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首个"男德班":男性在课上抗拒投入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男德班”学员合影,左二为23岁的小郭。学员们肚子上被绑着十斤左右的水袋,这是课程第二天内容的一部分。在这一天,他们需要对水袋小心照料一整天,体验女性怀孕的感觉。直到下午结课,才被允许“分娩”。“分娩”时,有学员激动到几乎流泪


学员小郭来到这里,是出于好奇。他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在读硕士,因为“社会上性别议题的讨论也比较尖锐,想要来这里看看,大家是怎么讨论这个问题的”。

课程的第一天,他就感受到了一种温柔的触动。在一个环节里,学员被要求两两组队,互相凝视。小郭和方刚分配在一组,长达三十秒的对视里,他留意到方刚眼睛似有眼泪闪动。“从来没有和陌生人对视那么久,有一种心灵交流的感动”。这是属于“反思男性气质”的环节。




▲带领者谢谦(右一)分享自己的经历(注:本次“男德班”共有九位带领者。带领者多数有心理学和性别教育背景,在经过方刚的培训后,在男德班上会进行不同主题的带教工作)

谢谦是当天的“带领者”之一,他也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男性气质”带来的压力。小学时,父亲为了培养他的阳刚气质,强迫他看杀鸡的过程。血从鸡脖子滴入盆中,他几乎吓疯了,从此留下了难以忘记的阴影。

长大后,他学了心理学,了解到过分强调男性的刚强,其实违背了人性。机缘巧合下,他看到了方刚关于男性气质的科普视频,非常受触动,报名参加了方刚的培训课程,成为了男德班的“带领者”。

这次课后,他意识到自己仍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平时家务是伴侣承担得更多……我之后应该会努力做更多家务”。




大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也讲述自己的困惑。这对方刚来说再熟悉不过,九十年代起,他被女性主义的理论所震撼,考入“中国性学第一人”潘绥铭教授的门下攻读博士,又成长为一名学者。


作为男性,他的研究重心后来又偏移到男性身上,他目睹了无数男性的暴力、悔过、强硬、脆弱。

2015年,他曾第一次开办“男德班”,当时应者寥寥,社会舆论觉得他在“搞笑”。如今八年过去,性别议题越来越被人关注,在他看来,是重开“男德班”的合适时机。

他希望能够将男性从现有的性别结构中唤醒,让男性也成为性别平等的一部分。而男性自己,也终将从中受益。

以下是一条对方刚的采访精选。

Q:一条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