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北京地鐵 用拼音取代英文後的盛景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題記:請我們記住此番盛景,值得載入史冊——


  人民大學不再是“Renmin Univ.Station”,而是“Renmin Dɑxue ”。

  傳媒大學也不再是“Communication Univ. of China”,變成了“Chuɑnmei Dɑxue”。


  亦莊火車站“Yizhuang Railway Station”,直接改為“ Yizhuɑng Huochezhɑn”;

  “Terminal 2” (2號航站樓)改成了 “2 Hɑo Hɑngzhɑnlou”;

  “Daxing Airport”(大興機場)也變成了 “Dɑxing Jichɑng”……

  甚至“Ming Tombs”(十三陵景區)都改成了“ Shisɑnling Jingqu”。

  ——題記

  

  前一段時間,北京地鐵悄咪咪幹了件大事。

  走進地鐵站,你會發現——站名上自帶的英語翻譯,幾乎全部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則是漢語拼音

  最明顯的,當屬站名中的“Station”全部改為了拼音“Zhan”。

  比如下圖的魏公村地鐵站,就從“Weigongcun Station”變成了“Weigongcun Zhan”:

  

  而且,方位詞“東”、“南”、“西”、“北”也未能幸免:

  比如,北京南站——“Beijing South Railway Station”,就搖身一變成了“Beijingnan Zhan”。

  

  以各個大學命名的站名,也從“University”變成了“Daxue”。

  人民大學不再是“Renmin Univ.Station”,而是“Renmin Dɑxue ”。

  傳媒大學也不再是“Communication Univ. of China”,變成了“Chuɑnmei Dɑxue”。

  



  車站機場的譯名,更是“面目全非”:

  亦莊火車站“Yizhuang Railway Station”,直接改為“ Yizhuɑng Huochezhɑn”;

  “Terminal 2” (2號航站樓)改成了 “2 Hɑo Hɑngzhɑnlou”;

  “Daxing Airport”(大興機場)也變成了 “Dɑxing Jichɑng”……

  

  各個景區地鐵站名稱更是直接使用了漢語拼音

  原本的環球度假區,“Universal Resort”改為“ Huɑnqiu Dujiɑqu”。

  歡樂谷也改了,從“Happy Valley”改成了“ Huɑnlegu Jingqu”。

  甚至“Ming Tombs”(十三陵景區)都改成了“ Shisɑnling Jingqu”。

  

  這樣的改動,引起了相當一部分北京市民的不滿。

  

  有網友回復@北京地鐵 官微,提出質疑:能改回去嗎?

  


  



  許多網友說,北京人走在地鐵裡,除了三歲小孩,大部分人都不需要拼音

  雙語譯名本身就是為關懷外國游客准備的,現在需要的看不懂、看得懂的不需要,可以說是不倫不類。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們到了國外,遇到的全都是“克萊斯特徹奇愛爾迫特(Christchurch Airport)”這樣的譯名,難道不是也舉步維艱了嗎?

  這馬上冬奧會了,外國友人來到北京,豈不是一臉懵……

  

  

  也有網友認為,本土化也有本土化的好處呀。

  最起碼,跟中國人問路的時候,用“zhan”可比“station”要有用得多了,音譯的實用性更強!

  各方評論,褒貶不一。

  冬奧在即,這一波“去英文化”操作,到底是為了方便國際友人出行,還是在試圖在生活中實現去英語化,悄悄展現我們的文化自信呢?

  前段時間,光明網也對此發出了質疑的聲音:


  

  “這種翻譯的受眾究竟是誰,對方便溝通的意義有多大,對這些具有實用性和目的性的問題,不妨進行一番考量。”

  不久前,CNN也對此進行報道:

  “在冬奧會前,北京地鐵站的英文名稱正被漢語拼音所取代。”

  



  “As Beijing welcomed 2022, residents in the Chinese capital noticed a subtle shift taking place in the city’s subway: on signs, the English word station has been replaced with Zhan, the pinyin, or romanized vers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隨著北京迎來 2022 年,中國首都的居民注意到城市地鐵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標志上,英文單詞“station”已替換為“Zhan”,拼音或羅馬化版本的漢字。”

  

  目前來看,雖然並沒有人提出這一改動與即將到來的2022北京冬奧會有關,但作為這一世界矚目的賽事的主辦國家,中國可謂是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的焦點。

  當下,“如何讓世界更好地看到中國”,的確成了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

  國際化?還是去英文後的本土化?

  當下若是沒有個定論,我們不妨把視線轉向十四年前……

  2008年,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與國際接軌,“全民學英語”的熱潮在國內興起。

  面對著數以萬計的外國游客,從賽場上的運動員到80歲的離退休老人,人人都能說英語,大街上的大爺大媽見面都能說一句:long time no see!

  

  而在奧運會開始之前,北京政府也發起了一場活動——

  “全民參與,糾正公共場所錯誤的英文翻譯”。

  於是,這一年,公共場所中令人匪夷所思的Chinglish被狠狠修整,公共場所的路牌也增設了雙語指引,乃至中、英、日、韓四種語言。

  

  然而,十四年過去了,曾經被嚴格整改的英文翻譯,又換回了我們熟悉的漢語拼音

  拼音還是英語,“Terminal”還是“HangzhanLou”,“Temple”還是“gong”——

  究竟是文化自信,還是時代的選擇?

  你們怎麼看,更傾向於哪種?在評論區,和大家聊一聊吧。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7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7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5 游客 [濟.此.舜.御] 2022-01-17 12:28
    胡搞。亂彈琴。
    評論4 游客 [瀆.曰.武.王] 2022-01-16 23:59
    拼音字母沒改成注音字母,還是有寵洋的嫌疑。
    評論3 游客 [耳.融.舜.命] 2022-01-16 23:11
    在自己的國家用中文,理所當然;再加上中文的發音--漢語拼音,畫蛇添足了。對於國外赴華者,不懂中文的,同樣不會理解漢語拼音,所以做了無用功;表達自己排外,或無知,會讓大國出丑。
    評論2 游客 [乃.何.說.七] 2022-01-16 22:25
    適合習近平的水平!
    評論1 游客 [曰.至.文.治] 2022-01-16 20:45
    同一種語言,有何意義?為不識字的小朋友設計的?矯枉過正!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