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气象学家:全球高温天会更频发…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人类无法“无中生雨”人工增雨还得等云来


在四川饱受高温侵扰的近两个月里,不时有网友问起“为啥不人工降雨”。

人类如今能在何种程度上左右自然,是不少科技爱好者的新话题。


但当前情况是,且不论影响大自然,单是预测自然,就依然是一道人类尚未全解的难题。“气候预测是一个世界难题。”孙昭萱说道。

至于人工降雨,更准确的表述其实是人工增雨。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德胜告诉每经记者,人工增雨是有条件限制的。首先要有水汽,也就是有云;然后,要确定它是不是降水云层;最后,还要看云层的高度适不适合。

“人工增雨的前提,是这个地方本身就有云,会下雨,只是通过人工干预可以让雨多下一点。不是说我们可以凭空造雨,那是不行的。”杨德胜解释道。

按照计划,8月25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联合了四川省气象局,调用两架大型无人机分别在四川北部、东南部区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预计此次作业面积将达6000平方公里。

高温的结束是个慢过程,建议继续防范

在聊起今年全球性罕见高温的主要受影响地区——川渝时,我们采访了多位专家学家,以下会通过对话形式,更直观地呈现他们的观点。

NBD:我们应该怎么科学地认识今年川渝地区的罕见高温?高温发生在这里的原因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从气候专业角度来讲,其实还是一个整体的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副热带高压往西伸一伸,就会影响到湖北到湖南,甚至川西都有可能。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并不是存在于一处,北半球全部被盖在今年极强的、连片的副热带高压下,四川概莫能外。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近期重庆等地高温强度节节攀升,尤其是8月18日~19日,重庆北碚连续两天出现史无前例的45.0℃高温,这也是新疆吐鲁番“火洲”以外地方出现的罕见高温。这与特殊的地形影响相关联。重庆的城镇多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海拔较低的平坝河谷地形中,不利于地表热量扩散,造成持续的热量累积。

NBD:8月25日四川的气温已有下降,接下来应该注意什么?

许小峰:高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高温少雨伴随着干旱,河流干裂。高温的结束是一个慢过程,不像暴雨下了就过去,但高温伴随而来的旱情是一个更慢的过程。干涸的水域不是下了雨就能马上被灌满的。也就是高温结束时,旱情还未结束。

伴随着秋季的到来,冷空气开始活跃。南部的台风顺着华南登陆,带来降雨,在缓解干旱的同时,也要注意它可能造成的灾害。干旱后如果出现极端降雨,就比较容易造成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周兵:预计未来10天,北方多降雨天气,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24日起将逐渐解除,但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总体降水不明显。今年秋季,长江中下游降水总体仍将偏少,干旱将持续或发展。建议继续防范持续高温对电力供应、城市运行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防范夏秋连旱、强降水和台风对农业、水资源等的不利影响。

地球确实正升温 但不意味极端天气在一处“复制粘贴”

NBD:对于高温给四川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有哪些建议?

周兵:在高温超长待机时,如何做好电力供应和调度值得关注。7月以来,四川、江苏、湖北电力负荷气象条件指数明显高于历史同期水平的总日数已近60天。同时高温造成光伏板转换效率降低、光伏组件性能衰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光伏发电实际效率,加上大范围静风天气造成风力发电处于低发状态,风光水能互补效果差,造成新能源发电对电力负荷的调度补充作用有限。

许小峰:我记得很多年前西欧等国出现异常高温,统计出的死亡人数……不仅是直接死亡,还包括因为高温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疾病的情况。所以对于极端天气引发的健康问题、伤亡问题,我们应不断建立和研究更科学的评估标准。

NBD:明年四川还会像今年这么热吗?

周兵:今年的高温属于极端天气。历史极端高温事件分析表明,此次事件在持续时间(70天)、40℃以上高温区覆盖范围(150.0万平方公里)、单站最高气温强度(45.0℃)和国家气象站破或平历史极值站数(330站)均创新的纪录。根据区域高温过程监测指标,综合考虑高温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此次事件综合强度已超越2003年、2013年和2017年,为1961年以来最强。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