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北京: 北京 也有纽约曼哈顿一样的上东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进入90年代后,来华外国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子女的教育是个难题。当时北京只有顺义学校可为外籍人员子女提供全日制教育,于是柯马凯在1994年创办了北京京西国际学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顺义的外国买家逐渐减少。再后来,中国加入WTO,有钱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天竺温榆河一带因为外国人多,高端大气上档次,富人们都扎堆往这里跑。

  更多的别墅、国际学校高尔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事业如日中天的王中军,甚至在温榆河畔花巨资修建了一个马场。这里不再像一块老外的飞地,而是成为国内先富和名人置业的首选地。


  柯马凯可能没想到,自家学校周围后来居然云集了首都一大半的顶级国际学校。连附近的房子,也逐渐被冠上了“国际学区房”的称号。

  后来,开发商给这一自成气候的区域赋予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新名字:中央别墅区。

  

  二

  中央别墅区早些年的很多项目,都是拿来主义。

  从设计图纸到原材料,无不照抄港澳或国外的同行。很多家盖别墅的材料,都是从欧洲空运过来,连墙纸都是照搬过来。有时盖房子的材料还在运往中国大陆的巨轮上,工人只好停工等待。更有一些来自山西的“壕”们,喜欢种菜,于是北京有了很多花重金把别墅院子改造成菜园子的故事。还有人在家里养鸡,每天天不亮就打鸣,其他邻居纷纷闻鸡吐槽。

  生活品味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2007年之后,这个过程被“加速”了。


  这一年,打重庆来的龙湖进京赶考,在中央别墅区打造了滟澜山。这是一个托斯卡纳建筑风情的别墅小区,但它同时也引入了经典的中国园林元素:把纯正的南派园林种植手法引到了北方。

  之前,曾有地产商单纯为了好看和轰动效应,花几百万从国外移植一棵树。但到了冬天,只能把树木裹上棉被。

  龙湖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植物种类、高矮的选择和搭配上非常考究,在大半个中国奔波寻觅合适树木,实现了园林四季都有不同景观。他们还利用植物的遮拦,保证了户与户之间的隐私。

  滟澜山当初一面市,很多业主们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惊艳之情。只能说:我家院子里有两堆树,一堆是树,另一堆还是树。


  新东方的俞老板曾经写了篇《那条小溪》。他先吐槽了之前住的小区——因为物业吝啬,小溪从不放水。到了夏天,遇上暴雨就变成了排水沟。之后,笔锋一转,开始对现在住的小区大加赞美,说散步时看到一股清水从迭起的石缝中汩汩流出,在溪流底部弥漫开来,这种感觉如此美妙,此后,他对这条小溪有了依恋:每天回家不管多晚,都会在小溪边来回走几圈。

  好奇的吃瓜群众发现,俞敏洪就住在滟澜山。文中的那条小溪,是龙湖花了大心思打造的一条300多米长贯穿整个园区的溪谷景观。

  中央别墅区的建筑整体水准,吸引了很多新贵。

  与世纪初就陆续搬来的众多“壕”和明星们相比,后来入住群体的文化水准,更是高了许多,其中就包括一个全中国最积极上进最爱奋斗的女性群体:北京曼哈屯-顺义妈妈。

  有文章写道,她们生活在北京的“上东高地”:以中央别墅区为中心,日常覆盖全中国,假期覆盖了全球,半径无穷大。

  当海淀父母还在为了在清北奋斗而自觉苦逼的时候,她们在谈论如何避开和印度(专题)国高智商娃们的直接竞争,让孩子能在藤校国际生少得可怜的名额中,弯道超车。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