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夾縫求生老師:管不住孩惹不起家長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小學教師這個職業,正前所未有得變搶手。


  穩定、有編制、寒暑假、也在不斷提升的待遇 …… 單看入行門檻 " 教師資格證 " 的報考情況,2021 年,報考人數超過 1100 萬,其中,有 800 萬都是非師范院校學生。

  不過,這個年輕人眼中的 " 香餑餑 ",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方面," 雙減 " 政策實行後,小學教育全面減負,低年級學生離校後不留作業,不公布成績和排名,在課後開放興趣課堂時間,鼓勵特色教育。但對新入行的老師而言,這也意味著是一種減負嗎?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時代,年輕的老師被賦予了更高要求。今年初,在北京朝陽區某小學,由於班上某小女孩在其他同學表演節目時捂住了耳朵,班主任言辭激烈地在全班人面前批判她 " 討厭 "" 去滾 ",隨後被家長舉報停職。當然,這中間有師德和語言暴力的問題,但另一個延伸出來的問題是,鼓勵式教育的倡導下," 嚴師 " 的邊界又在哪裡?

  我們找到了 5 位 90 後小學班主任,聽了聽她們的職業故事。

  她們身處北京、深圳、天津和湖南。我們發現,不同地區的小學老師其實面臨著相似的困擾和沖擊——授課要爭分奪秒、對孩子要樹立威信但不能說狠話、要學習照顧家長的情緒,以及最為重要的,要及時讓自己跳出成績焦慮的慣性 ……

  她們的焦灼和反思,也正是大的教育轉型背景下,更年輕一代教師的普遍陣痛和嶄新探索。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1.罰抄三遍就是體罰,

  孩子還能怎麼管呢?

  90 後 北京某公立小學 低年級語文老師 教齡 3 年

  要說學業壓力,現在的孩子和我們小時候比,真的輕松多了。

  我上小學時,作業補習班一大把,每學期的期末考試,家長對低年級的要求不只是 " 雙百 ",得是三科都要考 100 分。

  但現在一年級孩子沒有期末考試,平時老師也完全不留書面作業,基本全靠學生自學。

  課後作業留不得,就只能擠壓課上時間。我教語文,每節課都是爭分奪秒,練字、聽寫都要在學校內完成,講課的同時也要把題做完。

  剩下布置的小練習,就要在正式課程結束後," 課後服務 " 的時間裡完成。每天授課時間大約 3 點結束,之後會有約 2 個小時的課後服務,前 1 個小時裡,老師可以盯著孩子做練習。

  後 1 個小時就不能做練習了,是興趣拓展時間。孩子可以自由選興趣課,比如朗誦、書法、手工這些。

  當然,是不是孩子自己的興趣我就不清楚了,這些都是家長在安排,由家長進線上選課系統來操作。

  作業少了,課時又只有那麼多,我很擔心生字、生詞他們無法掌握,就得抓緊在學校的一切時間抽空幫他們做練習。

  過去,中午的時間還可以利用個 15 分鍾,但後來被家長舉報了,說孩子中午需要休息,以後也不能再做了。

  

  網圖,圖源:視覺中國

  自從老師不能留強制性作業以來,布置課後作業的角色就從老師變成了家長。大部分雙職工家長,沒那麼多時間管孩子,都會給孩子布置作業,雖然他們也沒時間幫忙檢查和訂正。



  有一回,我發現午休時有個小男孩偷偷寫作業本,教室裡那麼黑,其他人都在睡覺,寫東西對眼睛特別不好吧?然後我就看到,他的作業本上不是自己的名字。

  原來是另一個小朋友,家長給她留了作業,她就拿到學校來讓另一個小男孩幫她寫。

  缺少作業這個環節後,我很難摸清學生的水平。

  北京很多小孩提前上過 " 幼小銜接課 ",課外班太多了,覺得自己都會了,課堂上就不好好聽。那也有些完全沒學過的,這學期就很難跟上——今天學認字、看拼音,平均每天學 3 個,但他連基礎輔音元音還沒弄懂。

  我會給學生出一點小練習,來摸摸底,課前用 5 分鍾,但不能給成績。現在練習冊上不能寫得分,只能寫扣了多少分,讓家長通過它知道孩子的大致水平。

  我們也試著開發過一些特色作業形式,比如讓孩子拍個小視頻或錄個語音上傳。後來也被家長舉報了,說不能在群裡上傳視頻和語音這種聯辦作業——如果所有家長都在群裡發,有的家長就覺得,這不就是硬性要求的作業嗎?

  後來我們就改成了自願完成。老師們只能在群裡表揚一下某個同學的視頻拍得很好,也算暗示一下家長,回家可以督促孩子試著做一些。

  

  網圖,圖源:視覺中國

  其實一年級孩子,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做作業學習是好事,學的東西也不難,但難的是培養習慣。有的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手裡總想動點東西,還有的看著很認真坐在那,腦子沒在課堂上,一叫他回答問題就露餡。

  要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給點甜頭或苦頭,才能有效。但現在作為老師,我們能施展的空間越來越有限了。

  懲罰肯定不行,現在抄寫都是最多抄三遍,多了就算體罰了。

  獎勵效果也有限,有的孩子對正向激勵沒那麼渴望。集體榮譽感強的孩子,我給他們這一個學習小組扣分,他可能就改了。但有的孩子,扣分就扣分,他也不怕,你就只能一直重復跟他說,說實話有點疲憊。

  碰上家長也不上心的,我就真沒辦法了。我曾經碰到過一個一年級的孩子說臓話,我和他家長反映,家長就回了我兩句 " 知道了 "。孩子還和我頂嘴:" 我爸爸在家就這麼說。"

  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家長對我沒什麼信任感。一些家長學歷高、年紀大,覺得沒必要聽老師的,還有的二胎家長,養了第一個孩子後,就覺得第二個也照著第一個養唄?

  還有些家長 " 好為人師 ",也給我打電話提過一些意見,比如 " 可以更加嚴格管理 " 啊," 孩子表現不好你就罰站,沒關系的 "……

  我們哪裡敢啊?現在倡導鼓勵式教育,保護孩子自尊心,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學校具體的要求政策,班主任夾在學校、孩子、家長中間,真的很難做。

  



  不管表揚還是懲罰,

  都要一碗水端平

  95 後 深圳某公立小學 二年級語文 教齡 2 年

  我們這邊沒怎麼感覺到學生減負了,並且班主任的壓力還更大了。

  學生一般 4 點多放學,從 4 點到 5 點半是課後服務。有的學生能在這段時間內寫完作業,但還有很多孩子做不完,就要留到回家完成。

  按理說,我的語文科目作業在一個小時左右可以完成,但學習比較吃力的孩子就要花上 1-3 個小時。課後服務時間完不成的,回家可能要寫到 7、8 點。

  我的同事教六年級科學,經常聽孩子們抱怨說作業很多,每天回家都要做到 8 點多。

  課後服務時間,我會在講台上改作業,遇到問題就及時把孩子叫上來糾正。我帶的班 50 多個孩子,沒有精力一一叫過來私下裡說他作業質量很糟糕,這段時間是比較珍貴的答疑時間了。

  

  學生小組自習

  原則上,在學生面前公開表揚或批評,這種情況還是挺普遍的。但絕對不能在家長面前公開處刑。

  我們這有個老師,會直接在家長群裡公開表揚某個學生作業完成得好,家長群就會馬上變成 " 誇誇群 ",大家都在群裡給學生點贊。這種情況按理說都是不允許的。

  雖然不能和學生及家長公布成績,但私下裡,學生成績是會有排名的,細致到 0.5 分。每個班會算平均分,開班主任大會的時候,年級主任會和我們說,哪個班需要注意提高成績。

  但對家長不能明說。只能給一個綜合的等級,ABCD,他們只知道一個模糊的區間,比如 90 到 95 就是 A+。

  但告訴家長等級時,我們不會說這是按照成績劃分的,會說" 這是一個綜合表現的評定 "。

  

  老師上課

  另外,家長會上我們還會設立一些 " 紀律之星 "" 積極之星 "" 有愛之星 "" 學習之星 " 這些稱號,每次都能有一些人評上。

  這個名額很多,基本班上每個人都被頒過這個獎項。因為要照顧到孩子和家長的情緒,如果只表揚一部分人,又會有一些家長有意見。但其實,每個人都能拿到獎的話,這個獎的含金量也就不高了,只是一張紙。

  其實做班主任,最要命的還是和一二年級的這些小孩子溝通,之前我帶一年級的時候真的很痛苦,很容易生氣。乳腺增生是老師的通病了,都是被氣出來的。



  我們這裡相當於深圳一個城中村校區,大部分孩子的家長都是進城務工的,家長們會比較聽學校的安排。很多家長也比較忙,過了 5:30,有的孩子就會自己坐校車回家,在家一個人待著。

  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關鍵時期。但老師們面對這麼多孩子,只能做到很籠統的管理,像設立積分制度,鼓勵他們遵守紀律。

  但是,孩子的良好品質,肯定是要在家庭教育裡來培養的。而很多家長並沒有時間兼顧,只想完全交給老師,我們也會面臨更多管理上的難題。

  

  糾正孩子錯誤,


  千萬不能打擊自尊心

  95 後 天津某公立小學 一年級語文 教齡 1 年

  我們學校對一年級成績要求不高,對老師最大的要求就是把孩子都看住了,別有安全問題。

  我們這一年級是不留任何作業的,讀一讀也是 10 分鍾完事,我們得讓學生在學校就把作業都完成了。

  因為家長們都在 35-40 多歲,還有很多孩子是二胎,管孩子也不用怎麼費心。

  班主任主要操心的是維持紀律。孩子年齡小,下課總是互相打鬧,逗著玩,有點摩擦,比如上次有個學生差點把牙磕了一下,我就會找家長來協商一下。

  

  網圖,來源:視覺中國

  糾正孩子的錯誤,需要注意千萬不能打擊孩子的自尊心。這個話術挺需要斟酌的,像是 " 你怎麼那麼討厭啊 ",這種話是肯定不能說的。

  上回班上有個孩子老是偷拿隔壁桌同學東西,他自己也不覺得有問題。這種情況我就是連哄帶嚇唬處理,比如說 " 你再拿別人東西就把你送到保安叔叔那 "。

  小學的孩子,說一遍他不一定會改,就得反復糾正,不然就得聯合家長。

  我自認為我對孩子還是比較嚴厲的。但是上次家長會,聽見一個孩子和他媽媽說," 我們班主任特別溫柔 "……

  年輕老師要在孩子中樹立威信,還是挺難的,我們也不能說狠話。

  不過我發現,孩子們現在都特別喜歡來學校,一年級注重課堂的游戲性和互動性,在學校是個特別快樂的事。雖然家長肯定不會就讓他這麼快樂下去。

  



  家長不管孩子,

  只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

  90 後 湖南某公立小學 四年級語文 教齡 6 年

  我們這的一大特點是,家長有足夠多的時間配合老師來監督孩子。

  家長的下班時間是 5 點多,基本能和孩子的放學時間重疊在一起,有時間在課後陪伴孩子。

  大概每 2-3 天,老師都會把批改後的作業給一個 ABC 的評級,我們給每個孩子編了學號,會根據學號按時公布在班級群裡。

  如果孩子能達到 A,說明他在學校學的比較到位,不需要家長額外輔導了。如果是 B 或 C,我們就會囑咐家長回家再鞏固一下知識點。

  因為每學期沒有小測,只有一次期末考試,家長們摸不著頭腦——我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水平?她們經常開玩笑說,孩子到六年級就像開盲盒,到時候你才能知道她學的怎麼樣。


  所以,我們盡可能讓家長在平時練習就知道孩子的大概水平。

  

  老師給孩子輔導作業

  作為班主任,我一周 10 節主課,在這之外還要維持和家長的溝通。

  家長們存在一個普遍問題,我想跟他交流一下孩子的情況。家長就會說 "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管不住了 "。其實四年級的孩子只有 10 歲左右,你就覺得他管不住,不聽你的,那以後可怎麼辦呢?

  現在部分家長對老師的幹預也會更多,他們不會從老師的角度想,就覺得不是他們家孩子的問題。

  有時候小孩子有很多行為習慣的問題,有的孩子明明在課後服務時間能完成作業,但你要他完成,他就是不做。你不督促,他真的一下也不會動,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來輔助。

  然後我一反饋,家長就說管不住他,工作很忙。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只要丟給學校,問題就都能解決了,事實是我解決不了,我才會找家長,能解決我早就解決了。

  

  小學課堂

  年輕父母工作壓力都蠻大的,對待小孩子就沒那種耐心,或者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

  有一個家長和我說,他兒子都 10 歲了,他還覺得孩子只是個小朋友,還經常反抗他。因為在幼兒時期,父母親外出務工一直缺席,他就總是覺得孩子還沒長大,方方面面都想管他。

  但他對孩子期待值又很高,但自己卻不願意付出心力,就都推給老師。



  如果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缺位,沒有規范他的習慣,長大後就更不好管了。結果,他們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

  我有時候和同事開玩笑說,我哪有那麼多仔啊,我自己也只有一個孩兒。每個學生家庭內部的事,我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學生有豐富多彩的性格、技能,

  老師也是如此

  90 後 深圳某公立小學 一年級語文 教齡 1.5 年

  深圳是個外來人口密集的區域,我們校區大部分是進城務工的,一個班 40 個孩子,可能只有 10 幾個是有深圳戶口的。

  上班族很忙,孩子不是爺爺奶奶在接送,就是放在晚托班,等到 8-9 點接她回家。

  家長有個慣性思維,就是把一年級的老師當做幼兒園老師。他會覺得你有點像保姆,什麼事都要跟你交代。而且家長比起孩子有更強的分離焦慮,這時我一方面要安撫家長,一方面也要讓他理解老師的職責所在。

  我們班上有個小孩,情緒很不穩定,容易被激怒,對於別的同學一些示好的行為,像是想和他做朋友,碰一下肩膀,他會立刻去還擊,別的家長肯定有很大意見。

  這時我就要去和他的家長溝通,結果我那天和家長說了情況後,她立刻就崩潰了,說要帶孩子請假散心。後來這個孩子又出現了很多攻擊性行為,他媽媽和我說:" 不是她要進精神病院就是這個孩子要去。"

  對我這種剛上崗的老師,我是很手足無措的,只能求助心理老師。心理老師說,孩子這樣的話,老師更要情緒穩定,給小朋友安全感,讓他覺得老師是可以依賴的,不會像父母一樣突然打他一頓。

  後來,他媽媽問我,孩子最近有沒有攻擊別人,我們只是說他上課不是很專注,實際上孩子也並沒有攻擊過。但他媽媽誤解了我的意思,回去和他爸爸一說,爸爸又打了他一頓。

  我們班上有很多新手父母,一胎,很多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我遇到過一個媽媽,大概晚上 11 點多,其實已經到了我的休息時間,她就打電話過來一直哭,說 " 已經不知道怎麼和這個小孩相處了 "。

  

  老師批改作業

  還有些家長不信任年輕老師,自己看了一些育兒理論,有一套理論知識輸出,她就會來教你怎麼當好老師。

  比起我小時候,現在的家長對學校事務真的很上心。

  我們班上的家長會組織家委會(家長委員會),是家長自發組織的,還會設置 " 家長班長 " 的職務,下面有負責財務、采購、宣傳、衛生等等小部門。如果學校要組織一些大型活動,比如運動會,首先就會聯系家委會。



  每個學生給班裡交一份班費,資金就由家長來管理,這樣不經老師的手,也能避免一些不透明的地方。

  

  家委會架構

  我見過有的班主任,因為某些原因和家委會的家長鬧得很不愉快,後續她的整個班級工作都很難推進。

  還有些家長會私信老師,比如你這個評比,為什麼沒讓我家小孩上?我還有一個同事,家委會班長和她相處不好,說她的課上的不好,但其實沒有任何一個家長來聽過她的課。你也不知道是誰添油加醋講的,老師的形象就這麼壞掉了。

  我現在覺得上課已經是最輕松的了,平時要安撫家長、協調矛盾,處理家長關系還要一碗水端平,得看班級群的輿情,監察到位。

  我覺得理想的教育,小學階段看重的是對道德的培養。雙減之前,我好像也是太揪著成績不放了,我會很看中班級平均分,認真計算多少人考到 95 分以上,自己也有點陷入成績焦慮裡。

  但我現在覺得,學生首先得是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很扁平的形象。

  

  老師幫學生畫眉

  同樣,網上的議論對老師有很高的道德要求,也是在要求老師當一個扁平化的、" 道德高尚 " 的人,但其實,我們也很立體。

  學生有豐富多彩的性格、技能,老師也是如此。能理解這一點,大家都放過彼此,可能會快樂很多。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