬種。誰敢賭下一波大流行一定是出現在那1000種之內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中心資深研究員阿德加(Amesh Adalja)呼應了這一懷疑。在他看來,“流感世紀”的出現在公眾心目中造成了一種錯覺,仿佛只有爆發頻率最高的流行病才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嚴重的疾病。實際上,由於全球的進一步融合,一些過去僅僅存在於特定地理環境中、尚無大流行歷史的病毒如今也有機會進入人口密集區域,而它們的傷害性絕不亞於流感。1999年西尼羅河病毒在美國紐約的意外現身便是一個實例:在那之前,沒人能預見到攜帶有病毒的尖音庫蚊竟會從埃及搭上國際航班,遠渡重洋來到北美。


  

  好萊塢電影《傳染病》(2011)劇照

  更何況,對於過往歷史中一些近乎轉瞬即逝的神秘流行病,今天的病毒學家依舊所知不多。這方面的典型之一是汗熱病(Sweating Sickness):1485年亨利七世擊敗理查三世、開創英國的都鐸王朝之後,英國本土很快開始流行一種以畏寒、頭疼和大量出汗為特征的新型瘟疫,超過50%的患病者會在精神錯亂後死於數小時之內。這種病症存在了大約6個星期,造成超過1.5萬人死亡,旋即銷聲匿跡。之後的60多年裡,汗熱病在英國貴族圈、倫敦、愛爾蘭以及東歐仍有若幹發病記錄,但在1551年之後就徹底沒了蹤影。直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才大體確認罪魁禍首乃是一種名為漢他病毒(Hantavirus)的RNA病毒,它可能由啃齒科動物攜帶,跟隨亨利七世的騎兵進入英國。但無人能確知漢他病毒是否已經變異,又是否會在某天再度爆發。


  

  1976年11月,美國丹佛的社區醫療人員使用無針注射器為莫雷中學的在校生接種甲型H3N2流感疫苗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