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乘務員:事故後大家被民航局抽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駕駛艙裡,一切准備就緒。駕駛員向管制員報告已准備好、接收推開指令,隨即執行飛行前檢查單、啟動發動機、請示滑出。


  飛機沿著既定的航線出發了。進入平流層之後,飛行狀態穩定,乘務員可以提供餐食服務。即使已經離職幾年,曉穎仍然對每個細節熟稔於心:冷飲熱飲倒七分滿,開水必須兌涼水,餐車下面的小門打開後必須隨手關上。

  這一切都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顛簸。飛機遭遇不穩定氣流後,客艙的乘客會聽到“叮”的聲音,是機長從駕駛艙打出的提示。機長們打鈴的習慣可能有所差別,但大多數時候,一聲代表輕度顛簸需要給予乘客提示,兩聲代表中度顛簸意味著乘務員要立刻停止客艙服務,三聲代表重度顛簸,這時候乘務員需要將自己固定在安全座椅上。


  如果顛簸厲害卻又無法將餐車推回去,餐車需踩下刹車斜放卡住過道兩旁的座椅,曉穎說,這是為了防止餐車餐車上的物品滾向駕駛艙。

  

  2019年8月29日 一架客機從首都機場起飛。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02

  “安全”這一課

  放在幾年前,若彤難以想象自己會置身於這一套嚴格的規則之下。

  她並非空乘科班出身,大學就讀於英語專業,平時喜歡出國旅游。畢業那年,正好趕上某航空公司招聘乘務員,若彤想著這個工作可以“環游世界”,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了簡歷。


  面試通過之後,若彤有過顧慮,因為“感覺這是個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服務行業。”此前培訓中,她覺得喊口令就只是喊口令,同事之間對著練習還有些犯尷尬。

  直到她在培訓時第一次走進模擬艙。飛機晃動劇烈,一切都太真實了。

  若彤記得,當時模擬艙內還有其他同事,老師讓大家把同事當成自己的乘客。逼近極限的緊迫感襲來,若彤只能一遍遍聲嘶力竭地大喊“低頭彎腰,全身緊迫用力”,也是那個瞬間,若彤突然生出一種使命感。


  培訓近三個月的時間裡,若彤有一個多月是在模擬艙裡度過的。逼真的體驗讓她重新認識了這個職業,“很多人對這一行有誤解,以為是提供服務,其實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保障安全。”

  鄭華現在是國內某航空公司安全部門負責人。他介紹,在業內,飛行員的培養模式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在高考前提前招收的民航飛行員養成生,一種叫“大改駕”(航空專業院校其他專業在校生轉學飛行技術專業),還有一種叫“大畢改”(不論是在哪所大學,只要正常畢業取得畢業證後報考航空公司飛行員)。

  鄭華回憶,早些年他學飛的時候經常開各種安全會議,航校和公司到處都有標語,“安全是基礎,是底線,沒有安全這個‘1’,其他都是‘0’”;“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來。”

  鄭華一直都記得前輩飛行員的一句話,“對待飛行要時刻想到你身後的幾百名旅客,一個失誤,會讓多少家庭流淚。”

  安全的壓力還體現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中。即使已經入職,等待他們的還會有每年兩次的復訓,以及數不清的抽查。

  對於所有乘務員來說,“大撤”堪比乘務員的高考主科,也是很多人的“噩夢”。所謂“大撤”其實是考核應急撤離,分為筆試和實操,當整個撤離程序學習完後,要進行模擬實際情況撤離,乘務員指揮“旅客”撤離,所有程序全部走一遍。如果“大撤”沒能通過,乘務員就無法上飛機,在以飛行小時計算收入的薪酬體系中,這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收入。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