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溪管道爆炸發生在"最佳時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為俄歐能源動脈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每條管道由約10萬根塗層鋼管組成,鋼管壁厚4.1厘米,外層包裹有6-11厘米的鋼筋混凝土。美聯社指出,從技術上說,對這種管道進行人為破壞“並不困難”,只需要一艘船、一些爆炸裝置和幾個會安裝炸彈的潛水員。


科爾霍寧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雖然只有實際調查才能得知是否存在人為攻擊的證據,但爆炸發生的時間及具體位置,都顯示出“不可能存在如此巧合的事情”。爆炸發生的前一天,歐洲多國領導人剛剛宣布一條全新的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該管道自波蘭經丹麥,穿越波羅的海到達挪威,全長850公裡,被視為“北溪1號”和“北溪2號”的替代方案。“爆炸在此時發生,釋放了一種信號:這裡的任何管網都是不安全的。”

從更長的時間軸看,爆炸事件也幾乎是在“破壞北溪的最佳時期”發生。科爾霍寧指出,當下正是歐洲能源危機最嚴重的當口,但按照現有的歐洲能源自主方案,除波蘭等少數面臨能源轉型的國家外,德、法等主要國家估計在2023-2024年度就可以補足俄羅斯市場的缺口,至少可以實現一定的價格回調和供應緩解。“如果北溪管道被攻擊的事件是在明年發生,其影響力就不可相提並論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爆炸地點。“所有爆炸地點緊鄰瑞典和丹麥領海,但卻在領海之外,處於兩國的專屬經濟區中,在法律上仍屬於國際水域。”科爾霍寧說,這一微妙的位置首先使得北約無法以“成員國領土領海被攻擊”為由啟動共同防御第5條,因而避免了美國俄羅斯就此事發生直接軍事沖突。

其次,如果事件發生在一國領海內,該國政府就對該事件擁有絕對的屬地管轄權,可以單方面主導調查。但當下,各方只能采取國際聯合調查的方式解決這一“國際水域問題”。其中,丹麥、瑞典及管道的所有者俄羅斯在法理上有主導調查的可能。

“在當下的地緣政治形勢下,我懷疑歐、俄雙方必須合作的聯合調查是否能真正建立起來。”科爾霍寧說,“總的來說,這是一次極其危險、極具破壞性的攻擊,卻把查明真相和觸發沖突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一些俄羅斯媒體則明確將矛頭指向美國,認為一直反對“北溪2號”管道建設並對該項目實行制裁的美國才可能是“幕後黑手”。特別是針對歐洲議會議員、波蘭前外長西科斯基的言論,俄羅斯方面向美國發出了一系列責問。




資料圖


水下爆炸事件發生後,西科斯基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布管道泄漏的照片,配了一句簡短的英語:“謝謝美國。”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隨即質問:“這是關於恐怖襲擊的官方聲明嗎?”俄羅斯駐聯合國副大使波利安斯基更是向西科爾斯基“表示感謝”,因為他證明了“誰支持這種以恐怖主義方式針對民用基礎設施的攻擊”。

德國媒體則報道稱,美國情報部門事前已經向德國政府發出警告,稱北溪管道可能會受到攻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做出回應,認為如果北溪管道天然氣泄漏被證明是襲擊或破壞所致,那麼這種結果不會有利於任何人的利益。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尚不能徹底排除技術問題誘發爆炸的可能性。德國國防和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朱利安·帕拉克指出,自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波羅的海作為北約和俄羅斯軍事力量對峙的一線,一直處於多國情報網絡全天候的監控下,而事發地的水域深度又不足以讓大型潛艇等較隱蔽的攻擊武器航行。

此外,“北溪1號”和“北溪2號”近期也確實缺乏檢修。今年7月,加拿大一度以對俄制裁為由,拒絕歸還德國運營商送檢的“北溪1號”渦輪機,就釀成一場不大不小的外交風波,並導致“北溪1號”全面暫停供氣。據塔斯社報道,本次爆炸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副總裁阿列克謝·格裡瓦赫再次表示,由於西方制裁,作為管道擁有者的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近期已經沒有足夠的人員和資源對管網進行應有的檢修。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4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