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柴靜: 柴靜:一百年前的領導幹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小朱同學正年青,不憤青才怪,“往來吳會,頗復與其邦賢士大夫游,益憤切,喜改革說”。戊戌變法失敗後,維新派被絞殺,他在長沙仍然和章士釗“私購禁書,交相傳習,意氣未稍衰”。


但朱不是文人,他沒參加科舉,二十二歲從地方上的工程小官做起,一路幹活幹起來的,走的是經世致用的路子。

1905年復出後,他在晚清創辦了“京師警察”制度,當時的警察什麼都得管,安全,交通,消防,衛生,社保,救濟……曹聚仁寫過,“我們如今看來,警察算得什麼?在當時,卻是了不得的大事,也只有年輕有膽識敢作敢為的敢去推行。”


那是,你動一盞燈試試。

北京的晚上一直烏漆麻黑,朱啟鈐想在北京街上裝路燈,京師某御史以自家數世夜不燃燈為由,向皇帝彈劾控訴他。

曹聚仁說,“朱啟鈐還在外城大柵欄推行過單行道制,而敢違犯這規矩的乃是肅王善譽的福晉,他們有勇氣判罰那福晉銀元十元,真是冒犯權威,居然使肅王聽了折服,這才施行得很順利。”

一個率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國,有什麼公共生活可言?但朱老師才三十出頭,決心動它一動。



老舍與梁思成

4

袁氏當國時,1913年,朱啟鈐當了內務總長。中國的城市化是被資本的力量拱出來的,京奉京漢兩條鐵路一路修到了前門,兩邊商鋪雜立,首都第一次出現擁堵。


最堵的點就在正陽門,它取“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的意思,這是國門,也是前門,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正陽門城樓與箭樓被燒毀,流亡西北的慈禧和光緒回鑾的時候,都得在城門上臨時扎五間紙做的牌坊,來裝點門面。

這門從不為平民而開,要在這個門上動土開洞,是個扎手的事兒,朱寫:“訾余為壞古制侵官物者有之,好土木恣娛樂者有之,謗書四出,繼以談章,甚至為風水之說,聳動道路聽聞。”

而且政府說了,修路挺好,但我沒錢。

朱找到鐵路,說,你看這也是為你們好,你們出錢吧,出了錢,回頭舊城的土你們還可以拉走墊路,留下點給我種草種花就成,就這樣,他自己把清理的費用都省下來了。


他把正陽門兩側打開兩個大洞,東進西出,又打通府右街、南長街與北長街、南池子與北池子,開通長安街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

當時的美國公使芮恩施評價他,“作為一個建設者,他成了北京的奧斯曼男爵。”

奧斯曼是法國塞納省行政長官,對巴黎有過大規模市政改革,建設新的給水和溝渠系統,建設新的寬廣的林蔭道,開辟公園。

不過我覺得這個比喻背後還隱隱有一層意思,是指朱啟鈐和奧斯曼都受到了先擔任總統後又稱帝的獨裁者的支持。

袁世凱為了支持他,送他一只銀鎬,紅木銀箍,上面寫:““內務朱總長啟鈐奉大總統命令修改正陽門,朱總長爰於一千九百一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舊城第一磚,俾交通永便。”

朱啟鈐在雨中敲落第一塊古老城牆上的磚。這被叫做“開啟民治北京的先河”。

5
1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