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红旗渠,离开了中国就什么也不是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但是《中国》一片在中国却遭到猛烈的批判,官方下令禁演。中共宣传部门组织了对安东尼奥尼的批评。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用一整版发表《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评论员文章[15],拉开了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帷幕:“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一掠而过,看不到‘人造天河’的雄姿,也看不到林县河山重新安排后的兴旺景象。银幕上不厌其烦地呈现出来的是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他大肆渲染林县‘农民的贫困’,把一个山村说成是‘荒凉和被抛弃的地方’,把一所乡村小学竭力加以丑化。安东尼奥尼还恶狠狠地说,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我们想发现一个农村‘天堂’,那就天真了。这不是赤裸裸地诬蔑解放了二十多年的中国农村是人间地狱吗?”批判安东尼奥尼的活动持续了将近一年,批判文章最终结集为《中国人民不可侮——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反华影片




图4:《中国人民不可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出版,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安东尼奥尼对此的解释是:“我们不想改变什么,我们想做见证,成为1972年中国的见证人,我觉得我们做得不错。”“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镜头是不会骗人。

四、为什么在安东尼奥尼镜头下的红旗渠什么也不是?

意大利人的心目中,红旗渠真的什么也不是。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城市供水就依靠超过十条的引水渠道,每天的供水量可高达14万立方米。古罗马建造引水渠道的目的十分明确,城市供水,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比较一下林州和意大利的自然条件。林州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有不同的说法,笔者收集到的最小数据出自《红旗渠网》645.6毫米;最大数据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712毫米。而意大利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1毫米,并不比林州多。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77毫米[16]。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并不高,德国多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法国619毫米,西班牙435毫米。因此,让一个欧洲人、让一个意大利人相信林州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十年九旱的贫困山区,很难很难。

其次,绝大多数欧洲人、意大利人都信教,相信上帝创造了万物。要让他们接受“人定胜天”,在共产党领导下能“改天换地”创造奇迹,可能性很小。一个地区的人一生只洗三次脸,这样的说法,他们是不会相信的。向欧洲人、意大利宣传愚公移山的精神,那是对牛弹琴。红旗渠削平了1250座山头,这是作为一个成果来炫耀的。他们会问:为什么一个引水工程需要削平1250座山头?是为了建设引水渠道的需要吗?引水渠道需要上山头吗?显然不是。1968年意大利工业家和英国化学家Alexander King在罗马举行了一场关于人类未来的会议后,与其他四位科学家成立了“罗马俱乐部”。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当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增长的极限》。这个研究报告指出,鉴于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化和环境污染,如果人类行为不改变的话,地球的崩溃则不可避免[17]。《增长的极限》的思维在西方世界传播很广,为大多数欧洲人、意大利人所接受,特别是意大利人为之感到骄傲。


第三,意大利人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建造红旗渠的目的是什么?是解决林州人的饮用水问题(包括部分生活用水,比如洗脸洗澡)还是解决林州的农业用水问题?

如果是为了解决林州人的饮用水问题(包括部分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50升水的标准(笔者注:对当时中国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林州50万人的一年的需水量是0.09125亿立方米;如果是为了解决林州的农业用水问题,林州50万亩农田,按每亩农田每年700立方米水的标准,一年的农业需水量是3.5亿立方米。

从红旗渠的调水规模来看,显然是为了满足农业的用水需求。精于做生意的意大利人马上就会得出结论:红旗渠工程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可言,因为意大利农业也无法靠引水来支撑,就是说,引水所需要的费用将使农业无利润可言。当然意大利人不理解中国人的首先要看政治的评价标准,所以他们不会认为红旗渠是一个有意义的工程。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已经有 9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9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名.而.终.者] 2022-12-05 05:26
    红旗渠上太阳升啊---------勾起了50年前的回忆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