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新冠疫情: 復旦教授公開自閉症兒 請不要把我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二年級還可以,到了三年級,簡直像登天一樣。他在學校也發生很多沖突。他對別人完全沒有攻擊性,但是不聽指令,叫他做作業不做,叫他吃飯不吃。因為他嚴重拖了後腿,老師對我們是一言難盡,我們家長也有很沉重的負罪感。


  但即使那樣,我們還是想讓他拼命想跟上,一定要在主流教育當中,甚至都沒有考慮過送他去特殊學校。

  這個階段,我們有很多恥感,去做康復也是偷偷的,就怕被貼標簽,和朋友也不講。但事實上,他和同齡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


  我一開始不服氣,後來就慢慢明白,孩子的一些東西就是天生的。

  我是個老師,我當然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文化和後天努力的重要性,我一開始不肯承認先天差距有多難彌補,但現實教育了你,基因教育了你。這個孩子,讓我知道了先天力量的強大,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真的就是無法改變的。

  但改變認知,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也是最痛苦的。包括努力磕磕絆絆去跟上主流,去給孩子治療和矯正。

  我們接受過ABA、結構化訓練、感統訓練、RDI訓練。對每一種療法,我們都是滿懷希望撲上去。但是到現在,也許是我們做得還不夠,找的方法不對,或者開始比較晚吧。我覺得總體來說,對孩子的幫助有限。

  

  到了兒子五年級,我們就知道,主流的教育道路走不通了。

  恰好當時我有個出國的機會,去了澳洲。我希望看看澳洲的學校能不能接受他。澳洲的學校有support class,是特殊班,但放在普通學校裡,這個比較好。國內他上的學校,當時是一個特教老師也沒有。


  我們在澳洲待了將近四年。一開始讀了語言學校,邊上就坐著一個老師陪著他,孩子學得很好。這些支持都很好,就非常接受這樣的孩子。

  後來轉到普通中學。我一開始覺得,小學都上得磕磕絆絆,跟大家去上中學怎麼可以。他們說,沒事,來吧。我看到,support class班裡沒幾個孩子,卻有好幾個老師,幾乎是一對一的,關懷備至。所以,孩子在那邊蠻開心。

  我在澳洲也有根本性的改變。他能放松下來,英語也學得挺好,我自己原來的焦慮也開始減輕了。

  一方面,看到了現實,知道孩子是怎麼一個情況,知道了哪些事情不能改變;


  另一方面,也意識到這樣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在澳洲沒有什麼歧視,老師們都很放松。

  但我也知道,他們也沒什麼辦法,其實就是陪著孩子玩,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種氣氛讓我看到,哪怕這樣,也能過得很好。當然,這背後需要社會保障等很多支持,也需要其他學生和家長的配合。但無論如何,我確實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澳洲的項目結束,我回國後也想,如何給他創造一個小的環境。因為我知道,讓大的環境去接受他,或者讓他去融入大的環境,這些都是很難了。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類似澳洲的小的空間和氛圍?

  我確實把很多東西放下了。這樣一來,發現和他的關系也改善了。

  以前他在普通學校的時候,我按照某種預想的目的,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一些教育規范來套他,和孩子的關系每天都很緊張。後來知道,按照那個根本不行。不光是對他不行,對普通的孩子也不行。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