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抗疫尷尬 如何把勝利宣告兩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2月7日“新十條”推出,常態化核酸終止,但衛健委仍在依據舊口徑每日公布新增確診病例,比如12月8日,衛健委報告全國新增3637例確診病例,12月14日,衛健委表示,由於無症狀感染者不再參加核酸檢測,無法掌握准確數據,因此之後公布的數據不再包含無症狀感染者。這似乎在暗示數據的不准確是無能為力,也暗示海量的感染者大部分是無症狀感染者。


12月23日衛健委公布全國每日新增4128例,這個數字明顯失真,也和公眾感受到的現實嚴重脫節。有網民稱之為“現代版掩耳盜鈴”,也有人認為這只是“過於僵化官僚”的一種表現。

12月23日,隸屬於山東黨報系統的《半島都市報》透露官方實際上掌握了真實數據,青島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表示,根據監測數據,青島每日新增感染量為49萬人至53萬人,且預計增速為每天增加10%。青島公布真實數據的做法在微博引發好評,但第二天,《半島都市報》編輯了這條微博,把數據刪除。這一插曲也吻合英國《金融時報》12月25日的報道,中國疾控中心的官員在內部會議上透露12月前20天約有2.5億人感染了病毒,一天的感染人數大約為3700萬人。


12月25日,衛健委宣布不再公布數據,改由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中疾控接過了這一任務,每日依然機械地發布由核酸檢測得到的疫情數據,2023年1月8日,中疾控公布的全國新增確診數據為1.4萬人。

12月29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疫情應對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回應中國是否低估新冠死亡人數的問題,他說:“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在疫情流行和快速傳播期,很難准確判斷有多少病死率、死亡率,只有疫情周期過去後,才能比較精准地判斷,現階段應把防重症、防病亡放在優先位置。”但有網民尖銳反問:“對美國人每天都准確統計到個位數,對自己人說很難准確判斷,怎麼說你們好呢!”




2022年12月21日,北京的一家藥店裡一個空架子, 由於疫情,許多相關的藥物售罄。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正確的歷史記憶


宣傳系統、政法系統、外交系統的接力,也難以為這次毫無准備的政策急轉彎找補,更別提建立起比肩2020年的自信敘事。

對維持清零體制近三年的官僚系統來說,失憶只是權宜之計,如何重建勝利敘事才是最緊迫的問題。12月7日,“新十條”發布的當天,新華社嘗試定調,發表題為《在堅持中贏得戰略主動——近三年來我國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述評》的文章,“近三年來,病毒弱了,我們強了。以爭分奪秒的加速度,提升應對疫情大考的能力,我們等來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

這一說法在民間也有回音,“國家保護了我們三年”的文案在社交媒體病毒式傳播,按照這種說法,封控為放開後的死亡爭取了時間。但這一論述假裝奧密克戎的致病性是2022年底才減弱的,回避了為何一整年的時間,都在用最嚴格的封控手段應對奧密克戎的問題,同時也置當下的高死亡率於不顧。

12月15日,《人民日報》“任仲平”寫作小組發文,任仲平嘗試為三年作結,題為《三年抗疫,我們這樣同心走過》的文章開頭就描繪工廠機器轟鳴、大街小巷人來人往的繁榮景象,但這和12月15日因感染海嘯而蕭條異常的城市景象完全不符。“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意思,這個筆名最早出現在1993年,通常只在重要的歷史時刻發文,比如奧運會、建國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在紙媒時代,“任仲平”的出現是標志性的,但此刻這篇文章沒有引起任何波瀾,更起不到一錘定音的效果,這是宣傳系統對其公信力和政治遺產的自我消耗,或者說,是一種宣傳上的“層層加碼”。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