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為黑掉美國這人臉都不要!中印硬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位瑞典環保女孩Greta Thunberg全世界都認識了就不科普了!




在她的帶領下無數的氣候環保革命小將如雨後春筍



今天,她率領青少年在英格蘭氣候峰會地址抗議世界領袖的不作為。



一個孩子從沒上過學,竟然懂得什麼是全球氣候?

到底有沒有受人煽動,是否有人指使,各自心裡都有點數。

然而,幾乎所有媒體都把她捧上了天!

“煩人的自負桶!”Jeremy Clarkson抨擊英國廣播公司對Greta Thunberg的“奉承”


普京說:Greta Thunberg就是一個被利用的孩子。


今天的氣候峰會奧巴馬也現身了,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給Greta Thunberg撐腰,批川普總統四年不作為。


這一幕,連CNN都看不下去了,直播說,在外國批評本國前任總統的行為實屬“罕見”,不顧慣例。

CNNbrk/status/1457712660464734216">

奧巴馬為“黑”掉美國,啥規矩也不顧了!

CNN稱,奧巴馬提出,政府應禁止化石能源的游說團體,實際支持清潔能源,他點名中國領導人缺席,以及普京也沒有出席峰會,還說川普浪費了四年。



COP26期間舉辦的國際媒體記者會上,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被美國記者嗆聲讓他用中文提問。

美聯社記者突然對中國特使發難:“你能不能直接用英文回答問題?”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哈哈一笑,巧妙回應:“不如你用中文提問。”



世界氣象組織官員11月4日說,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反彈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該組織說,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活動停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了創紀錄的19億噸。

但隨著經濟活動的恢復,預計今年全球排放將增加大約4.9%,大體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英國政府近日表示,英國、美國印度中國歐盟將致力於在2030年前提高世界各地的近零排放鋼鐵的產量。


並稱,40多位世界領導人一致同意,到2030年在全球范圍內提供清潔和負擔得起的技術。

然而,印度總理莫迪承諾一腳踢到了2070年,他說:“到2070年,印度將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


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用一己之力推動了全球碳價格:


他提出一項重大承諾,他說,加拿大准備限制增長,幫助世界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

“我們今天將限制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排放量上限,並確保它們明天開始逐步減少排放,以便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杜魯多在氣候峰會上發言時說。

為此,加拿大政府已經提出並在實施其碳稅計劃,到2030年,預計碳價將增加至每噸170元,使其成為世界上碳價最高的國家之一。

這是加拿大整體減排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比2005年的水平低至少40%。

碳稅增加將導致汽油成本增加。每噸170元的碳價,將導致汽油價格每公升上漲37.57分。輕質燃料油、天然氣和丙烷的價格也將上漲。


代表加拿大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利益的加拿大石油生產商協會(CAPP)都快瘋了!

加拿大杜魯多政府還計劃用可再生能源來代替燃煤發電。但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該計劃將給加拿大人帶來巨額成本,同時,其帶來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效果有限,與聯邦政府的減排目標相去甚遠。

本屆氣候大會是忽悠大會還是吹牛逼大會呢?

杜魯多承諾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莫迪承諾印度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30年後、50年後杜魯多莫迪還在嗎?

中國14億人,印度13億人,每個人排放量都比美國人低很多。

網友說:希望這27億人加油,達到美國人的排放水平。



下面兩個數據表是根據兩種方法統計的歷史人均累計碳排放最多的20個國家。

顯示了截至2021年在此基礎上排名前20的國家。

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日本和加拿大,占世界人口的10%,但占累計排放量的39%。

這反映在左上表中當前人口的權重中,加拿大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國、愛沙尼亞、澳大利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俄羅斯



《經濟學人》發表了最新文章給出了以下結論:1、各國表達綠色野心並繼續污染是當前的流行方式。

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長Gal Luft於11月4日發文痛斥“格拉斯哥會議的內容是偽善、犬儒、膚淺的精英主義,出於環境末日論沖動……是富國的領導人無恥地脅迫窮國放棄發展”。

她說,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已經生活在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 不夠? 這就是新帝國主義。


2、《經濟學人》研究小組從氣候行動追蹤器中提取了數據加以分析,指出各國在未來的實際碳排放量,不管是根據與未來污染強度相關的相對承諾衡量,還是根據沒有任何減少的情景進行衡量,碳排放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氣候峰會到底是不是個大忽悠,請看氣候峰會的掠影,大家enjoy!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4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1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