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轉移支付砸錢 砸不出民生水平提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1年,審計署公布了首次全國性三級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0年末,地方性政府債務余額共計10.7萬億元。2022年,同一口徑對應的顯性地方債35萬億元。增加了3倍多。同期,轉移支付從2.7萬億增長到了10萬億。顯性地方債增長和轉移支付是同比增加的。


而且,這還不是全部,杠杆的威力是驚人。這十幾年來,隱形地方債從無到有,膨脹到了65萬億的巨大規模。還有,造“最美學校”也離不開金融杠杆,地方事業行政事業性負債9.9萬億。

轉移支付天量資金流進了工程,成了地方財政撬動金融渠道的杠杆。因此,轉移支付的結果不是造富,而是生債。十幾年大規模轉移支付,流入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外財”越多,債務負擔就越重。


越給錢越窮,反常識嗎?並不是,這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親戚朋友遭災,接濟一筆錢。希望給他家孩子買點好吃的、振作起來幹點買賣,是有效的。可是,長期給,越給越多,錢來得容易,他就捧著錢進賭場了。輸錢的速度比給錢的快,就借上高利貸了。

今天中國地方債務滾雪球也是類似的情形。沒有大規模轉移支付的財政想象空間,銀行敢借那麼多錢給地方政府和大小城投嗎?

債留地方的擠出效應


轉移支付的“外財”,“吃大戶”的想象是雨露均沾、人人有份的直接分配,真正的“轉移支付”是各級政府的項目學“上半身循環”。個人的錢包能不能因此受益,得看圈層位置。

行政主導的資金運用,按照權力中心的圈層等級分配利益。圈裡的公家人、國企以及少數關系戶,按照吃肉、喝湯、啃骨頭的秩序分配利益,圈外的只剩下吃土——債留地方,倒是雨露均沾的。


比債務痛苦更嚴重的是大量資金強行注入對經濟結構的扭曲,大量資金無效占用社會資源造成了擠出效應。應該發展農業的地區,硬搞旅游,擠掉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空間。結果旅游沒搞成,農地沒了,農民怎麼辦?應該踏踏實實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強行大建高端產業園區,擠掉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空間。結果產業轉移走了,打螺絲的失業了。這些都是資源錯配的擠出效應。債務風險的本質就是資源錯配,資源無效投入擠掉了經濟健康發展的空間。

因此,轉移支付是“上半身循環”,造成的後果卻會危及“下半身”的民生,公共服務水平下降,產業凋敝、失業風險都是民生毒藥。

總之,“民生”不是亂給錢、亂花錢的擋箭牌。轉移支付透支經濟是雙重傷害,是對發達地區竭澤而漁的傷害,對欠發達地區是債留地方、扭曲經濟結構的傷害。如何將轉移支付控制在適度規模,轉移支付資金如何合理應用,是重要的經濟議題。除了“項目學”的圈內受益者,大可不必出於“吃大戶”想象積極護食——奶酪是他們的,留給普通人的只有債務和失業。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