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 藥品供應的命門不可掐在中手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猛醒: 藥品供應的命門不可掐在中國手裡 https://t.co/h1DmrCCjpR—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April 29, 2021


  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國藥品供應鏈的脆弱性,如何減少對中國制藥業的依賴再度成為美國各界關注的焦點。專家指出,華盛頓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下藥品供應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上周,美國國會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史密斯(Tina Smith)和盧比奧(Marco Rubio)再次提出兩項立法,要求減少對中國的藥品依賴,確保美國的藥品供應鏈安全。


  這些國會議員提出,美國需要制定一份“關鍵藥物”清單,為國內生產投資提供經濟援助,並要求制藥商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報告材料來源,還要求調查外國直接投資對國內藥物生產能力的影響。

  藥物短缺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美國,而在新冠大流行期間,藥品需求激增,制藥工廠被迫關閉,運輸遭到延誤,供應鏈受阻,再次凸顯了維護藥品供應鏈這一難題。

  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的數據,2020年,治療新冠患者所需的40種藥物中,近一半出現了短缺。常見的鎮痛藥泰諾出現緊缺,而這一藥品的活性成分對乙酰氨基酚的供應幾乎被中國壟斷。

  對華藥品依賴

  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大部分藥品來自進口。FDA估計,80%的藥物原料制造商位於美國境外,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印度。但就在20年前,美國歐洲日本還是世界絕大部分藥品關鍵成分的生產地。

  致力於解決藥物短缺和質量控制問題的美國非盈利性組織Civica Rx的發言人福特(Debbi Ford)表示,美國醫生處方中的大部分是價格較低的非專利藥品,生產鏈的轉移完全是因為成本問題。

  福特告訴美國之音說:“藥品制造已經轉移到中國和其他低成本生產商,原因與其他制造業離開美國的原因相同:成本較低,包括勞動力、監管和環境合規。此外,中國政府在某些情況下直接支持醫藥制造業的發展。”

  福特指出,多樣化供應鏈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藥品生產集中在一個地方,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在常用藥物方面,中國幾乎主導了全球供應鏈。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的報告指出,“中國占青霉素、左旋多巴和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所用原料藥的近100%,占其他主要藥物,包括抗糖尿病、抗高血壓藥物、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和其他抗生素原料藥的三分之二以上。”

  即使是對於被稱為“世界藥房”的美國盟友印度,近70%的原料藥也是從中國進口。據瑞士信貸集團的數據,印度美國提供了超過40%的非專利藥,但這些藥品的成分卻依賴中國

  外部沖擊也在考驗美國藥物供應鏈的韌性。在新冠疫情爆發早期,印度宣布限制26種藥物成分和使用這些成分的藥品出口,涉及乙酰氨基酚等關鍵藥物。後來印度中國的邊境沖突更是加劇了外界對印度制藥業前景的擔憂。

  美國中國日益緊張的關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北京並不掩飾有意將藥品供應武器化的打算。


  中國官媒新華社的評論員去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這個時候中國美國進行報復,除了宣布對美國旅行禁令外,還宣布對醫療產品進行戰略管控,禁止出口美國,那麼美國將會陷入新冠病毒的汪洋大海之中。”

  穩定藥品供應鏈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並沒有對藥品進口依賴產生的國家安全威脅視而不見。

  拜登政府近日提出的《美國就業法案》呼吁進行300億美元的投資,以保護美國人免受未來大流行病的影響,其中包括努力使藥品成分生產回到美國

  此前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激勵措施。據去年通過的《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保障法案》,制造商將獲得直接資助以增加醫療產品的生產。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機構最大限度地購買國內制造的醫療產品和藥品。

  政府部門還要求推進藥品制造技術。FDA推出了“新興技術項目”,旨在促進藥物生產的創新能力。該部門認為,先進的制造技術可以使國內的藥品制造商相比國外的制造商更有競爭力。

  但上述努力僅是初步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圍繞藥品上游供應鏈還存在許多問號,雖然FDA一直密切監測供應鏈,但並沒有清楚地了解制造商使用哪些供應商來生產。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