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吃螺時候 到底可不可以帶屎一口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吃螺時要不要吃“尾巴/屁股”,似乎是餐桌上的一個千古難題。有人覺得那坨屁股裡都是存的屎或者沙子,根本不能吃;有人覺得那是一塊滿滿都是黃兒的螺尾,是整只螺的精華,棄之不食是暴殄天物。




即使不吃屁股,不能完整拉出來肉也難受


那麼螺的尾巴/屁股裡究竟是什麼?到底能不能吃?關於吃螺,你還想問的問題也會一一為你解答。

螺屁股究竟是什麼?

其實,雖然食客口中的說法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但螺尾究竟是什麼其實在科學上很容易定論。實際上螺的尾部是螺的內臓團,裡面主要包含了螺的消化腺和生殖腺。如果類比螃蟹的話,說這塊區域是“黃”倒也沒什麼問題。螺殼的頂端本身是封閉的,而屎的最終歸宿是排出體外,所以螺的尾巴不會成為存屎的地方。



螃蟹黃就是螃蟹的消化腺或性腺

圖源:emaze.com

實際上,螺類的肛門通向外套腔,從直觀上來看的話,排泄物是從螺口被排出的(螺殼上一般也就這一個口),和我們吃的螺肉離得更近。因此,吃螺尾不一定會吃進去屎,不吃螺尾也不一定吃不進去屎。



可能噘嘴嗦的第一下就親上屎了呢……

所以僅僅從“會不會吃進去屎”這個角度來講,大可不必去掉螺的尾巴。那麼螺尾本身能不能吃?簡單來說,如果螺肉本身安全無毒(沒有富集毒素或受到污染),尾部一般也可以放心食用。如果螺本身有問題,不吃螺尾也不能避免中毒。

也有人認為應該去除鰓、鰓下腺等容易留存污染物和分泌物的部位,這種做法有一定道理,但讓每個人都了解螺肉的解剖結構,記住各個器官的名稱和位置並不太現實,而且對於整盤炒整盤吃的小型螺類來說實在是難以操作。





吃飯嘛,最重要的是自己舒服咯

鰓下腺(及其分泌物)還是某些螺類特殊風味的來源,比如東南沿海地區喜食的苦螺/辣螺(荔枝螺屬的物種)的辣味。所以客觀上來講,吃不吃螺尾是個見仁見智且關乎個人喜好的事情,喜歡螺尾的口感和味道的以後可以接著放心吃,之前不吃之後想試試的也可以試試,接受不來的就繼續不吃。



自帶辣味的苦螺

螺腦真不能吃?

既然螺尾是能吃的,那整個螺肉裡面到底有沒有哪兒是一定不能吃的?

有。

在我國北方沿海地區,有時能聽到“海螺腦子”這一說法。吃了“海螺腦子”後,會產生頭疼、頭暈、惡心等一系列症狀,主觀感受概括起來就是非常“上頭”。所謂的海螺腦子其實是食肉螺類的唾液腺。這些螺類的唾液腺中含有有毒的四甲基銨,它們會依靠唾液腺分泌物來捕食獵物,人誤食後也會產生中毒。



這些海螺的唾液腺位於螺頭部的螺肉中,是一對白色或淡黃色的塊狀腺體,吃肉的時候摘除即可。圖源:b站@老郭美食

這個結構只存在於部分食肉螺類中,蛾螺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許多蛾螺都是北方沿海地區常見的食用螺類,這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非香螺(卡民氏蛾螺)莫屬。如果你生活在北方沿海城市尤其是大連等地,即便沒吃過,也很可能在市場上見過。





反正這種肉多,可以仔細地剔一剔

織紋螺到底能不能吃?

相信有不少朋友聽說過織紋螺的鼎鼎大名,這種其貌不揚的小海螺被多地明令禁止銷售,卻依然會偶爾悄悄上一下新聞。但許多人按捺不住好奇心點進去一看:這不就是我老家常吃的/我之前愛吃的海瓜子嗎?



也是經常有小伙伴微博提問我們的東西

圖源:微博@央視新聞

這確實就是你老家常吃的海瓜子(也有些地區的海瓜子指的是尋氏肌蛤或櫻蛤等雙殼貝類)。如果這是你之前愛吃的,那到現在沒有中過毒只能說明你運氣好。因為織紋螺的毒素非天生攜帶,而是後天獲得,由它們所吃的食物(比如有毒藻類)富集而來。



那麼多好吃的螺呢就非得吃它嗎

所以織紋螺有沒有毒跟產地、季節、具體的種類以及人品都有一定的關系。北方海域的縱肋織紋螺帶毒的概率就比較低,有些省市曾經禁售過,但後來一直沒什麼人出過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這種織紋螺在北方市場上依舊很常見。而東南沿海常見的正織紋螺、節織紋螺等織紋螺帶毒的概率就很高,中毒事件發生得也比較頻繁。



織紋螺體內的毒素一般是河豚毒素或麻痹性貝毒等神經毒素,在烹飪條件下不易分解,中毒後可能產生頭暈、嘔吐、口唇麻木、四肢乏力乃至呼吸困難等症狀,重者甚至死亡。所以從安全角度來講,織紋螺是不建議大家吃的,如果實在嘴饞吃了,一旦發生上述症狀要及時察覺並迅速就醫。

雞心螺有毒還能吃?

說到有毒的螺,可能還有不少人在生物紀錄片中聽說過“雞心螺”的名字。和雞心螺同時出現的常常都是藍環章魚、箱水母,眼鏡蛇之類的劇毒生物,經常一塊比戰績刷排行。這種螺既然這麼毒,大概就不會有人想去吃它了吧?



還真有。

在我國華南沿海地區尤其海南省,“雞心螺”是常見的食用螺類。我們的微博網友也有在菜市場買到來現身說法的。



“雞心螺”的正式中文名稱是芋螺,因其貝殼形狀像芋頭或雞心而得名。這類海螺也是肉食性的,它們會用帶有毒素的齒舌麻痹獵物並進食,也會借此進行防御。但芋螺的種類繁多,偏好的獵物種類也不一樣。一部分芋螺以海洋中的蠕蟲為食,它們的毒素對人作用不大;另一類芋螺以魚類為食,它們的毒素對脊椎動物十分高效,包括人類。




著名的毒性可以殺人的地紋芋螺(殺手芋螺),該種以魚類為食,有著寬大的殼口。



我國海南菜市場可以見到的字碼芋螺,該種以蠕蟲為食,殼口較為狹窄。

不過,芋螺毒素主要為成分復雜的肽類,在高溫烹飪後會失活,而且芋螺的肉中不含有毒素,所以是可以吃的,並不是啥都敢吃的中國人民太彪悍。

這兩種螺分不清也不要緊,保險起見,在逛市場或趕海時最好一律不要用手去直接拿活的芋螺。如果擺在你面前的已經是煮熟了的,那就直接開吃吧。

福壽螺為啥不能吃?

提到“什麼螺不能吃”,福壽螺似乎是個難以被跳過的話題。在一系列轟動全國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普遍都知道:福壽螺是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的中間宿主,體內有大量的寄生蟲,不能吃。





但問題其實不在於福壽螺有寄生蟲,因為大家愛吃的田螺等各類淡水螺全都可能有。

福壽螺的問題在於其攜帶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的概率和數量都比田螺大,更重要的原因是福壽螺完全做熟後口感很差難以咀嚼,人們為保證其口感常常烹飪不充分,寄生蟲難以被殺死。

所以只要做不熟,田螺也不能吃;只要徹底做熟,福壽螺也不是不能吃,吃福壽螺也不等於“得病”或者“自殺”。並且商家賣福壽螺也不一定等於“犯法”,因為一些非廣州管圓線蟲疫區的省市沒有禁售過福壽螺。如果某些地區的商家直說我賣的這就是福壽螺,並且確保把菜做熟,那還真不一定違法違規,所以也就有了如今夜市滿地福壽螺但看似沒人管的局面。





上圖為熟了的田螺;下圖為熟了的福壽螺,做成菜之後還能認出來是更重要的。

真正需要防范的是掛著“田螺”“海螺”的名號實則售賣福壽螺的店家,因為這種行為涉嫌售假,並且讓食客承擔了意料之外的食品安全風險,大家遇到可以舉報。

所以,我們作為消費者能做的就是分辨福壽螺和田螺並決定自己要不要吃。二者的區別其實很簡單:福壽螺的殼口大,螺塔矮,殼上常有一圈圈的條紋;田螺的殼口相對較小,螺塔高(注意是高不是尖),殼上一般沒有條紋。實在不放心,去靠譜市場或超商自己買田螺自己多炒會兒,是最安全的。



好了,吃螺保命指南就到這裡,祝大家吃螺快樂!





我覺得響螺片最好吃,你愛吃什麼螺?

圖源:紀錄片《風味人間》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