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第一代獨生子女 如今的生存真現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佳佳生於1986年,和七七算得上同一代人。但她面臨父母養老的問題,卻要提前許多年。


2017年,佳佳31歲,上下班路上,接到了母親帶著哭腔的電話,“你爸生了壞毛病”。

她的家鄉不喜歡講癌症,便用壞毛病替代。


佳佳心裡咯噔一聲,當即托朋友掛了杭州的專家號,盡快手術。可父親聽本地醫生推薦上海某醫院醫生,堅持前往。

上海,按正常流程重新排隊,推薦的醫生一號難求,為了盡快手術,不得已另擇他人。

手術前後二十天時間,她和母親日夜輪班。父親生活尚能自理,體力上不算太辛苦,可她卻不止一次躲到樓道偷哭。



佳佳在醫院

壓力來自多方面。首先是錢的問題,醫院在寸土寸金的徐匯區,附近酒店一晚就要700以上,民宿一晚最低也要300多元,節假日還會不停漲價。為了節省成本,父親住院期間,她們來回搬了6個民宿,不停在附近找價格不那麼離譜的住所。

其次是父親的情緒。食道插著管子的老人,因為不舒服,脾氣變得暴躁,時不時嚷嚷著不行了,要完了。佳佳不能和病人發脾氣,只能將委屈咽下去。

此外,工作也得繼續。當初請假容易,是因為她和朋友合伙創業,做淘寶店,許多工作可以線上進行。在上海時,她也時常上線處理售前售後問題。父親住院的第三周,合伙人直接催促:什麼時候可以回去?


佳佳給不出答案。那時,父親術後高燒不退,醫生明確表示,退燒才能回家。

全程陪護是佳佳必須要做的事。她總不能把來自農村的父母留在魔都,一人離開。

同病房裡,和佳佳一樣長期陪床的子女幾乎沒有。一半是上海本地老人,夫妻彼此陪伴,來做化療。還有一對台州來的夫婦,唯一的孩子並不常來。佳佳第二次帶父親來做手術時,得知對方已經去世。


七七也一樣。獨自陪父親前廣州住院手術期間,她發現,同病房裡,獨自一人或伴侶陪伴住院的老人極多。

七七的父親七十多歲,在病房裡算年紀比較大的。更年輕一點的老人,他們的孩子都在工作,辭職或請長假陪床,並不現實。

至於帖子下的“金錢萬能,護工解決一切”論,並不完全正確。

七七父親所在的醫院,沒有24小時護工。而七七除了陪伴的作用,還要起到翻譯作用。父親聽力下降嚴重,又聽不太懂普通話,需要七七與醫生溝通後,再超大聲用方言說給父親聽。這是護工無法完成的事。

此外,七七和佳佳都提到了一點,他們所在的病房裡,護工可以幫忙解決身體護理等問題,但無法解決情緒問題,更無法獲得老人信任。如果只有護工,老人的脾氣往往會大。

絕大多數時候,哪怕護工24小時看護,也總需要一個健康家屬陪伴左右。這個家屬通常是同樣年長的伴侶,子女則以早晚或周末探望居多。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