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江歌案宣判 憑什麼要勸她原諒劉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江秋蓮緩緩走出法院,說:" 我尊重法院判決,我要去告訴江歌這個結果,媽媽做到了。"

  2022 年 1 月 10 日,江秋蓮起訴劉暖曦(原名劉鑫)侵犯江歌生命權糾紛案宣判:被告劉暖曦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江秋蓮各項經濟損失 496000 元及精神損害撫慰金 200000 元,並承擔全部案件受理費。


  不久後,江秋蓮在微博感謝了所有幫助過她和江歌的人,其中一句寫道:" 賠償金額並不重要,關鍵是用法律還原了我江歌被害的真相!"

  1894 天,度過漫長的煎熬與等待,江秋蓮終於等到了那個給江歌的 " 交待 ",但一切似乎還沒有結束。

  江秋蓮拒絕了劉暖曦的道歉,在法院宣判之後。

  " 法律認定在我意料之中,因為我早就知道,我一直知道,是劉暖曦鎖了我江歌的家門,導致我江歌丟失性命 ……

  我沒有辦法表達我現在的心情,我要去看江歌,去告訴她這個結果,告訴她,媽媽做到了。"

  隨後,回答記者提問,她又強調了不接受劉暖曦的道歉。

  " 面對她的所作所為,她能夠道歉嗎?她的道歉是真的嗎?…… 她的道歉也是為了自己的生活道歉,不是為了江歌這條生命道歉。"

  " 江歌媽媽 "

  時間,在江秋蓮的家裡,停止了流動。

  2016 年,女兒江歌日本被好友劉暖曦的前男友陳世峰殺害後,江秋蓮常年奔波在為愛女討公道的路上。五年來,她盡力讓家中的生活場景保持原樣,以此感受女兒的存在。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江秋蓮依舊是青島即墨市一位普通農村婦女,她的姓名不會有太多人知曉,就像是 " 這個社會的一粒塵埃,微小到比大海裡的一滴水都微小。"

  江歌案之後,她平靜的生活如同墜落一粒石子,漣漪一圈圈蕩開去,她卻在這幾輪的波動後,回不到從前了。

  江秋蓮變得固執而決絕。

  

  江秋蓮在江歌墓前。

  她耗盡家財,被網友攻擊、誹謗、欺騙,甚至與不理解自己的朋友斷絕來往,一心要為遇害的女兒討公道。

  她的本名少有人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大家所熟知的 " 江歌媽媽 "。

  可以說,從江歌出生時起,江秋蓮的名字就逐漸在隱沒。人們似乎忽略了,她本是一個要強的,精幹又利索的女人。



  1990 年,22 歲的江秋蓮嫁給了王天鋒,兩年後,生下一個女兒。

  又過了一年,因丈夫重男輕女,甚至有時家暴,她果斷選擇與丈夫離婚,一個人回到老家,並將女兒的名字,改為江歌

  上個世紀,離婚還是一件不那麼光彩的事。她帶著女兒在即墨縣城租了房子,受盡冷眼。沒有正式工作,80 元的房租是壓在她肩頭的重擔。

  那些年,她四處打零工,起早貪黑過日子,做過衣服,賣過布料,也在商場當過導購。打拼十多年,她在農村蓋起一座平房,結束了 16 年的租房生活。

  她和江歌終於有了一個像樣的家。她說:" 那十幾年一直在半空飄,一直飄,突然沾著地兒了,我的腳落地了,不用再飄了。"

  村裡拆遷後,她分到了兩套回遷房,一套租出去,一套自己住。為了維持生計,她又在小區開了間小超市,一個人打理。

  這個女人扛下生活所有的苦,把甜都給了江歌

  讀高中的時候,江歌曾給媽媽分享過一個小秘密,說自己喜歡一個男生,想要去追。江秋蓮卻說," 哪兒有女孩子追男孩子的?"

  等到下次再聊起時,江秋蓮得知,女兒已經告白過了。

  不過,這場青春時的告白以失敗告終。因這事,老師曾找過她談話,說江歌跟某個男生走得近,江秋蓮卻心知肚明地笑了," 放心,他倆就是好哥們。"

  知道女兒喜歡日文,她賣掉家中一套房,供她去日本讀書。學費高昂,她賣掉超市,又做起了滴滴司機,即便當時已經 40 多歲。

  娘倆就那麼苦熬著日子。她盤算著,女兒畢業了,自己就可以退休了。最晚江歌結婚生小孩時,就專心照顧江歌和孩子,那是她能想到的最幸福的生活。

  女兒是江秋蓮的支柱,也是希望。

  江歌小時候,她每次出遠門,都提前寫一封遺書,安排江歌的生活。平安歸來後,再把遺書燒掉,不讓任何人知道。

  她常想起剛離婚的那一年。單親媽媽,容易遭人冷眼,本身感到對生活無望的她,因父親一句話怒而出走。

  半夜黑燈瞎火,絕望的她抱著江歌走到水庫邊,准備帶著女兒了結此生。

  兩歲多的江歌突然在嘴裡喃喃道:" 媽媽回家,媽媽回家 "。

  這些呼喚使她放棄了輕生念頭,從此,江歌成為照進她生命的一束光,也成為她努力生活的全部動力。

  " 到底發生了什麼 "

  噩耗突然在一個冬日傳來。

  2016 年 11 月 3 日,江秋蓮接到了日本大使館的電話,說江歌在東京被殺害。

  " 怎麼可能?" 聽到這句話,她不敢信,畢竟前一天晚上剛和江歌通過近兩個小時的電話。

  那次通話裡,江秋蓮擔心 24 歲的女兒太辛苦,勸她少做兼職,江歌卻說:" 媽媽,別人都是家裡有錢才出國留學,我是拿你後半輩子養老的錢出來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為了不讓媽媽給自己打錢,江歌還說已經換了銀行卡。事後,江秋蓮才知道,那是女兒故意騙她。

  沒想到,那是母女最後一次通話。

  直到劉暖曦在視頻裡哭著說 " 對不起 " 時,江秋蓮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癱軟在地,大腦一片空白。

  她想起之前的那個電話,女兒告訴她,自己正在車站等劉暖曦——為躲避前男友的糾纏,劉暖曦搬到了江歌租住的公寓,與她同住。

  幾乎是下意識地,江秋蓮冒出一個大膽的猜測:是陳世峰殺害了江歌

  她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東京,看到女兒全身被無紡布服包裹著,眼睛半睜,嘴巴不能閉合。她捶著胸口說:" 痛死我了,痛死我了。"

  來到日本 9 天後,江秋蓮趁簽證到期之前,將江歌遺體火化,骨灰帶回了家。

  那之後,她變得不再主動與人說話,白天黑夜不住流眼淚。她一遍遍在手機上翻找與女兒有關的信息,甚至將她的照片裝進 20 多個相框裡,而在看到與劉暖曦的一張合照時,拿起剪刀從中間剪了下去。



  她想要一個真相,想知道女兒被害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劉暖曦是唯一的證人。但身在東京那些天,她遲遲沒有見到對方的面。

  網上很快出現了對劉暖曦的指責聲。

  受到輿論 " 圍攻 " 後,她給江秋蓮發來一段話,其中一句是," 我不恨你,但你已經對我造成了傷害了,事情解決了以後也不會再見你了 "。

  11 月 24 日,日本警方以涉嫌殺人罪逮捕了陳世峰。

  

  陳世峰

  而另一頭兒,劉暖曦拉黑了江秋蓮的微信,並和父母一起搬離了原先住的地方。

  因不滿意對方逃避、遮掩的態度,江秋蓮發布了一篇題為《泣血的呐喊:劉暖曦,江歌的冤魂喊你出來作證!》的文章,將劉家三口人的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信息曝光在網絡,逼她做出回應。

  這激起了雙方的矛盾。劉父甚至打電話過來,罵江歌 " 命短 "。

  終究是不歡而散。直到後來,一家媒體說服了雙方,給她們搭建當面交流的平台,兩人才在 3 架攝影機前第一次碰面,那是江歌遇害的第 294 天。

  見到江秋蓮,劉暖曦流著眼淚說," 阿姨,對不起 "。

  江秋蓮冷靜地問她," 江歌的死跟你有沒有關系?"

  劉暖曦支支吾吾,沒有正面作答。一連問了三次,才道," 有,因為殺她的是我的前男友。"

  那次的談話中,兩人爭執的焦點是,劉暖曦到底有沒有鎖門,是否因為反鎖門,才導致江歌慘遭陳世峰殺害。

  劉暖曦否認了。

  之後便愈演愈烈,對峙法庭。

  

  江秋蓮、劉鑫。

  " 唯一支撐我的就是給江歌討公道的信念,如果連這個支撐都沒有的話,我早就活不下去了。"

  江秋蓮不擔心被罵,也不怕被人指責不體面,不為女兒爭取到應有的公道,她不會停下腳步。

  " 討還一個公道 "

  往日,江秋蓮的生活主要圍繞著兩個人展開,母親和女兒江歌

  她一天要打兩個電話,問候下母親,再跟遠在東京的女兒分享和聆聽各自的日常。

  江歌出事後,江秋蓮迅速瘦了 20 斤,情緒變得時好時壞。原本的生活狀態,是她常去看望、照顧母親,如今反倒是母親小心翼翼地照顧她,這讓她感到崩潰。




  有一次,她從熟食店買了些鵪鶉蛋回家,母親卻一個不吃,全部把皮剝好後,放進碗裡給她。江秋蓮一氣之下把鵪鶉蛋全倒進了垃圾桶。

  母女二人抱頭痛哭。她沒有了女兒,她沒有了外孫女。誰都沒有比誰更好受一點。

  " 我心疼她,她心疼我,這種情感只能讓互相都更痛苦。" 江秋蓮道。

  不與人往來的日子,她變得更加孤獨,本質上,江秋蓮渴望聆聽與陪伴。

  這時,一位自稱是作家的不明身份人士聯系她說,想要記錄下關於她的故事。她陪江秋蓮去各地找律師,在她失眠的時候打電話安慰,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

  不到半年的時間,事情卻慢慢轉向另一面。

  對方陸續以銀行貸款到期,需要資金周轉為由,開口向她借錢。當時江秋蓮收到不少網友的捐款。感恩對方的陪伴,她把 " 身上所有錢都借給了她。"

  後來,錢一直要不回來,她陷入了向朋友借錢討生活的困難境地。再有網友接近自己時,江秋蓮變得格外小心," 我已經分辨不清到底誰是真心的,誰是虛情假意地想從我身上騙些什麼了。"

  無處傾訴,她只能把心事發給已經離去的江歌。在那個不會再有人回應的微信裡,她寫下自己的感受和無助,擔心對方的手機內存不足,她又改成了發朋友圈,內容僅自己和江歌可見。

  這樁命案的最終結果是,凶手陳世峰在日本獲刑 20 年。

  但江秋蓮沒有停下腳步,她繼續起訴劉暖曦和網絡上侮辱、誹謗她們母女倆的人,長期奔走在各地法院。

  2019 年 10 月 28 日,江秋蓮對劉暖曦提出生命權糾紛立案成功,意在指責她在知情前男友釋放出危險信號時,卻不曾告知江歌,之後又將房門反鎖,阻斷了江歌逃生的可能。

  

  江歌在東京所住的公寓

  為打贏這場官司,江秋蓮奔波於中日兩地,收集相關證據。本身異國取證就是一件難事,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一過程變得更加耗時。

  她前後去了六次日本,用的是之前拆遷房的錢," 現在沒有什麼積蓄了,主要靠退休金維持生活," 因網上有人質疑她利用女兒賣慘,從那之後,江秋蓮就不再接受外界捐款。

  這期間,一位叫譚斌的網友不斷通過文章和漫畫的形式,發布與江歌案有關的微博,稱江歌與劉暖曦為情人,才遭情敵陳世峰的殺害。他在江歌遺照上 P 侮辱性詞匯,辱罵江秋蓮 ……

  上海普陀法院最終對譚斌以侮辱、誹謗罪,執行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根據媒體的報道,五年間,江秋蓮已陸續將 10 名網暴侵權者告上了法庭。

  只是,她始終不明白,一位與自己素不相識的網友,為什麼要欺負無法做出還擊的江歌

  在她眼裡,女兒是這輩子最重要的人,任何有侵犯歌兒權益的事,她都要斗爭到底。

  



  2021 年 4 月 15 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法院開庭審理了江秋蓮訴劉暖曦生命權糾紛案。

  她身穿藍色風衣坐在原告席,法庭上正播放著還原江歌生前 10 小時的視頻

  2016 年 11 月 3 日凌晨,24 歲的留學江歌,在東京租住的一家公寓門口,被劉暖曦前男友陳世峰殺害。


  法庭上,江秋蓮的代理律師黃樂平指出," 動刀殺人的是陳世峰,但是置江歌於死地的是劉暖曦 "。他說,從民事上,劉暖曦具有過錯甚至有很大的故意成分,把風險轉嫁給了江歌,因此主張對方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視頻播放到劉暖曦報警時的錄音時,有一處消音處理,那是江歌遇害時的最後一聲慘叫,黃樂平說," 原始聲音是非常淒厲的。"

  

  江秋蓮在女兒遇害的公寓外祭拜。

  有記者在旁聽席上看到這一幕:聽到女兒生前的慘叫,江秋蓮低下頭,沉默地流淚,一旁的律師輕輕撫了撫她的背。

  當天,被告席上沒有出現劉暖曦的身影,她全權委托了律師代理。3 個小時的庭審過後,因案件雙方爭議較大,法官宣布將擇期宣判。

  江秋蓮為數不多的一位好友目睹了她這些年的變化。她說,以前的江秋蓮幹練、要強,做事雷厲風行,似乎什麼都難不倒她,走到哪兒腰板都是直的。現在腰彎了,背駝了,說起話來也有氣無力。

  但她清楚,在沒有給女兒討回公道前,還不能倒下。

  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她就反復看《琅琊榜》,這部母女二人都喜歡的電視劇,江秋蓮看了不下百遍。她告訴自己,要學習梅長蘇為 " 復仇 " 而長期隱忍的精神。

  " 請不要做我的人生導師 "

  " 江歌,我的好閨女,媽媽永生的最愛 …… 今天就要對鎖了你的家門,阻斷你逃生之路,導致你被她前男友陳世峰殺害的劉鑫宣判了(她早已改名劉暖曦)…… 這份判決對你,對媽媽,對姥姥,都是非凡的裁決!"

  早上出發去法院前,她先帶一捧鮮花去看了江歌,並在社交平台更新了這段話,作為自己蓄勢待發的證明。

  她等這個機會太久了。

  此前,江秋蓮起訴劉暖曦一案,原定於 2021 年 12 月 31 日宣判,卻在開庭前 12 個小時,因法官身體原因而取消。

  庭審又延期了十日。

  2022 年 1 月 9 日 00:46 分,開庭的前一天,江秋蓮在網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說自己無法入睡,內心既平靜又充滿期待,"10 號就要對置我女兒於死地的劉暖曦進行法律宣判了。"

  她想借錄此視頻,感謝網友這些年的陪伴與支持,末了,俯身深鞠一躬。

  2022 年 1 月 10 日上午,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對原告江秋蓮與被告劉暖曦生命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劉暖曦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江秋蓮各項經濟損失 496000 元及精神損害撫慰金 200000 元,並承擔全部案件受理費。

  江秋蓮緩緩走出法院,說:" 我尊重法院判決,我要去告訴江歌這個結果,媽媽做到了。"

  



  江秋蓮看望女兒時帶的花

  1894 天,度過漫長的煎熬與折磨,那個強忍著失去女兒的悲痛往返各地維權,迎著網絡暴力不放棄每一絲機會的母親,終於迎來對女兒的一個 " 交待 "。

  一切還未結束。

  拿到案件勝訴賠償款之後,江秋蓮打算將所有賠償金(包括網絡侵權案)捐給失學女童,這是因為前夫曾嫌棄江歌是女孩的緣故。

  她說自己 " 是一個自私的媽媽 ",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在為歌兒討還一個公道而努力。

  再之前,一位留學生私信她說:在我們很多留學生看來,您犧牲了自己,把自己曝光在網絡上,換來的不單單是給江歌討公道 …… 也讓我們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多麼重要。

  江秋蓮將截圖發出來,配文是:如果可以一命換一命,兒童醫院的天台上一定站滿了媽媽。

  去年 8 月,江秋蓮 52 歲生日時,寫下《一個單身母親,痛失愛女後該如何生存?》。

  她說,江歌媽媽這個身份,曾經很幸福,很幸福。如今,很難,很難。

  一路為女兒討公道這些年,她生活在超高倍放大鏡下,每一個表情都會引起無限的關注與爭論。

  

  諷刺江秋蓮的網絡內容。

  五年來,她不斷受到網絡暴力。

  江秋蓮選擇開網店賺錢,狀告網暴侵權者。卻被人罵,吃女兒的 " 人血饅頭 "。

  面對網絡世界那些素不相識之人的無端攻擊、欺騙,維權過程中的各種挫折和絕望,使得她本已破碎的精神世界無數次崩塌。

  " 但我是一個母親,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能為江歌犧牲一切的人,我必須一次又一次把破碎的心收攏起來。"

  她懇求大家不要同情和可憐自己," 買我小店裡的東西,希望您是真正需要才來購買。"

  江秋蓮選擇開網店的另一個原因是,女兒曾對她說,未來想開家網店,經營生意。

  至今,江歌手機上仍有一款開店軟件。江秋蓮認為,這一決定,也算是幫女兒完成了一個未遂的心願。

  女兒網名叫 " 左岸 ",曾一度向往巴黎塞納河左岸的文化聖地。她便把網店命名為 " 左岸之家 "。

  

  江秋蓮家中的江歌像。

  痛失愛女這些年,江秋蓮趕走上門勸說的親友,固執地拒絕所有人的好意。

  有人勸她再領養一個孩子,她回應,江歌是我永遠的唯一,甚至連一個寵物都不會養,否則就是對江歌的 " 背叛 "。



  有一年春節,家人把她叫去一塊兒吃飯,江秋蓮事後懊悔不已,她責備自己," 我恨我自己拋棄了她,讓她一個人孤零零地呆在家。"

  那之後,江秋蓮拒絕任何聚會,也不過任何節日。

  她曾在微信個性簽名裡,特別注明一句話:謝絕各種勸說。

  但依然有人加微信,並發來類似的句子:江歌媽媽,我知道你不想聽人勸說,但是 ……

  起初她耐著性子表達謝意,日復一日不堪重負。江秋蓮放言:請不要來做我的人生導師!!!

  後面點綴著三個感歎號。

  理解她的人留言道:" 讓阿姨活在自己的愛與痛裡吧,只有這樣,阿姨才覺得歌子和她在一起。"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7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7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粱.此.子.射] 2022-01-12 21:36
    堅持正義,在今天是多麼彌足金貴。 不能用寬容混淆黑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寬容。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7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