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發瘋輕生抑郁《小舍得》3個孩結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04一組城市中產,一組富裕新貴,一組農村進城的底層家庭。三種家庭,寫實了三種困境。可是,不管是“雞娃”,還是“素質教育”,那都是有錢人的游戲。我想起20多年前的自己。生長在老山,父母世代為農,初中三年沒吃過蔬菜,15歲才知道有6層高的大樓,在自卑中度過高中和大學。

  我深知家庭教育、學校生活、社會階層會讓一個人,由內而外做出怎樣的改變,經歷怎樣的“舍”與“得”。一味地去念緊箍咒,沒有哪個孩子能逃得過腦死亡。出人頭地的渴望和教育內卷的沖突下,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劃分學校門檻的成績,二者之間到底該如何平衡?


  人的成長,原生家庭,自我的發展,接觸的環境,每一樣都涵蓋著不確定性,些微的變化就能觸發新的軌跡。劇裡反映到劇外的那些思考,才是這部劇帶給我們的意義。

  

  故事最終的結局,子悠和歡歡雖然狀況百出,但殷實的家境,讓他們擁有另外的出路。只有米桃,在這場競賽裡,中途出局。悲劇在窮人身上叫悲劇,在富人身上,只是“此路不通,請另辟蹊徑”。在教育子女上,我們都只有一次機會。在這個習慣性焦慮的社會中,我們很難不被大環境牽著鼻子走。


  可“舍”和“得”從來都是兩難,沒人可以一刀切,極端的選擇必定會造就極端的孩子。《小舍得》中,南儷的老公帶著兩個孩子逃走,給深陷在“雞娃”漩渦裡的她,留下一封書信。

  “每一個人都該有自由的靈魂,個性,無畏,生命的想象,還有野性,所以無法忍受這樣的補課、篩選和焦慮。舍不得這樣被掠奪、消磨、損耗的童年,舍不得,因為他們還小。他們該有這一生最初的輕快。為了那麼一點點的得,被舍的又是什麼?


  如果舍才是上升的通道,那麼它得到的又是怎樣一代未來的接班人?逐利者最會變現家長的焦慮,我們嘴裡的別人,是我們自己。不是小孩需要補課,是你大人才最應該好好地給補補了。”

  這封書信,也是為人父母該去琢磨的道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次.教.漢.不] 2021-04-29 20:12
    啥破玩意兒?每天安利 LOL 不會看的。 來到海外的各位,好好培養孩子。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