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直擊八九十年代 中國土豪真實生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八十年代的生活,給人們的印象是小富、安定、轉變。隨著我們國門的打開,視野也逐漸寬闊起來,夢想也多了起來,思想也變得豐富了。那時候湧現出一批先富起來的“土豪”。


雖然,那時候也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公平,人們也有許多不理解和不滿足。但大家都做著各式各樣的夢,認為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更好。中國的八十年代,是一個充滿理想、激情和良知的年代!



圖為1980年,在北京西城區、一座普通的四合院裡,住房面積50多平米,周末一家人在吃涮羊肉。他們全家七口,老兩口、兒子兒媳、女兒、孫女孫子。他們屬於中等收入的工人家庭,過著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



進入八十年代,電視逐漸進入小康人家,講究的人家開始購進進口電視。圖中這戶北京人家,就購置了日本大屏幕彩色電視機。



圖中是1980年的一戶人家的客廳裡,沙發、電視、帶麥克風的收錄機和電風扇一應俱全。家人的穿著也十分時尚得體。所以當時那個年代,對於有錢人來說,生活質量並不低,甚至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圖中這是1984年,河南省臨汝縣農民的家。暖瓶、雞毛撣子、獎狀……處處是八十年代的味道。難得的是,他家那時候就已經用上了洗衣機。1983年,他聯合18戶農民開辦小煤窯,年產值可達40萬元。他家蓋起10間新房,添置了各種高檔家具。




除了洗衣機,有錢人家也開始用上了冰箱。這是1987年,上海一戶人家,家裡的冰箱壞了,請來維修人員上門。



非常稀罕的電腦也開始進入市民的家庭。圖為1994年,廣州的一名建築工程設計師花30000多元人民幣購買了一台美國生產的AST486型電腦。



八九十年代,有余錢的人家開始重視子女的藝術教育。圖為1988年,廣東省中山市富裕起來的農家,給女兒買來鋼琴




這是1997年,上海的一戶人家,女兒喜歡音樂和足球。家裡的牆上貼滿了足球明星海報,梳妝台上是各種各樣的化妝品。



圖中這是1990年,內蒙古自治區牧民的家。她高中畢業後回鄉,靠發展養殖業、跑運輸致富,家裡年均收入達1.5萬元。除了電視和收音機,她家還裝上了電話。



這是1994年,北京一戶人家。家裡擺滿了樂器,65歲的一位退休職工,曾出任北京業余藝術團管弦樂隊的隊長。每到周末,他就和兒孫們匯集到兒子家開展家庭音樂活動。



圖為1980年的上海,一個家庭生活的一個鏡頭,一家人在給兒子過生日,桌子上剛訂做的生日蛋糕。八十年代能吃上西式蛋糕的一定不是普通人了。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3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