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她們被賣歐洲當妓女:有人強迫幾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何國勝

  這或許是個冷知識。


  全球有22個國家,性交易是合法的。其中包括瑞士、希臘、德國、荷蘭、匈牙利和新西蘭等國。(數據來自“World Population Review”第三方獨立機構)

  在這些國家,賣淫是有組織且需要納稅的市場活動。風月場所開在特定的地方,性工作者持證上崗,可公開拉客。德國除了允許風月場所的開設外,還有處理性交易工作的人力公司和廣告商的存在。

  同樣少被人關注的是,歐洲作為性交易合法化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性資源需求最為旺盛的地方。其中包括蜂擁的游客。一個簡單的經濟學道理是,大量的需求刺激大量的供給。於是一種非法的現象隨之產生——性剝削。

  更具體一點:出現了大量被強迫賣淫的底層婦女和未成年女孩。

  早前,西班牙性交易有過較激烈的社會討論。當地時間10月17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社會黨代表大會的閉幕式講話中稱,他將推進該國的性產業實現非法化,直至取締。桑切斯說賣淫這種行為“奴役”了女性。這其中雖有他在競選時為爭取女性選民而做出的承諾,但也無法忽視其中還考慮了嚴重的性剝削現象。

  西班牙被稱為“歐洲的妓院”,是僅次於泰國和波多黎各的世界三大性交易之都。自1995年恢復性交易合法後,消費需求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BBC報道,2016年,西班牙性產業價值達42億美元。聯合國200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西班牙有39%的男性有過買春行為。

  

  (2019年11月25日,在馬德裡舉行的“消除對婦女暴力國際日”紀念活動中,婦女們舉著寫有“廢除賣淫”字樣的巨大橫幅。)

  正是猛增的需求和利潤,導致一些犯罪集團販運女性,強迫她們賣淫,使其成為性產業牟利的工具。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約有50萬名婦女在無證妓院工作。西班牙警方稱,上述婦女中有80%是人口販運的受害者。

  而西班牙只是性剝削和人口販運的一個縮影,更大的圖景鋪展在歐洲大陸上。

  人口“大生意”

  600多年前,歐洲人將非洲黑人作為一種“商品”販賣到美洲,大肆牟利。600多年後,人類的文明大有地步,但將人視作“商品”的販賣不但沒有絕跡,依然是每年獲利340億美元的大生意。在今天,這些被販運的人口與彼時的黑奴相對應,被稱作現代奴隸。

  人口販運是個世界性難題。被販運的對象有婦女、兒童和青壯年男性勞力,他們大多來自貧窮、紛亂的國家或一個國家中生活難以為繼的底層。在全球被販運的人口中,絕大多數是婦女和未成年的女孩,性剝削是重要的目的。歐洲作為全球最大的性需求地區之一,更是人口販運的重災區。



  歐盟最近一次的打擊人口販運的報告,統計了2017年-2018年的數據(《第三份關於打擊人口販運取得進展的報告》)。在兩年內,歐盟成員國登記的販運受害者總數為14145人,比上一個統計周期增加了684人。而在每一次統計報告中,在登記受害者人數之後,總會補充一句:“由於許多受害者沒有被發現,實際受害者人數可能比報告的數據要高得多。”

  

  (歐盟往年人口販運、性剝削以及打擊犯罪的數據)

  自2008年開始收集數據以來,婦女和未成年女孩一直是人口販運的主要受害者,性剝削是主要的販運形式。在歐盟,四分之三的受害者是女性,60%的受害者販運後被迫賣淫。女童也成為性剝削的主要受害者,他們被犯罪分子販賣到歐洲後當作妓女培養,年齡稍大的直接以高價出售。

  被販運的人不只來自歐盟之外,成員國之間販運的人口占了近一半。在歐盟內部,最多的人口販運(性剝削)受害者依次來自羅馬尼亞、匈牙利、法國、荷蘭和保加利亞。歐盟之外,受害者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尼日利亞、中國烏克蘭、摩洛哥和印度(专题)。

  中國公民也是人口販運和性剝削的受害者。在2017-2018年統計周期內,有1046名中國人被販運至歐洲,其中超過一半的人遭受了性剝削。

  

  (非歐盟國家受害者數量及其遭遇的剝削形式【圖源:歐盟《第三次打擊人口販運進展報告》】)

  而性剝削的主要目的地國家是荷蘭、瑞士、比利時、奧地利、德國,以及近幾年也正在成為重要的目的地國家的英國

  原因並不復雜。相關研究表明,在納入統計的150個國家中,賣淫合法化國家的性交易和人口販賣比例都要高得多。比如德國賣淫合法化後,人口販賣也急劇增加。因為賣淫的正常化,創造了更多的需求,並使人販子更容易將被奴役的婦女和女孩隱藏在商業性產業中。

  其中的利益的確可觀,或可說是暴利。國際勞工組織估計,全球性交易每年為人販子帶來990億美元的利潤。具體到個人頭上:英國Syene教育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英國每個被販運來的性剝削婦女,每天可以為她的人販子賺取500至700英鎊(人民幣(专题)6043.87元)。對人販子而言,這是個平均月入15萬元的工作。

  



  (《告密者》劇照)

  性需求的增加和暴利是歐洲性剝削和人口販運猖獗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蘇聯解體後導致中東歐動蕩,產生了不少的犯罪組織,他們中不少以年輕女孩和底層婦女為獵物。羅馬尼亞幾乎成為歐洲最大的人口販運國,也與其國內並不穩定的局勢、腐敗和社會不平等有關。

  而且羅馬尼亞存在深厚的對於性的恥感文化。那些被販賣去賣淫的女性,不會站出來舉報和指認犯罪者,因為她們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這讓犯罪分子肆無忌憚,使得羅馬尼亞成了歐盟最大的人口販運國。

  全球奴隸制指數顯示,羅馬尼亞有8.6萬人口販運受害者,是東歐現代奴隸制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大多數受害者都經歷過性剝削。

  “地獄”騙局

  羅馬尼亞及其他國家中被販運到歐洲的女性們,基本是可以確定的。

  她們通常是社會底層,文化程度低,缺乏社會支持網絡。要麼生活難以為繼,要麼有需要撫養的孩子或家人,要麼是涉世未深的女孩。當然也有例外,有接受過大學教育,想追求想象中優質海外生活的人。

  她們中,大部分人是通過高薪的海外勞工招聘廣告中招。因為信息不對稱,大多數被販運者無法核實招聘信息的真假。而人販子在本國會把招聘廣告和流程做的盡可能正規,讓對方減少戒備。等到了目的地,她們的護照、手機等所有私人物品被收走,人被帶到風月場所。此時,她們被告知自己的工作就是賣淫。同時,人販子會說她們欠了一大筆錢。包括來時的交通費、在當地的住宿費和她們賣淫時花費的服裝和化妝費用。

  


  (《人口販賣》劇照)

  如果有人反抗,收到的是人販子的毒打和對家人的威脅。

  有些女孩們被“美男計”所騙。犯罪集團中那些長相較帥的男性會跟當地的女孩們談戀愛,當女孩“陷入愛河”之時,“男友”發出一同去國外生活或旅行的邀約。當女孩們懷揣著對浪漫愛情的期待踏上異國土地時,她心愛的“男友”只會把她送到地下妓院,從中撈上一筆。女孩們則要開始“地獄般”的賣淫還債生活。

  也有犯罪分子不願意耗費苦心“招聘”和“戀愛”的成本,采取粗暴、直接、低成本的辦法——綁架。

  這樣的情景在2008年的好萊塢電影《颶風營救》中也曾出現。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歐洲人口販運和性剝削的內幕。其他的故事,只是被販運方式的不同,而被販運女性們的遭遇是類似的。

  

  (《颶風營救》劇照)



  片中布萊恩的17歲女兒凱姆跟朋友去法國旅行,一下飛機就被阿爾巴尼亞的黑幫盯上。帥氣的人販子通過跟她們一同拼車知道了她們的住處,隨後就綁架了她們。還是處女的凱姆被當作“好貨”帶去拍賣,“收購者”是各國的富豪。凱姆的朋友被注射毒品,帶去地下妓院賣淫

  毒品是人販子控制被販運女性的重要手段,她們對毒品成癮後,就會完全聽從人販子的擺弄,通過賣淫來獲得吸食的毒品。

  這部影片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其中的情節均能在現實中找到實例。影片最後,父親在96小時內成功救出了毫發無損的女兒。而現實中這樣的結局是罕見的,因為不是誰都有一個當過中情局特工的父親。

  

  (《颶風營救》劇照)


  2018年,BBC報道過一個從羅馬尼亞到倫敦求學的女孩安娜,在街上被綁架到愛爾蘭,經歷了9個月的“地獄般的生活”。綁架她的也是羅馬尼亞人,在安娜最初反抗時,她被抽了耳光並威脅會殺掉她在羅馬尼亞的母親。

  此後她被關在愛爾蘭的一個公寓中,好幾個月不見天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裡。她幾乎24小時“接客”,因為只要有人來她就要“工作”,而那些“客人”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都可能到來。只有在沒有客人來的時候她們才能休息一會。

  

  (《告密者》劇照)

  像安娜這樣的被販運賣淫的性工作者,很難沒遭受過性暴力。在那9個月裡,安娜身上每天都有新的瘀傷出現。身體和心理遭到巨大創傷。而逃離是很難的,她們受到無時無刻的監控。如果逃離失敗,那將遭受更嚴重的暴力。

  有時,她們工作的場所被警方端掉也不能幸免於難。警察將她們當作違法者處理,並不傾聽她們的訴說。而當她們被處罰後走出公安局大門時,人販子開著車門在等著她們。

  最後,她們被營救出來,面臨的是如何忘掉過往的恐懼和創傷,融入正常的生活。

  貓鼠游戲

  打擊人口販運和性剝削是極其艱難的。

  今年4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打擊人口販運的新戰略(《歐盟打擊人口販運戰略2021- 2025》),承認十年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努力基本上失敗了。報告稱:“在歐盟,犯罪者逍遙法外的現象依然存在,對人販子的起訴和定罪數量仍然很低。”而這使得人口販運成為“低風險、高利潤的犯罪”,自然無法禁絕。

  2017-2018年,歐盟共有11788名嫌疑人,其中6163人被起訴,只有2426人被定罪。

  困難是多方面的。



  一次人口販運總是牽涉到最少兩個或三個國家——原籍國、過境國、目的地國。

  完整的犯罪調查也必須經過幾方的努力。但這種跨國合作往往難以很好的達成,獲利的那方沒有十足的動力去參與目的地國發起的調查和起訴。而且一個目的地國可能需要跟多個過境國和原籍國溝通協商,他們之間沒有共享的信息系統和協作系統,中間產生的信息和時間差足以讓很多犯罪分子提前脫身。

  而就算嫌疑人被鎖定或控制後,進展也並不總是順利。出於對人販子的恐懼和他們對自己家人的威脅,不少受害者不願意出庭指證。

  此外,更多的犯罪沒有被發現。為了躲避追查,不少人販子將“陣地”轉移到了線上,甚至是難以發現的暗網。尤其是新冠疫情後,犯罪線上化的趨勢愈發明顯。販運信息混雜在海量的互聯網信息洪流中,增加了識別的難度。而且,新冠疫情導致的各種封控,使受害者更難獲得司法和社會援助。

  有些受害者甚至沒有對她負責的“主體”。歐盟“第三次打擊人口販運報告”提到,脆弱的難民婦女以及舉目無親的未成年人一直面臨成為販運受害者的風險。她們來自難民營,因為國家動亂逃出來,卻掉進了人販子的陷阱。就算之後她們被發現是受害者,她們的祖國或者家人,沒有能力也沒有空隙來解決她們遭遇的苦難。還有些女孩是被自己的家長賣給了人販子,她們也同樣難以有為其伸張的後盾。

  2011年,歐盟發布了《反人口販運指令》來打擊此類犯罪。而這正是今年4月被歐盟宣布基本失敗的“十年努力”。成員國執行乏力,有些旅游國家並不想禁絕人口販運,因為性交易是他們旅游創收的法寶之一。所以歐盟一直以來提倡的將性交易需求行為和使用販運受害者服務的行為定為犯罪。但很少有成員國做了這樣的調整。

  人們仍在呼吁立法。《歐盟打擊人口販運戰略2021- 2025》提到,“立法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因為它允許定義犯罪,制定制裁措施和共同目標,起訴罪犯,並保護受害者。”

  

  (尼泊爾女性走上街頭游行呼吁打擊人口販賣)

  各種建議中,“北歐模式”獲得不少呼聲。這種起源於挪威,1999年被瑞典正式采用的法律模式,將嫖娼、拉皮條和開設妓院列為非法行為並入刑,而將賣淫列為合法。簡單來說,就是在查獲性交易時,嫖娼一方和拉皮條的人犯罪而提供性服務的女性無罪。因為他們認為,性交易是對女性的一種暴力,在此關系中,賣淫者是受害者。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在最大程度上遏制需求,從而讓性交易退出市場。

  該模式在瑞典實施並擴展到幾個鄰國後,不少研究都表示街頭賣淫的盛行率大幅下降了。但也有反對的聲音,他們認為這種模式只是把街頭的性交易趕到了地下,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北歐模式”仍待檢驗。現在有69個國家施行“此種模式,而其中包括了性交易泛濫的泰國西班牙,人口販運猖獗的法國和羅馬尼亞。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5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