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李宇春: 和李宇春同屆的超女 已是人生贏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被困高速6天,那個和李宇春、張靚穎同屆的超女,默默無聞卻已是人生贏家……


意外被困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一連數日,會有多崩潰?

海拔4000多米,白天曬,夜裡冷,周圍人說著你聽不懂的方言。沒法洗澡,只能在車上過夜。


除了機械地刷手機,好像什麼也做不了。

你會不會焦躁,憂慮,或恐慌?



那個叫黃雅莉的姑娘,就這樣被困在青海果洛的高速服務區6天。

可她反而很開心。

“簡直是過年。”

服務區沒有浴室,只能在洗手池洗頭,在廁所隔間洗澡。

她卻高高興興提著桶一趟趟跑去打水。

“就像小時候一樣好玩。”



高原日曬充足,這麼好的太陽,可不能浪費。

在服務區院牆一角拉上晾衣繩,晚上睡覺,裹著曬足一天的被子,深呼吸。

“那是太陽親吻我的味道。”



條件有限,也要好好吃飯。

支起小鍋,做一道簡單的菜。

興致來了,還能顛個勺。





夜幕之下,與朋友圍坐一起,看著電視,數著流星,許著願。

這無趣、焦慮的日子,竟也能過得驚喜連連。





幾天前,黃雅莉在網上分享出這趟特殊的“被困之旅”,意外火上熱搜。

很多人念起她的名字,思緒被拉回到17年前的那個夏天。

那個夏天,沒有智能手機,沒有那麼多網紅爆款。

卻有一群“想唱就唱,唱得響亮”的女孩。

我們發著短信,一票一票把她們送上更高的舞台。



黃雅莉獲2005年超級女聲全國第六(最右)

可那個夏天結束後,黃雅莉漸漸“消失”了。

她的歌,已很少聽見;她的身影,更很少看見。

直到17年後,她以一種不同於歌手的身份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才發現,這個“過了氣”、被遺忘的女孩,其實早已過上了“向往的生活”。





2005年,超級女聲的舞台上。

黃雅莉一首《殺破狼》,豪情又悵惘。



16歲的她在聚光燈下出道。

第二年就有知名音樂人為她專門創作《蝴蝶泉邊》。

她清麗的嗓音,唱著輕淌的泉,淡淡的雲,唱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但這一行,新人輩出。

除了那首《蝴蝶泉邊》,黃雅莉好像再無其他膾炙人口的歌曲。

有資方承諾為她辦演唱會,可她興沖沖准備好一切,對方突然撤資。

理由是不賺錢。



就像一個正在努力攀爬的人,被人不由分說撤去了梯子。

後來那些年,黃雅莉唱歌、發歌,甚至出書、演戲。

努力想把自己留在大家的視線裡,卻始終不溫不火,難起水花。

那個當初削尖了腦袋闖進娛樂圈的女孩,最後能握住的,只是一陣煙般的名氣。

甚至直到今日都有人問她:

“當年唱完《蝴蝶泉邊》,你去哪了?”

也是直到前年,一檔綜藝上,王鷗去拜訪黃雅莉。

節目鏡頭拍下她在北京的家。

我們才知道,這些年,黃雅莉在過著什麼“神仙日子”。





出道十幾年,黃雅莉依然買不起北京的房子。

她在京郊租了一棟帶院子的老房子。

但租的房子並不是她夢想中家的樣子。

她心裡的小窩,如她畫中一樣。

在藍天下、綠樹旁,溫馨,寧靜。



既然現實與夢想有差距,那就想辦法讓它變得更美好。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黃雅莉開始自己動手。

她將原本普通的二層別墅,塗成簡約的顏色,又勾上高級的線條。



東側的牆邊,原本長滿了雜草。

她鏟除、規整,辟成了一個蔬菜院子。

隨時隨地就能吃上最新鮮的瓜果蔬菜。







西側庭院裡,一棵大樹懷抱著屋子。

鮮花和植物,可以點綴一切。

壞掉的馬桶,也可以養育出新的生命。





最可愛的是屋子裡面。

她換掉繁瑣的裝飾,摘下冗舊的窗簾,重塑壁爐,為沙發穿上新“衣服”。

復古冰冷的客廳,頓時變得溫馨。



素色的餐具,毫無點綴的餐桌。

她拿起筆填補著生活的色彩,桌布在她筆下,成了一條蔚藍的長河。

托起筷子的,是暢游在其中的小人。



她將生銹的窗戶防盜網,做成餐廳工業風吊頂。

把廢棄的樹枝,改造成院子裡獨特的燈飾。





房子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她一針一線、一釘一鉚做出來的。

就連掛在客廳滿牆的畫,也全都出自她的手。



還有讓她無比快樂的廚房。

喊來三兩朋友,烹著人間煙火。



原來“消失”的這些年裡,黃雅莉在一點點搭建著自己的生活。

也有人問她:費這麼多勁布置租來的房子,萬一哪天房東不租了呢?

她說:

我不知道多少年以後我會有能力買一套這樣的房子,也不知道到那時是否還有精力去打造一個這樣理想的家。

這些都是未知數,可眼下的,卻是我最真實的生活。

她給她的小屋起了個名字:山田心。

山:有親人朋友,如泰山可依。

田:有四季三餐,便衣食無憂。

心:有熱愛生活的心,就稱心如意。

娛樂圈紛紛擾擾,追名逐利。

她努力在粗糙卻真實的生活裡,重建內心的秩序。


前去拜訪的王鷗感歎:“她是真正在生活,而我只是活著......”







黃雅莉曾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山雀。

不是麻雀,愛在城市中飛翔;不是金絲雀,精致得被關入籠中。

而是野蠻生長,普通卻倔強,只向往叢林和自由。

於是,她又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移動的家”,想飛得更遠。



那是一台5平方米的房車。

為了買下它,她幾乎掏光剩下的積蓄。

房車空間有限,為了帶上足夠的東西,去更遠的地方。

黃雅莉從頭到腳,自己測量、設計,重新布置空間。





光是圖紙,就改了好幾版。

她為廚房設計櫃子,盡可能地安排進足夠的空間。





冰箱,烤箱,水池,餐具,調料瓶......

滿滿當當,卻整整齊齊。



廚房另一邊,有餐桌,有工作台。

合上床板,二層便是她的臥室。

打開車門,車外是鳥鳴的自在,車內是溫暖的安心。



駕著這個5平方米的家,她走在滇藏線上。

去了歌裡的蝴蝶泉邊,去了喬小刀的“荒野之國”。



在林芝,5個小時的風雨、大霧後,她看到了南迦巴瓦峰的金頂。

有人在這工作7年,從沒見過這座山峰的全貌;有人等待許久,最終放棄。

也有人只是路過,就剛好遇見。

她說:“不羨慕剛好遇見的人,也不為錯過的人惋惜。我只感恩,我願意等待,它就與我呼應。”





在西藏,她把自己畫的“大地之樹”掛上路標。

那是附近的一處景觀,由土地的溝壑形成,航拍可見。


只不過,站在地上的人們根本看不見全貌。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這棵“樹”,黃雅莉畫下它的形狀。

“希望人們往後再路過一片荒蕪時,也能感知到生命的無限可能。”



像一只始終飛翔的山雀,黃雅莉去了每一個想去的地方,做著每一件想做的事。

哪怕有時,只是喜歡某一片森林。

便停下來,吹一吹林間的風,聞一聞地上的花。



哪怕只是沿途撿起了被遺棄的空飲料瓶。

也能做成星星燈,點亮夜空。





用喜歡的東西填滿房子,用熱愛的事物填滿生活。



按理說,她的事業根本算不上很成功。

可為什麼她還能如此享受生活?

黃雅莉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她的答案是:

“生活的樣子,沒有統一且標准的答案。但生活的本質,在於盡可能追求內心的熱愛,並盡全力去實現。”





之所以寫下黃雅莉的故事,是因為最近我總在想一個問題。

1930年,經濟學家凱恩斯曾預言:

到2030年,人們會因為無所事事而煩惱。

他的理由是,到那時候,人類的生產力已經夠高。

可今天看來,這個預言顯得那麼不真實。

在離2030年無比接近的現在,“無所事事”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只是個奢望。

凱恩斯說錯了嗎?

未必。

我們的生產力確實很高了,機器、車間、流水線,制造著我們衣食住行的必需。

就像我媽,一位農村婦女。

每次從老家來城裡看我,在琳琅滿目的商場服裝店裡,總會感慨地問我:

“你說,哪怕全世界的服裝廠都關停,人類是不是也起碼十年有衣服穿,不會凍死,為什麼要生產這麼多衣服呢?”

話糙理不糙。

正如前兩天熱搜上那個消息:

“全球四天工作制”試驗,大部分試點公司都能成功。





那為什麼很多人依舊像陀螺一樣,越來越忙?

因為忙著搶奪資源,滿足欲望。

滿足諸如“這個手機出新款了不買就老土了”的欲望;諸如“車子象征身份,手表彰顯品味”的欲望;諸如“放假別人出國游,我宅在家很掉價”的欲望。

不滿,不平,於是拼命占有。

結果發現,還是擠不過二八定律、馬太效應。

最後,活得越來越擰巴。



黃雅莉的生活,讓我看到了活著的另一種方式。

我時常會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個畫面。

那是一個春天的上午。

在城市一個很繁忙的路口,地上是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喧鬧無比。

空中是交錯的高架橋,高高低低把天空切得七零八落,不同的道路伸向城市不同的角落。

每輛車,都疲於奔命。

每個人,都焦急地等待紅燈倒計時。

我也打了輛車,駛過高架,開往遠處的目的地。

但當我看向窗外,路口中心、高架下方,有一塊小小的綠化草地。



來源:全景視覺

有一個男孩,躺在草地上,雙手交錯抱在腦後,一只腳搭在另一條腿上。

一輛共享單車,停在他的身旁。

他在曬太陽。

在所有人都不知為何奔波的時候,他在享受春日上午的太陽。

我隨著他的目光,看向天空。

突然發現,我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好好享受過這樣一個好天氣了。

我們太熱衷於追求有意義、實用的人生。

可誰又能斷言,背上名牌包、住進大房子就一定是有意義的,而為一個好天氣駐足、為一點小小的樂趣用心,就是無意義的?

也許多年以後,關於那個春天的上午,那個男孩,擁有的會是一整段愜意的回憶。

而我想起的,只有復制黏貼般的空白。

可遲早有一天,人要靠回憶活著,畢竟衰老是件很漫長的事。

是時候嘗試用一種新的方式生活了。

既然上下班都是種掙扎,那就嘗試聞一聞街邊面包房的香氣,留意路邊樹木發芽的姿態。



即便生活裡都是瑣碎,那就在漂亮的衣裳、認真的吃喝裡,尋找微小的美好。

縱然日子是片荒漠,但我們總要為自己尋找綠洲。

世俗的成功,也許是擁有財富、權勢、名氣。

但活著的意義,一定是把世間的美好內化成人生的經歷。

懂得享受,也懂得自由。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3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而.不.多.餘] 2022-10-01 11:24
    看外景,妥妥的京郊大別墅,面積大的估計到上億,這錢可不是唱歌能唱得來的。 定制房車,有錢當然可以任性,醒醒吧,去上班掙夠一個億。
    評論1 游客 [十.昔.秋.仁] 2022-10-01 11:12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