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百万年薪 为何就留不住天才得少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谁是“天才少年”?


2022年3月,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透露,2020年至2021年,华为共招聘应届毕业生约2.6万人,其中有300多名是华为定义的“天才少年”。在2022年,华为分别在4月和7月相继发布两次“天才少年”召集令。在华为的定义里,“天才少年”不限学历、不限学校,只要求他们在数学、计算机、物理、材料、芯片、智能制造、化学等领域有特别建树且有志于成为技术领军人物。

截至目前,被公开报道的华为“天才少年”共有20余名,他们大部分是应届博士毕业生,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在校期间学术表现优异,大多有国际顶刊论文发表成绩和国际顶级赛事名次。


以近期披露的华为“天才少年”宁博宇为例,他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是该校通信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已经在通信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21篇论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在华为实习期间帮助项目组解决了重要问题。2022年秋招,经历了华为十几轮面试后,他拿到了“天才少年”百万年薪offer。

用顶级薪资吸引顶尖人才,这一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顶尖人才在企业完成顶级的挑战。

这时,“天才少年”的称谓反倒有可能成为第一个阻力——大家对顶尖人才对应着顶级的期待,但这样的期待太容易落空了。

对“天才少年”项目的高调宣传,是一把双刃剑。今年2月,任正非在“火花奖”座谈会上,被关于“天才少年”离职的问题刺了一下。

数百名“天才少年”入职华为后,华为并没有向大众提供颠覆式的创新产品,近年新闻中离职的“天才少年”个例,更让这个目标远大的招聘项目,显得言过其实。




2017年9月5日,武汉。华为2018届应届生招聘高管宣讲武汉站在武汉大学举行(@视觉中国 图)

华为赶紧为“天才少年”这一光环降温。

任正非在座谈会上回答,入职华为后,“天才少年”的称呼就消失了,“天才少年”的定位,只是为了入职时定级定薪。对于昔日“天才少年”彭志辉离职创业一事,任正非没有做特别回应,但他提及华为对人才机制也有反思,“比如有些人进入公司以后,没有很好使用到他最擅长的地方,没有发挥作用等于浪费他的青春。”


华为常务监事陈黎芳也在新员工座谈时表明,“天才少年”或“博士”,这些都是进华为之前的标签,是一些招聘用语,而这些标签不意味着贡献。

在华为内部交流网站“心声社区”里,一位职员的留言在隆重介绍“天才少年”的帖子里显得格格不入,“作为这个群体之一吧,其实自始至终都清楚‘天才少年’只是一个招聘的项目和吸睛的噱头而已,进来之后就是起点稍微高一些的普通员工,建议大家可以因为这个title去学习交流,但不要用这个滤镜去区别看待。”

华为的普通职员并不买账,毕竟年薪的差距摆在台面上。知识与金钱之间的有效转换,是摆在企业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巨大难题,“天才少年”项目只是一个缩影。

知识与金钱

2021年,华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详细介绍公司研发人员的内部结构,其中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36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