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槟榔果价创新高农户焦虑:50多万亩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0月9日,海南万宁长丰镇,当地人刘进坐在一家台球室门口,翘着二郎腿,左手夹一根烟,嘴里嚼着槟榔。从12岁吃到56岁,张嘴露出一口黑牙,舌头被槟榔和贝壳粉染得通红。


  海南万宁,这座位于海南岛东南部的县级市,以吃槟榔、种槟榔、槟榔初加工闻名,早在2011年就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槟榔之乡”称号。截至2020年,万宁有242家槟榔初加工企业或合作社,近30万农民从事槟榔种植。统计数字之外,还有很多人做着与槟榔有关的活计。

  每年10月,是万宁槟榔采摘、收购、加工的旺季,今年槟榔鲜果价格又创历史新高。但靠槟榔过活的人们,鲜有收获的喜悦。


  万宁市槟榔和热作产业局局长刘立云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槟榔黄化病发病面积已达67.1%,槟榔减产约一半。早在今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自当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10月本是槟榔加工的旺季,但据万宁市槟榔和热作产业局初步统计,截至10月13日,却有约70%的加工厂尚未开工。“最怕过一两年政策更严厉,禁止销售槟榔,五十多万亩槟榔地,不知拿来干什么”,刘立云说。

  当地一度提出,“把小青果做成大产业,小槟榔做成大民生”。但在黄化病和政策的双重压力之下,这座以槟榔为农业支柱产业的小城,如今被焦虑笼罩。

  

  10月11日,农户陈国明准备在台风来临前,再割一次槟榔。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槟榔小城

  十多名槟榔小贩端着塑料盆,围在两块红地毯边上,等待行动的信号。

  直到槟榔鲜果从蛇皮袋滚落,在地毯上撞出沉闷的声响,人们迅速蹲下身子挑选槟榔——每晚9点,这一幕都在万宁中央北路的四叔槟榔批发店上演。


  这些槟榔,被称为“南调果”,供给本地食客。个把小时前,由“四叔”朱学飞的伙计,从同在海南的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拉回。而质量稍逊的“北调果”,大多将在烘干后运往湖南深加工。

  即便每100斤槟榔只有二三十斤佼佼者“现身”朱学飞的红毯,小贩们仍要早早赶来,挑出更拔尖的,在当晚或次日出售。

  10月10日晚,朱学飞也蹲在地上,帮老主顾挑选——青色、表面光滑、个头胖且尾部拱进去些的果子,追求耐嚼、脆爽的口感。细腻的上好贝壳粉,至于蒌叶,最好是爱心型、厚实些的。他分享秘籍时,被女儿用方言打断,“哎,你不用讲那么多”。

  批发店,像是一条静脉,经由街头小贩这些毛细血管,将槟榔输送到万宁人嘴里。一片槟榔,配上刷有贝壳粉的蒌叶,三者共同作用,咀嚼出的汁水变为红色。万宁的大街小巷,留下残渣的斑斑红迹。槟榔的味道,在老饕们口中变得麻木,他们只记得最开始吃的时候,像喝醉酒那样,还出了身汗。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45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1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