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30萬人活在-71℃ 隨隨便便就凍傷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提到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南北極,殊不知最冷的城市,身在北極圈之外。


  雅庫茨克——俄羅斯雅庫特共和國的首府,位於北極圈以南 480 公裡,憑借著連續 6~7 個月的極端低溫,成為世界上最冷的城市。

  


  

  

  每年冬天,大伙兒都能被西伯利亞冷空氣吹得懷疑人生,而雅庫茨克所在的地方,就是西伯利亞大陸最深的腹地。

  

  

  這裡的冬天從每年十月持續到次年四月,在最寒冷的一二月裡,平均氣溫為 -46.4°C,最低溫度能達到 -71.2°C。這也是自有記錄以來,地球上除了南極洲以外最低的溫度。

  

  在這期間,這座城市被一層令人窒息的凍霧籠罩,能見度不到 10 米。

  

  

  

  當地人早對這不可思議的數字習以為常,用他們的話來形容,-40 ℃以上的溫度都 " 不是特別冷 "。也只有在 -50 ℃以下,學校才會停課。

  

  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片極寒地區卻有 30 多萬人在此生活,經過幾個世紀的錘煉,他們早已傳承下一套熟練的生存法則來應對冬季。

  

  

  為了最大程度保暖,一切衣服都與皮草有關,這些裝備十分昂貴,一雙像樣的皮靴大約 600 美元,好在這是一項值得保命的終身投資

  

  特別是長皮大衣,甚至成為雅庫茨克的硬通貨,一件耐用的皮大衣要幾百到上千英鎊不等,雖然造價成本高,卻被視為一件很好的投資,可以年復一年地使用,就連銀行都會將它視為抵押資產。

  

  比重型保暖服更靠譜的,就是少出門。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這裡旅行,導游最先交待的就是每個人不要戴眼鏡,因為凍結的鏡框就像焊在皮膚上一樣,一旦摘下很難不會撕掉皮肉。

  

  

  

  暴露在戶外幾分鍾,就能感受到皮膚的刺痛和麻木,哪怕是最抗凍的游客,也只能在戶外待 20 分鍾。凍瘡成了每個人一生的必要經歷。

  奇怪的是,在市場上卻隨處可見賣凍魚、豬肉和馬心的店主,他們每天要花八小時站在攤位上招攬顧客。

  正如其中一位店主說的那樣," 人類可以習慣任何事。"

  

  

  人體必要的保暖措施外,保護汽車電池就是雅庫茨克居民每天最為重要的任務。

  除非報廢損壞,否則整個冬季車都將保持發動的狀態。

  

  

  

  一旦車輛停留,要立刻將毛毯、保暖罩等蓋在車身上," 發動機毯 " 也成了那裡必備的冬季單品。就連車庫都有加熱功能。

  讓車發動幾個月不停聽起來很瘋狂,卻也是拯救發動機的唯一方法。

  

  雅庫茨克的公交系統十分完善,車輛從早到晚發車頻繁,坐公交是除私家車外雅庫茨克人的第一選擇。

  

  而當遇到需要步行才能走到的目的地時,他們通常每走五六分鍾,就會走進附近的超市或銀行,暖和一會兒稍作休息,再繼續趕路。

  

  否則在極寒的一二月份,如果不及時到室內取暖,即便有皮草護體,暴露在空氣中的面部、耳朵也會在 20 分鍾內凍傷。

  同城市相比,周邊農村的生活就沒那麼方便快捷。

  沒有發達的供暖供水系統,每當冬季到來,冰塊就成了每戶家庭最重要的水源。

  

  村民們從 11 月份起就會從附近河裡收集冰塊運回家中,等到水管凍住後,再將冰塊拿出,敲碎放到桶裡融化,直到 4 月份冬季結束,一家人做飯、喝水、洗臉、洗衣服 … 需要用水的地方都從桶裡舀取。

  

  

  除了冰塊,用來取暖和化冰的柴火也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必需品,每年冬天,村子裡一戶人家能燃燒 60 多立方米的木柴,基本從 9 月份就開始准備收集。

  

  因為管道很容易結冰,考慮到衛生原因村裡都沒有室內廁所,所以每戶人家都會在院子外蓋一間木屋廁所,冷是冷了些,但也只能 " 速戰速決 "。

  

  和印象中常年冰封的城市不同,在雅庫茨克,這裡一年之中的溫差也打破了世界紀錄,有著超過 100 ℃的絕對溫差。

  

  

  

  

  雅庫茨克的夏季短暫卻十分溫暖,每年七月,白天溫度甚至會達到近 40 ℃,比一些亞熱帶地區還要熱。

  

  

  氣溫上升的同時,房屋建築也面臨著極大考驗。

  從外觀上看,雅庫茨克的房子同其他城市建築沒什麼區別,但要知道,雅庫茨克處於永久凍土上,土壤是沙子和冰的混合物,極寒狀態下像混凝土一樣堅硬。

  

  凍土融化時淹沒的墓地

  

  凍土地窖

  但到了夏季氣溫上升,凍土層會出現一米多的融雪,在這種條件下地基會破壞房子的穩定性,造成建築歪斜。

  

  正在融化的凍土

  出於這個原因,雅庫茨克的房屋都建立在水泥樁上,抬高地基的同時防止建築導致地基變暖,讓冷空氣在土地上方流通。

  

  

  

  供水供氣管道也在地面之上

  土地因素可以解決,自然生物問題卻成了一直困擾著雅庫茨克人的存在。

  夏季的到來讓居民們的生活得到一些喘息,氣溫上升值得慶祝,卻也隨之帶來了其他問題,無數蚊子果蠅蘇醒產卵,成群結對的蚊子像雲團一樣在雅庫茨克肆虐。

  

  這些北極蚊群也曾以爆紅的形式走進人們的視線。

  2018 年 1 月,本地博主 Gruzdeva 在社交平台上傳了一張自己睫毛在極端溫度下結霜的照片。

  


  六個月後,臉上的冰雪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確是密密麻麻的蚊子。

  她解釋道," 這也只是自己蹲下來拍張照的功夫,全身就成了這樣。"

  

  在當時,兩張反差圖還在全球媒體上瘋傳,刷新了人們對極寒地區的認識。

  

  極寒時凍僵的身體和酷熱時成群的蚊子,很難選擇哪一種對人的傷害更小。

  面對這種條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還有人住在那裡?問題的答案自然是那裡蘊含著極其肥沃且成熟的自然資源,有著豐富的鑽石和金礦。

  

  

  憑借著這些,如今的雅庫茨克已經成為整個俄羅斯遠東聯邦地區的政治、文化、科學中心。

  1632 年,探險家彼得 · 別克托夫發現了雅庫茨克及周邊地區,由於氣候實在惡劣,這裡成了俄國革命者的流放地。

  在 1917 年俄國革命之前,雅庫茨克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省級前哨站,同西伯利亞的其他城鎮一樣,被當做俄國的開放式監獄,接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犯人。

  

  1890 年,契訶夫曾在穿越西伯利亞的旅行中經過至此,描繪了那裡被關押囚犯的悲慘畫面,

  " 他們已經失去了曾經擁有的溫暖,對他們來說,生活只剩下伏特加、j 女、更多的伏特加、更多的 j 女 …… 他們不再是人類,而是野獸。"

  

  轉折點發生在 19 世紀和 20 世紀該地區工業發展時期,大量黃金和鑽石資源的發現讓雅庫茨克從流放地變成主要的資源開發中心。

  黃金的開采規模大到能從太空看到。

  

  鑽石更不用說,從雅庫茨克礦山開采的鑽石更是占據了全球 26% 的供應量。

  

  曾經被輸送至此的犯人也順理成章成為廉價的勞動力,再到後來,一些追求建設國家和冒險的人也源源不斷來到這裡。

  隨著時間推移,雅庫茨克變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擁有酒店、電影院、歌劇院、大學、動物園,以及外賣等各式服務。

  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 電影 " 卻在這片荒野中殺出重圍,成為雅庫茨克 " 輕工業 " 的代表,一座 30 多萬人的城市卻有著 6 家電影院。

  

  不同於聖彼得堡和莫斯科這些大城市經常引進西方大片,在雅庫茨克電影人心中,他們有自己代代相傳的故事和歷史,雄偉的礦山和極寒的冬天,人們更多保留著獨特的傳統,拍屬於自己的電影。

  

  

  

  盡管這裡離莫斯科電影學院有 7 小時的路程,卻依舊有十幾名純粹熱忱的獨立電影人的作品在國際電影節大放異彩,如異軍突起般在世界電影行業中亮相。

  喜劇、戲劇或驚悚,他們從不拘泥於單一類型,劇組的相處模式也很簡單,每個人不是為了賺錢和出名,大家都在用最大的熱情去完成這件事,演員也都是導演找來的群眾。

  

  

  

  

  因為預算有限,通常都是演員搬設備、制片人洗碗、其他的工作人員負責搭場地,這些活兒誰都躲不過。

  意外的是,盡管每年只能從政府手裡拿到幾萬美元的補助,但很多片子在雅庫茨克上映後都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最高的票房紀錄是一部喜劇電影,甚至達到 20 萬美元。

  

  

  

  在以前,經常有學者認為,像雅庫茨克這種地方的存在就是荒謬,但事實是,大多數本土居民並不打算去任何地方。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4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酸.西.始.孔] 2022-04-04 17:33
    嚴重同意。氣候真的和生活質量無關。中美洲氣候溫和迷人,但遠不及北歐寒冷地區更有吸引力。只要有錢,人類就可以創造人工環境來對抗惡略的天氣。沒錢即使生活在四季如春的地域也很痛苦
    評論1 游客 [五.昔.自.篇] 2022-04-03 09:39
    適者生存,欽佩人類強大的韌性。“你無法改變四季,但你能讓四季的鮮花開放的更燦爛些”。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