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新冠疫情: 無奈走紅的瑞麗 疫情前是座怎樣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兩百年來,兩地進行著頻繁的、以玉石為主的貿易流動,走夷的滇西南人,有的衣錦還鄉,有的則留在了緬甸,成為華僑,與當地文化融合。中緬邊界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文化和商業往來。


  因而在滇西南,許多緬甸人會對中國人親切稱呼為“胞波”,意思是親戚。這一稱呼,從走夷開始,便沿用至今。

  如今,仍有許多緬甸人前來中國工作和生活,騰沖、盈江、瑞麗,是邊境上三個最主要的翡翠交易的城市。


  

  其中,瑞麗對緬甸貿易的收入,更是占了中緬貿易的 1/4 左右,它也是中緬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因而瑞麗市也在姐告口岸推出了“境內關外”的特殊管理模式,便於兩國人貿易生活。

  假如行走在瑞麗街頭,你常常能看到街市兩側的商店會印有中緬雙語的標識別。兩國人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只在細微處能看到區別,比如,許多緬甸人的臉上會塗抹著防曬和美容用的檀娜卡粉,穿著也更具民族特色。


  

  瑞麗最古老的佛教建築,姐勒大金塔,是傣族人民心中的聖塔。在疫情之前,每逢趕集的日子,姐勒大金塔旁邊滿滿聚集了前來參拜的傣族百姓。就連緬甸和泰國的僧人和游人,也常常跋涉數百裡來到姐勒大金塔之下,為的就是在這裡許下虔誠的誓言。


  這是千百年來,東南亞文明與東亞文明等多元文化交融的後果。

  但在表面文化相近的背後,兩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態卻截然不同。許多緬甸人舉家前往瑞麗租房打散工,或是在邊境兜售小商品謀生,當然更多的,或許還是以玉石貿易、雕刻等為生的的緬甸人。

  

  瑞麗的玉石交易以從緬甸進口的,未進行切割、打磨、拋光的原石為主。當地流行著名為“賭石”的玉石交易環節,如果石頭內部的翡翠成色夠好,買家不止可以回本,甚至可能“一夜暴富”,當然,更多的人還是會血本無歸。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8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