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神州十号: 出差6个月回家9小时 创纪录神十三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从28.5小时到9小时,快速返回快在了哪个环节?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过程。神舟十二号飞船在与中国空间站脱离后,并没有着急启动返回程序。而是先绕到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下方,与径向对接口靠拢,对径向交会对接的各项技术进行验证。也正是有了神舟十二号的“铺路”,神舟十三号在交会对接时首次成功采用径向交会对接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行奠定了基础。

  验证任务结束后,神舟十二号便进入了绕地环绕阶段。简单来说,便是围着地球不停绕圈。杨宇光解释道,绕圈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窗口期”。由于载人飞船携带的燃料有限,返回时无法主动调整轨道面来对准着陆场所在区域。因此,只能让着陆场“主动瞄准(电视剧)”飞船。由于地球自转和飞船运行轨道的限制,这样的机会每绕一圈只有一次。而飞船连续不断地围着地球绕圈,便是为了寻找一个时间、气象等条件都处于最佳的返回“窗口期”。神舟十二号返回时,在这个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它绕地球转了大约11圈,每转一圈便要消耗1.5小时。因此,尽可能地减少“绕圈”次数,便是此次神舟十三号快速返回的关键。


  杨宇光介绍,通过对最佳返回“窗口期”的精密计算,神舟十三号能够对脱离空间站的时机进行提前安排,从而保证飞船脱离空间站,进入绕地轨道后不久,东风着陆场便可“瞄准”飞船,省去了大量绕地时间。据了解,此次神舟十三号在这一阶段仅绕行地球5个圈次。“这整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因此必须保证该技术成熟稳定后,才可进行。”杨宇光认为,快速返回技术的应用也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走向成熟、强大的象征。

  非专业人士进空间站要做哪些准备

  在不久前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曾被问及普通人未来是否有机会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他自信地表示:“只要有这种需求,我们的资源允许,技术不是问题。”

  而就在大约10天前,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在近21个小时的飞行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奋进号”龙飞船顺利抵达国际空间站并成功完成对接。“奋进号”龙飞船上搭载的是全球第一个到访国际空间站的“私人宇航团”。他们将在国际空间站驻留8天左右。


  虽然此前也曾有普通人到访国际空间站,但通常仅作为乘组随行人员进行短暂停留。而此次则是第一次由全私人乘组驾驶私人航天器前往国际空间站,可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费出差”。与此前单纯的私人太空旅游不同,该团队此次有着明确的科研目标——他们将在国际空间站开展约100小时的多学科研究,包括天体物理学、光学、通信、生物、医疗保健、神经病学等。

  当然这早已不是普通人第一次上太空,但相比只是为了“到此一游”的太空旅行,常态化的私人团队进入空间站开展研究是否真的可行呢?

  私人团队进入空间站开展研究,第一道要跨过的门槛便是昂贵的“差旅费用”。以此次“奋进号”龙飞船为例,除担任指挥官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役宇航员、美国公理航天公司副总裁阿莱格里亚外,其余3人每人需要支付约550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专题)3.5亿元)的“船票”。而发起此次任务的美国公理航天公司,则要向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支付巨额的运输费用,以及向NASA支付国际空间站使用费用。


  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进入空间站。事实上,普通人在进入空间站进行一定时间的驻留前,要进行严苛的身体训练,如高原适应训练、离心机训练、微重力和模拟器训练、紧急演习等。尤其是要让身体适应飞船起飞、降落时强大的重力加速度和空间站中长时间的失重状态。

  而除可能面临的生理健康问题外,空间站环境相对狭小、封闭,且夹杂着复杂的噪声、振动等,常常会使长期生活、工作在其中的航天员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前期训练来克服。

  此外,如果想在空间站内从事科研活动,则还要学习掌握各类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程。只是相对于动辄驻留半年且任务繁重的航天员来说,普通人进入空间站所需的训练时长将有所降低。

  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杨利伟也认为,商业航天将是未来航天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从工程角度来讲,更多不同性质的企业参与进来,也将对航天产业发展产生助力。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