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被國人抵制這集團退出中國後怎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樂天是韓國的五大集團之一,旗下百貨、綜超、便利店等品牌業務在中國大中城市也曾經擁有相當的知名度。


  不過,自從薩德入韓事件之後,沾上這個名字的種種業務就一路走低。

  今年三月中旬,韓國SBQS電視台聲稱樂天集團已決定解散中國總部,把計劃市場重點轉向了對東南亞的經營。


  

  2012年:雄心勃勃要入華

  在世界各國的經濟局勢中,韓國的“大財團化”一直都是有名的特征。

  韓國人中間流傳著一句諺語: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別想避開三星

  意思就是說在韓國,實力強悍的大財團深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控著各個領域。

  名列韓國五大財團之一的樂天,曾經沖到世界500強的前三十位,其實力和影響力不可小視。

  它的創始人辛格浩出生於半島日據時期,卻牢牢把握住了風雲變幻的大時代機遇,從口香糖、糖果巧克力、觀光旅游、石化制造一直做到金融行業,逐漸擴展出了規模驚人的商業版圖。

  

  韓聯社報道,為了表彰辛格浩在旅游產業板塊做出的戰略級貢獻,他曾於1995年獲得該領域首開先河的金塔產業勳章。

  樂天以韓國本土作為立足基本盤,對於逐漸走上經濟發展道路、充滿機遇的中國市場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並從1994年開始布局,打算進入中國市場。

  

  在那個時間段,隨著中國國內改革開放初見成效,居民的消費認知和消費習慣逐漸改變,超市賣場作為較為新興的流行事物和業態,在各個大中城市扎根成長起來。

  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大品牌都進入了在華高速擴張期,樂天集團則選擇了收購萬客隆、江蘇時代超市等品牌門店的方式,快速完成了樂天瑪特在中國市場的初步布局。



  截止2009年底,樂天瑪特在中國的門店已經突破百家,其總部眼見局面不錯,也並不打算就此止步,隨後提出了在2018年擴張至300家的目標。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了便於發展在華業務,樂天於2012年正式成立中國總部,地址選定在上海

  集團會長辛東彬雄心勃勃地定下了2018年銷售額200萬億韓元、躋身“亞洲十大企業”的經營目標,並把中國定為重要的戰略市場。

  看上去,這個國外品牌已經摩拳擦掌,准備在中國市場大幹一場了。

  

  轉折點:樂天薩德事件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樂天中國總部成立不過四五年,就出了“薩德事件”。

  2016年下半年,美軍陸基戰區反導系統即將部署在韓國首爾以南的駐韓空軍基地,該系統也就是俗稱的“薩德”。

  這一規劃從披露開始,就受到來自中俄兩國的強烈反對,但韓國方面持續一意孤行,最終在2017年3月,該系統的部分裝備完成運輸和部署。

  而薩德系統所在的位置,恰恰就在樂天集團所屬的星州高爾夫球場上。

  

  然而美軍駐韓基地的軍事設施,為什麼會和韓國某個大財團的產業扯上關系?

  據韓媒曝光,這一操作背後還涉及到樸槿惠政府讓渡給樂天的灰色經濟利益,估計金額有6000億韓元之多,以此來交換樂天“薩德”需要的用地。

  韓媒《亞洲經濟》聲稱,樂天旗下子公司樂天建築此前曾經參與群山生物發電項目的招標競逐。

  原本就設備、能力、專業評價等維度而言,樂天建築遠遠不及其競爭對手三星物產、GS建築等。



  然而在招標正式進行之前,主持此項目的韓國中部發電出人意料地更改了招標標准,最終樂天建築中標,令業界跌破眼鏡。

  

  聯系到隨後不久的薩德相關動向,其中存在利益交換、暗箱操作的余地很不小,自然成為媒體熱炒的話題之一。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韓國媒體紛紛猜測,這一事件已經引來了中俄兩國的極大關注,後續是否會引發中國的封殺?畢竟中國的市場規模體量,很少有商業機構能夠完全不予考慮。

  不管樂天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角色,由於這一舉動在軍事和政治層面表現出的針對態勢,其在中國的業務不可避免地受到打擊抵制。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認為樂天選擇走出這一步棋,“意味著主動擠入東北亞戰略博弈的復雜局面”,為薩德鋪路更是典型的誤國之舉。

  

  這一文章本身就足夠說明問題,中國對於國外企業的投資興業一貫持開放和歡迎的態度,並依法保障相關的合法權益。

  然而類似樂天這樣主動選擇損害戰略安全、激化地區局勢的行為,也必然會招來市場層面的應有反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曾對此事表達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並再次強調將堅決采取必要措施來維護自身安全,至於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概由美韓承擔”。

  該集團會長辛東彬曾在媒體專訪中聲稱自己“非常熱愛中國”,也很熱愛在中國開展的事業,但與此同時,他也重申自己在政府要求面前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

  

  然而這也終究是台面上的冠冕之詞,在實際操作層面,辛東彬仍寄希望於通過宣傳促銷、打折讓利等小手段來拉住客戶。

  來自客戶的美譽度大打折扣,樂天集團在中國以購物為主導的業態首先出現頹勢,其中包括樂天瑪特、樂天百貨、樂天綜超、樂天便利店等。



  


  商業頹局

  相關報道顯示,僅2016年到2018年期間,樂天百貨就以每季度虧損一百五十億韓元以上的局面運轉,而樂天瑪特在2017年的虧損額更是達到了2680億韓元。

  不過,樂天商業成就不盡人意的原因,並非完全來自因“薩德”而起的抵制。

  實際上早在2010年前後,韓國三大倉儲超市連鎖都已經出現了不景氣、增長緩慢的頹勢,到了2018年,它們的同比增長率更是創下了歷史新低。

  

  具體到中國市場的發展,從2010年到2017年之前,樂天瑪特並未實現計劃中的門店擴張,主要布局也僅限於華東地區。

  在門店數並沒有能夠增加鋪開的前提下,其服務體驗還被廣泛評價為“本地化不佳、管理不善”。

  簡單地說,就是門店沒多少、管得還不好。

  而就在這個沿用韓式模式、船大調頭難的集團始終沒找到發展節奏之時,與實體購物天然對立的電商產業正在悄然崛起,並很快搶占了大批屬於自己的市場和客戶群體。

  在商場上策略不明、應對不善,難以應對電商的挑戰和爭奪。

  與此同時家族企業內部也不省事,漸漸出現了內斗跡象,兄弟爭權、母子下場、父子反目,最終連創始人辛格浩自己的會長職位都丟掉了。

  

  財團內部的明爭暗斗

  辛格浩自身的發家史頗具傳奇色彩,他出生於1921年,二十歲就只身赴日去念大學,而當時韓日之間甚至尚未建交。

  畢業後,他又敏銳地發現了大有利潤的朝陽產業——做口香糖,不但敢想他還敢做,就此積累了自家產業的第一桶金。




  在那之後,從糖果到旅游到石化再到金融,什麼有利可圖就做什麼,一手創建起來的樂天集團逐漸崛起、越滾越大。

  為了有利可圖,他不惜拋棄曾經的妻子,與二戰後臭名昭著但卻大受重用的重光葵締結姻親、娶了他的外甥女重光初子。

  

  這一層關系成功地幫助他打通了在政界官場的關系,從此後樂天的發展勢頭倍加迅猛。

  然而,也正是他與重光初子生下的辛東主和辛東彬兩個兒子,成了日後家族內斗的主力軍。

  據韓媒報道,辛格浩培養接班人的初期原本已經做好權責劃分:長子掌管樂天日本板塊,小兒子則負責韓國的大部分產業。

  這樣既能讓兒子們的精力各有方向,也能避免沖突和爭端。

  他倒是想得很圓滿,可惜現實無比骨感。

  小兒子憑借自身的經營能力,再加上戰後韓國經濟騰飛的大勢,很快就把樂天在韓國的業務做得聲色煊赫,業績大大蓋過了日本部分。

  

  長子辛東主認為局面對自己極為不利,便暗地增持股份,以便為未來的權利之爭累積資本。

  辛格浩很快發覺了大兒子的一系列暗箱操作,於是在2014年突然襲擊,直接解除了辛東主對日本樂天的控制權。

  辛東主怎麼可能甘心放棄?他一邊努力修復父子親情,一邊暗地裡搜集證據,准備把弟弟也從座位上拉下來。

  2015年,90多歲的辛格浩因為小兒子清洗舊部、扶植親信等種種原因,直接把辛東彬的重要職務也撤掉了。

  此時兩兄弟的母親重光初子也下場參戰,並站在小兒子一邊,對抗丈夫與大兒子。

  由於重光初子在商界頗具影響力,最終小兒子辛東彬勝出、當上了樂天集團會長,而上一代掌舵人和創始人辛格浩,卻只剩下一個“名譽會長”的虛名。

  父子間因此徹底反目,辛格浩甚至還放出了“絕不原諒辛東彬”的狠話。

  



  樂天撤出中國

  除此之外,辛格浩和小兒子辛東彬都曾經被卷入自殺的韓國女星張紫妍丑聞中。

  

  張紫妍留下的遺書中聲稱,自己曾經被迫為30余名重要人物提供性服務,所受壓榨堪稱血淚斑斑,而辛格浩和辛東彬都名列她留下的人名表中。

  後法院審理此案時認為當事人已逝“無法求證”,實際上並未進行有力度的追究,但在社會輿論層面,樂天的形象必然因此受損下滑。

  2019年,辛格浩還曾經由於貪污瀆職的罪名被判了刑,幾乎就跟三星大佬一樣去坐牢,後來借口“老年癡呆晚期”才運作成了監外執行。

  2020年1月19日,樂天集團曾經的扛把子、幾乎活滿了一百歲的辛格浩因身患疾病,在首爾的峨山醫院逝世。

  

  他也是韓國五大財閥(三星、現代、LG、SK、樂天)創始人中最後一個離世的人,韓國媒體因此聲稱,“韓國第一代企業家”的時代就此正式落下帷幕。

  在樂天內部忙於爭權奪利之時,他們也並沒有完全忘記在中國的業務。

  從2013年至2017年間,為了尋求接盤者、把樂天瑪特的在華業務賣出去,樂天曾經先後與中糧、物美、永輝、大潤發、沃爾瑪等企業傳出“緋聞”,希望對方能當這個買主。

  到了2017年期間,樂天集團還曾經急調7000億韓元,兩次為樂天的在華業務“輸血”,意圖產生一些挽救的效果。

  不過最終事實證明,這些措施都還是沒能止住走下坡路的趨勢,2018年,樂天瑪特和樂天百貨宣布告別中國市場,其他飲料食品類公司也陸續撤出。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