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年輕人疫情影響報告:大城市不香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3、大廠、大城市,不再吸引年輕人


至於什麼東西在封控期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答案也很直接。在回歸家庭、回歸生活、回歸自己小圈子的這些日子裡,超過四成的人覺得大城市對自己的吸引力下降了。整體上,有31.9%的人開始動搖是否要換城市。

大廠、大公司對95、00後的吸引力下降得最明顯,兩到三成的人都覺得它們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降低了。


在這次調研中,甚至有13%的00後覺得搞錢不那麼重要了。“封控以後生活的圈子縮小了,現在覺得接受現實,想辦法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才最緊要。比如每天在家每天燒飯給對象吃,學著用上海新四大金剛(土豆、胡蘿卜、洋蔥、包菜)做了很多新菜式,倒也很開心。”被封了大約三個禮拜的烏魚(化名)說。

4、超過40%的人開始了解自己小區的全貌

人類學家項飆提出過一個概念,“附近的消失”,是指在網絡的發達和便利下,人們對自己所在小區認知的越來越少,對“附近”的需求也越來越少,鄰裡之間的關系更加疏離,而信任也就更稀薄。

這次疫情封控,似乎反而讓人們更加關注“附近”。除了開始和鄰居有交集、甚至建立友誼,另一個關注“附近”的現象是,有超過四成的人(44.2%)開始關注自己小區的構成和社區工作。

許多人因為疫情封控,才知道自己所在的小區到底屬於什麼街道、范圍有多大、在城市裡是什麼位置、和周邊小區的關系怎麼樣、居委會在哪裡、居委會工作人員有哪些職責、小區包含多少棟樓、樓棟裡住著多少人、自己的鄰居都有什麼樣的社會/經濟/文化地位。


5、因為疫情,30%的人開始關注哲學,思考人生

另外,也有30%的人開始學習哲學。

疫情讓這一代人真正、普遍地擁有了“見證歷史”的感受,也讓很多人有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自覺,試圖通過社科、歷史類知識來解釋周遭發生的一切,緩解自己的焦慮。而年輕人的求知需求尤其旺盛。在00後中,有近四成人開始在封控期間學習哲學、心理學知識,有三成的人開始學習歷史、社會學。


就像大學生王大俠(化名)所說:“我發現自己之前對世界的了解太淺薄了,就像事後諸葛亮,只是粗略地了解一點結論,現在想要知道更多。”

寫在最後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疫情封控給人們的情緒和生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人們生活中的焦慮、風險、不確定性都在增加。

也因此,疫情封控讓人們的生活觀念、消費習慣總體趨向保守:在意普通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人、在消費上更注重儲蓄、在日常中通過學習哲學、社科知識努力“自救”。

另一方面,心理咨詢師、作家張春認為,疫情是人們正在面對的新問題,但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卻是古老和長久的問題:我們正在共同承受一種難受,這份難受,不該被單一的情緒完全浸染,白白內耗掉理智和判斷。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