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健康新闻: 空调诞生这么久 为何欧洲普及率低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北半球的7月,一般是一年中最为酷暑难忍的时节,坐在空调屋里吃西瓜是最舒服的享受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说:“空调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发明。”


但颇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欧洲空调的安装率竟非常之低,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欧洲的空调普及率仅约为5%。

相比之下,美国达到90%,日本(专题)有89%,印度(专题)也有6%,中国则为60%。


尤其是今年,欧洲气候尤其反常,常年平均温度最高不超过25摄氏度的英国伦敦,今年温度竟多次突破40度,是英国有据可考的历史最高温,已然使得怕热的英国人发布极端高温红色预警,甚至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隔海相望的法国更是不逞多让,宣布观测到史上第二热的高温,气温高达41摄氏度。高温甚至导致位于法国西南的吉伦特省有20000公顷森林遭山火侵袭。大火肆虐森林,超过37000人被紧急疏散。

既然欧洲是有炎热天气存在,为何普及率竟如此之低呢?

1

空调——人类一部抗热史

空调顾名思义——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对建筑内环境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一般是利用冷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温度,使目标环境的空气温度达到人们适宜的温度。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0世纪左右,波斯人就发明了一种古老的空气调节系统,通过利用装置于屋顶上的风杆,来捕获屋顶处凉爽的自然风,同时使用风道来使其穿过凉水并吹入室内,从而使得室内的人来感到凉快。

中国古代,唐朝长安一代的达官贵人会使用一种名为“凉屋”的设施,一般是临河流而建,在河水旁修建水车,用水车把活水抽到屋顶,顺着屋檐流下来,周而往复,流水就会带走整个屋子的热量。唐玄宗时期,更是修建了着名的大明宫含凉殿,含凉殿建筑内外都设置了许多水车,流水激起扇叶转动,冰凉的水汽和冷风就被送入殿内。


《唐语林·豪爽》记载,夏日某天陈知节被请到李隆基的含凉殿时,他看到“(唐玄宗)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当他被“赐坐石榻”时,感到“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毫无疑问,这样的方式在古代只有真正的达官显贵才能享用,从而在夏日享受到片刻的凉爽。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空调要等到19世纪才诞生。1842年,佛罗里达州医生约翰·B·戈里以压缩机技术制造冰,用来为他在佛罗里达州阿巴拉契科拉的医院病人提供凉爽的空气。

他曾想用这种制冰技术来调节大楼的温度,并申请专利。但因缺乏资金,并未付诸实现。


1901年,威利斯·开利(Willis Carrier)刚刚从康纳尔大学的机械工程学读完硕士毕业,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开利此时供职于一家印刷出版公司,由于这间公司偶尔会因纸张及墨水受了热度及湿度的影响,无法印出准确的颜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02年,开利发明了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现代空调由此诞生。

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开利于1906年1月2日取得专利,并于1915年建立了着名的开利空调公司,开始专门生产空调设备,人类在对抗炎热上取得了关键性胜利。

但是,这一时期的空调由于体积过于庞大和价格昂贵只有大型企业与公共涉事单位才能负担其使用费用,因此,真正让所有人享受空调的美好,还需要一段时间。

1922年,开利发明了离心式制冷机(Centrifugal Refrigeration Machine),使得制冷成本大为降低,1928年,以托马斯·米基利为首的科学家发明了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用作冷藏器的冷冻剂,因为过往的冷冻剂(例如氨及二氧化硫)都易燃或有毒。氯氟烃的发明首次实现以不可燃液体用作制冷剂,大大改善了空调制冷设备的安全。

在制冷机与制冷剂都发明后,真正意义上的家用空调迅速诞生。1929年,一家中文直译为“冷冰冰”(Frigidaire)的公司推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室内空调。自此,空调真正走向千家万户,人类在对抗炎热的过程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2

欧洲人不装空调的N个理由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